石板坡长江大桥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石板坡长江大桥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连接渝中半岛渝中区)和南岸区以及长江南北两岸省区市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也是重庆通往我国南方的一条重要出口通道。这是重庆市横跨长江的第一座公路大桥,也是长江上游宜宾-宜昌)的第一座公路大桥。
作为重庆主城区城市干道组成,交通流量非常大,实际流量已远远超过设计流量。2003年12月,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8月28日竣工通车。该桥全长1103.5米,宽19米,为单向四车道,设计日通行能力8万辆。
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与南岸区梨子园之间,1977年11月动工兴建,于1980年7月1日建成通车,总造价为6468万元。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是长江上游第一座公路桥梁,也是重庆主城区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桥梁。
中文名
重庆长江大桥
又    名
石板坡长江大桥
全    长
1103.5米
桥    宽
19米

石板坡长江大桥工程简介

编辑
正桥全长1120m,分跨为86.5+4×138+156+174+104.5(m),最大跨度174m,悬臂端梁高3.2m,根部高11.0m,吊梁跨度35m,桥宽21m,四车道,两边各有2米人行道。
上部结构由两个单室箱梁组成,较三肋式节省材料,施工方便;采用三向预应力悬臂浇筑法施工,3天强度要求达到R30;在国内首次采用带有加劲型钢氯丁橡胶管的预应力弹性伸缩缝,伸缩量可达200mm。
桥墩采用等截面空心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墩竖壁与箱梁肋版对应设置,自基础襟边至桥面高60~70m,采用滑动模板施工,每昼夜可升高2.8~4.0m。
南桥头有双孔隧道1座,各长311米。南北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半立交(已于1999年改为全立交)。
石板坡长江大桥横跨长江风姿雄伟,已成为重庆的著名景点之一,桥头有叶剑英的题词,两岸的桥头堡雕塑:《春夏秋冬》,由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将虚幻的时令拟人化,表现了人生四季。
设计: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施工:重庆市桥梁工程公司

石板坡长江大桥大桥建设背景

编辑
稍微上了一点年纪的人,说起石板坡长江大桥都津津乐道。“当时的口号是人民大桥人民建,我为大桥做贡献。”工人、军人甚至幼儿园的学童当时都参加了这座桥的建设。作为政府的“一号工程”,全城人民都出动了,甚至一些几岁大的小孩也跟着大人在珊瑚坝碎鹅卵石,整个珊瑚坝出现万人碎鹅卵石的壮观景象。
终于大桥提前半年完工,于1980年7月1日,向党的生日献礼。而长江大桥合龙后的一周内,大桥上还是人头攒动。重庆女作家虹影在她的半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也记录了当时的盛况:“1980年重庆长江大桥建成,从城中心跨江通南岸,南岸人兴奋若狂……”
重庆桥建总局委托重庆美术学院院长制造桥身的雕塑。他们创作了题为“春夏秋冬”的雕塑。刚开始公开的图案中,雕塑全部裸露,但当时“人体美”的概念显得有些前卫,雕塑设计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抨击。迫于舆论压力,最后不得不给雕象穿上了“外衣”。

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

编辑
石板坡长江大桥作为重庆主城区城市干道组成部分,交通流量非常大,截止2008年,已经通过汽车超过30亿辆次,是中国车流量最大的大型跨江桥梁。该桥原有设计日交通流量为2万辆,但实际日交通流量已达8万辆,必须扩大通行能力。
拓宽方案最终确定在原桥上游方向新建一座连续刚构桥,即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与原桥相距5米,全长1,103.5米,宽19米,设计日通行能力8万辆,于2003年12月正式动工,2006年8月28日竣工通车。
复线桥2003年12月28日石板坡大桥复线桥破土动工。由于石板坡旧桥无法承载急剧增加的通行量,因此政府决定在其上游造一座复线桥,两桥并列,中间距离相隔仅25米。
考虑到两桥相隔很近,如果新桥采取与旧桥完全相同的桥梁外观,应该在景观上是最为匹配的。但新旧两桥并列的桥墩将在航道上形成“巷道效应”,不能满足通航要求。而如果要保持同样桥型又满足通航,就只能在新建的桥布跨时取消一个桥墩。这样一来,新桥的通航孔跨度变成了330米。用混凝土梁跨越330米是个难题,主要是当跨度增大时,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会被结构自身的重量消耗掉,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减轻结构的自重。经多方研讨后最终决定在330米跨的中部108米采用钢箱梁取代混凝土梁。在每边混凝土梁和钢箱梁之间采用2.50米的钢-混接头过渡。
该桥主跨达到330米,成为当时世界第一跨径梁桥。
词条标签:
技术 建筑 地理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