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江岸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东邻黄陂区,南隔长江武昌区洪山区相望,西沿江汉路、三眼桥路与江汉区接壤,北接东西湖区,是武汉七个中心城区之一,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和武汉市政协委员会所在地,总面积70.25平方千米。 [1] 
截至2016年,江岸区户籍人口71.11万,常住人口100万 [1]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7.4亿美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6.6亿元。 [2] 
江岸区是汉口的核心组成部分,曾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是中共中央武汉旧址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所在地。位于江岸区沿江地带的汉口租界是规模仅次于天津和上海的列强在华第三大租界区。自1861年汉口开埠起,先后有英、俄、法、美、德、日等20国在此设立领事馆。江岸还是二七大罢工发源地,拥有许多“红色文化”旧址,境内汉口江滩为亚洲最大的滨江公园。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3] 
中文名称
江岸区
外文名称
Jiang'an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湖北省武汉市
下辖地区
16个街道
政府驻地
六合路1号
电话区号
027
邮政区码
430000
地理位置
长江北岸,武汉市东北部
面    积
70.25平方千米
人    口
100万(2016年常住总人口)
方    言
西南官话-武天片-武汉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汉口江滩古德寺汉口租界
车牌代码
鄂A
行政区划代码
420102

江岸区历史沿革

编辑
咸丰十一年(1861年)以前,今江岸是汉口镇下游的一片空旷地。
咸丰十一年(1861年),江岸开埠通商,、德、、日等国先后在辖区内开辟租界,辖区上自江汉路沿中山大道、下至刘家祺路,再由江汉关到刘家祺路江边,沿江长3600米、面积约2.2平方千米的范围成为租界区。之后,各租界还陆续扩界和越界,租界不断扩大。先后有十七个国家到江岸经商、设厂、传教、办学,建有众多的洋行、银行、工厂和码头,代表中国官僚资本利益的银行及钱庄也设在租界内外。江岸成为武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租界时期,电灯电报等近代公用市政设施首先在江岸区开始出现,江岸区成为武汉城市近代化的起点。 [4] 
同治三年(1864年),今江岸始设大智坊。
20世纪初,京汉铁路、长江航运在北岸设江岸车站和江岸码头,今江岸通称江岸地区。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急令北洋军南下“剿办”。为捍卫首义成果,1911年10月18日,江岸地区刘家庙车站(即江岸车站)爆发了惨烈的阳夏之战。此役虽以失败告终,然而将清军主力死死拖在湖北长达四十日之久,为各省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革命军占据,与清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清政府在华统治呈现土崩瓦解的状态。
民国十二年(1923年)2月4号,京汉铁路总工会宣布实行全路大罢工,京汉铁路全线2万名工人相继罢工,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二七”大罢工开始。罢工持续了三天,惨遭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镇压,35名工人牺牲,200多名工人受伤,酿成著名的“二七惨案”。 [5]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江岸召开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 [6]  。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7]  。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8]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各租界被全部收回,先后改为特别区。
1949年武汉解放以后,在原中山、大智、汉景、和平四区部分辖区基础上成立江岸行政区。
1953年,江岸区人民委员会成立。黄陂部分区域划入。
1968年,江岸改设为二七区。
1980年,江岸区复立,属武汉市辖区。 [9] 

江岸区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3年末,江岸区下辖16个街道:大智街道一元街道车站街道四唯街道永清街道西马街道球场街道劳动街道二七街道新村街道丹水池街道台北街道花桥街道谌家矶街道后湖街道塔子湖街道。江岸区政府驻六合路1号。 [10] 

江岸区地理环境

编辑

江岸区位置境域

江岸区位于长江北岸、湖北武汉三镇汉口一方的东部,东邻黄陂区武湖街道,西沿江汉路、三眼桥路与江汉区接壤,南濒长江与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天兴乡隔江相望,北接东西湖区;东西最大距离13.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4千米。区境总面积70.25平方千米,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0°36′8.05″,东经114°18′14.98″。 [11-12] 

江岸区地形地貌

江岸区地处长江中游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相对低洼,无明显山丘和高地,全境平均海拔22.9米。

江岸区气候特征

江岸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富水丰,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动态变化不大。年平均降水量1224.2毫米,年平均气温16.3℃。 [11] 

江岸区自然资源

编辑

江岸区水资源

江岸区境内地表水资源充足,主要的河流有长江府河朱家河黄孝河,湖泊有后湖、换子湖、塔子湖等。 [11] 

江岸区土地资源

2015年,江岸区耕地总面积0.50千公顷,其中水田0.02千公顷,旱地0.35千公顷。 [13] 

江岸区植物资源

江岸区境内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江汉平原植被片,植物种类较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环境布置和城市美化的需要,引进大量植物新品种。 [14] 

江岸区人口民族

编辑

江岸区人口

2015年,江岸区总人口71.95万人,其中:男性35.72万人,女性36.23万人;城镇人口71.95万人,乡村户数1.20万户,乡村人口2.62万人,出生人口0.75万人。 [13] 
2016年,江岸区户籍人口71.11万,常住人口100万。 [1] 

江岸区民族

江岸区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等22个民族。 [1]  [12]  [15] 

江岸区经济概况

编辑

江岸区综述

2014年,江岸区完成生产总值692.61亿元,
武汉天地 武汉天地
按可比口径比2013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万元,下降18.8%;第二产业增加值146.82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545.56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0.04:21.25:78.71调整为0.03:21.20:78.77。城镇登记失业率3.6%。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78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57人。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27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10.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024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10.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96亿元,比2013年增长24.0%,其中,房地产投资194.52亿元,增长14.8%;城镇投资239.44亿元增长32.7%。 [12] 
2015年,江岸区生产总值864.94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0.17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8.6%;第二产业180.3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8.5%;第三产业684.41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526.4990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5.5%。 [13] 
2016年,江岸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0亿元,是2011年的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7.4亿美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城区第一。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6.6亿元,比2011年实现倍增。 [2]  [16] 

江岸区第一产业

2014年,江岸区完成农业增加值2286万元,同比2013年同比2013年下降18.8%。蔬菜产量1.2力吨,同比2013年下降19.5%;水产品产量690吨,同比2013年下降40.1%。 [12] 
2015年,江岸区农林牧副渔总产值30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同比2014年增长-8.6。其中农业2424万元,渔业59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56万元。农业投入:农村用电量492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103吨,塑料薄膜使用量25吨,农用柴油269吨,农药使用量8吨。 [13] 

江岸区第二产业

工业
2014年,江岸区工业总产值44.64亿元,比2013年同比2013年下降17.7%。在规模以上业企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的37.0%;集体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134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0.7%;其他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45.23亿元,同比2013年同比2013年下降21.8%;工业产品销售率101.3%。 [12] 
2015年,江岸区企业单位数28个,工业总产值63.96亿元,流动资产合计59.07亿元,固定资产合计9.36亿元,主营业收入68.87亿元,利税总额4.87亿元,应交增值税2.04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任务0.55万人。单位GDP能耗0.4338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能耗下降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1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企业数十户,总产值26.67亿元,增加值6.33亿元,从业人员2657万人。 [13] 
2016年,江岸区世界500强企业从33家增至64家,金融企业总部及区域总部从45家增至65家,纳税亿元以上楼宇从5幢增至12幢,招商引资总额达485亿元,是2011年的10倍。新增3家上市企业,上市和挂牌企业从2家增至11家 [2]  [17]  。高新技术企业由2011年的9家增加到2016年的90家,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0.37亿元 [18]  。先进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延伸,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15个,新增产业载体面积230万平方米。 [16] 
建筑业
2014年,江岸区有建筑企业124个,从业人员1.41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7亿元,比2013年增长25.3%。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8.4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90.6万平方米。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968.38亿元,其中,2013年结转合同额485.49亿元,2014年新签合同额482.89亿元。全年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364.41亿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到位率100%。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审核工作符合率100%,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12个,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义明标准化达标率100%。 [12] 
2015年,江岸区建筑业总产值442.53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3.7%。建筑业增加值80.00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2.6%。 [13] 

江岸区第三产业

2015年,江岸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1.50653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1.5%。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2097.6019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4.3%。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87.31202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2.3%。城镇常住人口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0687万元,城镇常住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3.055109万元。 [13] 
国内贸易
江滩夜景 江滩夜景
2014年,江岸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16亿元,比2013年增长13.1%,其中限额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62.57亿元,增长14.3%;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02.59亿元,增长11.4%。截至2014年底,共有个体私营经营户6.61万个,从业人员13.65万人,全年安置下岗职工3500人,其中,个体工商户3.62万个,从业人员8.03万人,安置下岗职工2000人;私营企业2.99万个,从业人员5.62万人,安置下岗职工1500人。 [12] 
对外贸易
2014年,江岸区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63.4亿元,比2013年增长98.4%;实际利用外资1.76亿美元,增长14.4%。实现外贸出口23.53亿美元,增长5.02%;引进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2个,累计已有20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江岸区。全年新增三资企业6个,其中独资企业3个,合资企业3个。 [12] 
财政收支
2014年,江岸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15.71亿元,比2013年增长18.4%;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0.62亿元,增长21.6%;全年财政支出48.43亿元,增长28.3%。 [12] 
2015年,江岸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34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1.5%。 [13] 
房地产
2015年,江岸区房地产投资额378.0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38.1%;商品房销售面积249.82万平方米,同比2014年增长20.8%。 [13] 
服务业
2016年,江岸区主导产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77%上升到8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55%上升到66%,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两大产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成功引进两个百亿级项目。各类市场主体达到9.5万户。 [2]  [16] 

江岸区社会事业

编辑

江岸区科学技术

2014年,江岸区完成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个,其中,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个,市级科技项目14个。全年获得市级科技成果奖8个。全年专利申请1116个。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48亿元,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新建科技企业研发中心3个,列入市专利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个。 [12] 
2016年,江岸区组织培训辅导活动近百场,累计参加辅导人数达到4700余人次。科技型企业获得市级高新技术产业会及专利质押贷款贴息、落实科技补贴政策等资金总共512万元。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达到2.4%。组织举办了2016年江岸区科技活动周。在陆续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科普公益周、中小学生创新实践、健康咨询进社区、科普知识竞赛等群众性科普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群众、青少年代表1000余人次参加。组织武汉大学和社区的网络安全志愿者在江岸区15个社区开展了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18] 
2016年,江岸区汉口文创谷列入全市“创谷计划”,幸福创新生态半岛启动建设,黄浦科技园加快升级,武汉市工科院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岱家山科技创业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创客空间和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50万平方米。设立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率先创建“助保贷”、“保证保险贷”等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集聚创新人才,国家、省、市专家达33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5名。高新技术企业从9家增至6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0亿元。 [16] 

江岸区教育事业

2014年,江岸区共有学校174所,教职员工9994人,在校学生10.63万人,比2013年增长0.4%,其中,幼儿园91所,教职员工2818人,在园幼儿2.1万人,增长8.3%;小学43所,教职员工2810人,在校学生4.4万人,增长3.3%;普通中学31所,教职员工3641人,在校学生3.25万人,同比2013年下降3.4%;职业中专7所,教职员工698人,在校学生8729人,增长1.8%。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9%。初中毕业人数7255人,其中,升普通高中人数7112人,升职业学校人数155人;高中毕业人数4845人,高考升大学人数3992人,其中,升本科人数3319人。全年新建、扩建中小学校竣工面积74.531万平方水。 [12] 
二中一景 二中一景
2016年,江岸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4所,其中局属公办幼儿园19所、小学38所、初中17所、普通高中8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共有省级示范学校6所,市级示范学校13所。在校学生十万余人,专任教师六千余人。投入15.1312亿元,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全年辖区内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8%,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毕业合格率均为100% [17]  。成立教育联盟、实施名师工程,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23所,完成中小学校市级标准化建设30所,2016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花落江岸。 [16] 

江岸区文化事业

2014年,江岸区开展了第34届“滨江之春”艺术节暨第4届国际风筝节、第36届“武汉之夏”、中国·武汉第40届国际横渡长江节、“艺术人生·人文武汉”等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25次,参加人数7万人次。在参加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湖北赛区选拔赛中,江岸区辅导的群舞《喊月亮》、《跳跃精灵》获得湖北赛区选拔赛金奖;在湖北省第十七届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作品比赛中,江岸区参赛的书法、绘画作品中获18个金奖。江岸区有区属电影院1个,图书馆2个,文化室132个,各类图书馆室总藏书量23.1万册,网吧152个。书刊销售、出租店406个;印刷食业109个。文化市场管理稽查覆盖率和立案查处率均为100%。 [12] 
2016年,江岸区有证游艺、游戏31家、歌舞娱乐25家,网吧157家、音像销售11家、书刊销售348家、印刷厂97家、电影院22家 [19]  。投入5219万元,支持“文化五区”建设。 [17] 
文化场馆
1、文化馆:江岸区文化馆位于南京路63号,馆舍面积3120平方米,设有排练厅、书画教室、音乐教室、摄影教室、戏曲教室等文化活动厅室20个,现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2、武汉市江岸区图书馆(武汉市江岸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南京路63号,面积4567平方米,馆藏图书35万余册,其中线装古籍3700余册,线装二十四史820册居全市各城区之首,年均外借23万余册次,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19] 
解放大道 解放大道
广电影视
1、市属影剧院12家
2、区属影剧院1个 [19] 
文艺团体
1、社会文艺团体(15个):江岸区中老年艺术团、江岸区书画协会、蓝宝石艺术团、空间舞蹈队、吉庆书画院、武汉君越越剧社、泽远歌剧团、武汉天昱天民间舞蹈团、舞之梦艺术团、武汉市红珊瑚时装歌舞艺术团、心心艺术团、江岸区文化馆少儿艺术团、凌子舞蹈艺术团、英姿艺术团、“盛世鼓韵”手鼓队。
2、协会学会(40个):市文联及作、音、舞、美、摄、书、戏、曲、杂等9个协会;区文联及作、音、舞、美、摄、书、戏、曲、杂等9个协会;武汉广角摄影学会、区群文学会、区书画学会、区围棋协会、区武术协会、区老年体育协会及下属16个分会(22个) [19] 
2016年,江岸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建成开馆。完成文体活动中心提档升级39个,组织基层群众文体活动300余场,成功申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 [16] 

江岸区体育事业

2014年,江岸区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34次,参加活动人数15万人次。参加横渡长江人数86人次。社区体育健身路径417套,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完好率100%。有业余体校l所,在校人数170人。有游泳池25个。组队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省级金牌8枚、银牌10枚、铜牌8枚。 [12] 
2016年,江岸区有体育场馆27家。 [19] 

江岸区医疗卫生

2014年,江岸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509个,其中,综合医院13个,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4个,专科医院11个,预防保健机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门诊部95个,个体诊所298个,医务室、卫生所20个,村卫生室5个。共开设床位8493张,其中,医院床位7506张,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8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5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94人,注册护士4243人,药师(士)425人,医技人员780人,其他人员200人。全年食药品监督覆盖率100%。人口出生率为10.4‰,人口死亡率为6.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5‰。计划生育综合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3.78%。 [12] 
2015年,江岸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498个,其中:综合医院13所、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10所、专科医院9所、预防保健机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9个、门诊部114个、个体诊所270个、医务室(卫生所)21个。开设床位1.2565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1533万张,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32张。卫生技术人员1.468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593人、注册护士8135人。
2015年,江岸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80.55岁,男性78.26岁,女性82.90岁;全年死亡5117人,其中男性2884人,女性2233人;死亡率7.11‰,人口自然增长率3.37‰;人口老年系数13.21%。
2015年,江岸区出生人口1.1157万人,其中政策内出生1.0448万人,政策外709人,出生政策符合率93.65%。出生男孩5895人,出生女孩5262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2.03。其中一孩出生男孩4144人,出生女孩3869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7.11。一孩出生8013人中,政策内7987人,政策外26人;二孩出生2960人中,政策内2351人,政策外609人;多孩出生184人中,政策内110人,政策外74人,政策外多孩率0.66%。已婚育龄妇女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综合避孕率为87.47%。 [20] 
2016年,江岸区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家。 [16] 

江岸区社会保障

2015年,江岸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单位9950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9.4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5.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3.6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1.6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5.8万人。全年城区(年底在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8160户,同比2013年下降18.3%,计1.3284万人,同比2013年下降26.7%。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9093.9万元,同比2013年下降91%;发放农村低保金6万元,同比2013年下降38.1%。 [12] 
“十二五”期间,江岸区公共财政民生投入五年累计达181亿元,年均增长22.4%,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劳动保障不断增强,累计新增就业11.08万人、社会保险参保28.17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349元,2013年以来连续保持武汉第一。设立困难救助专项资金,在全市率先发放特困残疾人家庭生活补助、高龄津贴和计生特扶家庭爱心服务包,累计发放低保金、救助金等近5亿元。累计配租各类保障性住房6800套,发放租金补贴5500余万元。养老床位达7434张,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建成残疾人阳光家园20个。分批次完成35个老旧社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03栋D级危房排危、129部“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完成90个社区架空管线整治,实现老旧社区道路、绿化、排水管网改造全覆盖。 [16] 
2016年,江岸区投入8.4355亿元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安排2.17亿元,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制度改革;安排2.3亿元,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安排8700万元,解决各类弱势群体生活困难。 [17] 

江岸区基础建设

2014年,江岸区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改造275条,改造面积达5.8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市政道路、排水ll条,改造面积达17.16万平方米,投资1.97亿元;完成整治占道经营4771处,整治出店经营4923处,整治噪音源4019个。全年植树2.3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4.96万平方米,垂直绿化1000米,绿地率为34.1%。绿化覆盖率为38.9%,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84平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6分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6天。道路清扫面积1393万平方米,垃圾清运量1130吨/日,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12] 
2016年,江岸区投入1.92亿元加快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建设和中山大道(江汉路至一元路)升级改造;投入2.5亿元完善路网系统,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功能;投入2亿元推进D级危房的腾退和整治;投入4.5385亿元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增强城管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投入6100万元推进道路排水工程改造。 [17] 
2016年,江岸区轻轨1号线延长线、地铁2号线、地铁3号线、武孝城际铁路开通运行,地铁6号线即将通车,在区内设置站点24个。建成微循环道路80条,总里程33千米。排水排渍能力增强,新改建道路排水管网70千米,完成黄浦路泵站一期、后湖泵站三期和二七横路、台北路排水建设改造工程,城区排水经受住了2016年特大暴雨考验。完成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金潭府河郊野公园、江河文化公园一期、后湖公园一期、堤角公园、宝岛公园等建设改造,累计建成城市绿道68.4千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累计完成房屋征收拆迁1200余万平方米,二环以内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实施水环境污染整治,建成骨干污水处理泵站2个。 [16] 

江岸区交通运输

编辑
江岸区水陆空运输便捷,紧邻长江,长江二桥、
沿江大道 沿江大道
二七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长江隧道等“三桥一隧”沟通大江两岸,亚洲第一大内河武汉客运港、汉口火车站、武汉国际机场、阳逻深水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点毗邻周边,天兴洲长江四桥、武汉中环路、金桥大道不日兴起。沿江、中山、解放、建设及发展等五条主干道与沿江平行;江汉步行街、南京路、大智路、一元路、三阳路、黄浦大街与沿江垂直,武汉迎宾大道——天梨路畅达便捷,新荣客运中心将建成为武汉长江北岸最大的交通枢纽。 [1]  [21] 

江岸区风景名胜

编辑
江岸区是历史上集聚五国租界的商贸商务城区,老租界历史风貌、历史文化、娱乐休闲资源丰富。
大道观
大道观是武汉著名的道教宫观,历史上曾与武汉长春观、玄妙观、武当宫合称为“武汉四大丛林”。原位于汉口利济路,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后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扩建为十方丛林,为武汉道教四大丛林之一,以道教音乐闻名道教界。2004年冬,迁址至武汉东湖生态旅游区磨山。大道观主要建筑有郊天坛和武圣庙,武圣庙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而建,古色古香,道教氛围浓厚,是东湖十大景点之一“天坛晨曦”的重要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 [22] 
古德寺
古德寺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文革”前古德寺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融汇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并具有多元化建筑风格,在汉传佛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古德寺坐东朝西,规模最大时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古德寺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佛教文物和宗教设施全部被毁。古德寺作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的修复,恢复其古朴庄严的原貌。 [23] 
吉庆街
“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武汉人素有此说。吉庆街位于汉口著名的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附近。东起大智路,西至江汉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成为领略武汉都市风情的窗口。 [24] 
江汉路步行街
江汉路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位于汉口中心地带,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江汉路最耐看的是一字排开各种建筑,有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等,被誉为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2000年,江汉路改建为步行街,被改造成一条集精品购物、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商业步行街,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25] 
汉口江滩
“亚洲第一大江滩”——汉口江滩,位于武汉市区北岸,是集旅游、休闲、健身、绿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公园,面积160万平方米,与沿江大道景观相邻,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景区相望。有着“金外滩”的美名的汉口江滩,自开放以来,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千万人,是武汉市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2008年8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会上,武汉江滩被列入第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26] 
八七会议旧址
“八七会议旧址”位于江岸区汉口鄱阳街135—139号(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为一幢西式三层楼房,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由瞿秋白主持,李维汉为执行主席,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这次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主义错误,撤销其领导职务,选出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78年辟为纪念馆对外开放。1980年,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的馆名。旧址二楼按当年举行会议的原样进行复原陈列。一楼辟为陈列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 
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
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2185号,是一座典型的湖北风格的平房。大门左侧汉白玉石牌上镌刻着:“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1956年11月15日”。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平房,外墙青砖、内墙木板长23.8米,宽12.7米,占地面积302平方米,门檐屋脊、青砖黑瓦,厚重的木门后面是老式的木头插栓。进门迎面一方天井,左右两侧木雕窗棂的房间。堂屋前方正中长条形香桌、下列八仙桌、太师椅。左厢房便是总工会当年办公的地方。1956年11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8] 
大智门火车站
大智门火车站建于1903年,由比利时贷款,法国工程师设计。按照西方铁路车站的设施设置,在建筑外观造型上,体现了西式新古典的风格。它诞生时曾是亚洲首屈一指最现代化和最壮观的火车站。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汉口火车站。大智门车站不仅是记载了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活文物,也见证了保卫武汉的日日夜夜。1991年10月1日,新的汉口火车站建成后,这座火车站停止使 用,2001年06月25日,大智门火车站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9] 
汉口刘少奇故居
汉口刘少奇故居在汉口友益街尚德里2号(现为4号)。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21日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上旬,刘少奇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居住于此。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的部分领导同志也在此居住。刘少奇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在此编写了《工会代表会》、《工会经济问题》、《工会基本知识》三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会建设最早的专门著作。故居是里弄式二层楼民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砖木结构,石框门,进门为天井,过天井是客厅,客厅左右各2间,每间面积20平方米,楼上房间布局与一楼下基本一致。刘少奇住在大门左边的楼上房间里。 [30-31] 
宋庆龄汉口旧居
宋庆龄故居是黎黄陂路口沿江大道161—162号的三层小楼,杏黄色的外表和纪念碑似的塔楼,是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塔楼高四层,方形,连接起靠黎黄陂路和沿江大道的两侧主立面,是小楼的亮点。特别是建造在塔楼每层越向上越小的窗户,在不规则中跳跃,使小楼显得独特新颖。
宋庆龄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武汉时居住在此。民国十五年(1926年)底,国民党中执委在庐山召开会议,决定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2月10日,宋庆龄和国民政府先遣人员到达武汉,随即住进了这幢小楼,并在此生活、工作了8个月。 [30] 
二七烈士纪念碑
民国十二年(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成立总工会的自由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罢工斗争。2月7日,吴佩孚对罢工工人进行了血腥镇压,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等五十二人,先后惨遭杀害,数百人受伤,造成历史上有名的“二七”惨案。
为了纪念“二七”大罢工这一伟大历史事件,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在“二七”烈士英勇斗争的江岸修建了武汉二七纪念馆,1958年毛泽东题写“二七烈士纪念碑”。1985年迁建新馆,1986年胡耀邦为新迁建的“武汉二七纪念馆”题写馆名。
汉口向警予故居
向警予故居有两处,分别在汉口贤乐巷永福里9号和三德里27号(原96号)。
向警予(1895年—1928年),湖南溆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运动领导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来武汉,先住永福里,后迁三德里,直至1928年3月20日被捕。
永福里9号位于民众乐园左侧,为一幢二层砖混结构楼房,坐南朝北,青砖布瓦,石框门,进门一天井,檐高8米,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现为居民住宅,破损严重。
三德里27号位于车站路,坐南朝北。原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改建时将地板、木栅拆除,换上混凝土楼板。整修后房屋基本保持原结构,现为居民住宅。三德社区有武汉市人民政府1988授予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故居”,现在成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30] 
詹天佑旧居
詹天佑旧居位于汉口原俄租界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65号),是全国唯一完好保存下来的詹氏故居。
民国元年至民国八年(1912年至1919年),世界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詹天佑在此渡过他一生的最后7年。故居系其在武汉任职时购地亲自设计建造,全家居住于此。该房坐西朝东,为砖混结构西式两层楼房,二层右边前房为其卧室,屋前是一庭院,院内种植葡萄和其他花木。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环境幽静。房屋保存完好,现为职工宿舍。 [32] 
解放公园
解放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西北隅,南界解放公园路,西邻市委机关大院,面积38公顷。此园1952年始建,是武汉市大型公园之一。
公园东部景区从入口起建有主轴干道,沿道两侧依次置有瓶形花坛、万人绿茵广场、盆景园、荷花池、睡莲塘、中心花坛、露天剧场、水杉林、朝梅岭、苏联空军志愿军烈士墓。
公园内还有两座育苗温室和占地1.5万平方米的花圃,收集花卉品种较多,仅菊花就有400种;有鱼池120个,极盛时养殖金鱼150个品种、约12万尾。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词条标签:
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