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1]
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2]
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3]
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4]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
[5]
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
[6]
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7]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
[8]
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
[9-10]
,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11]
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
[12]
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1]
对外和亲匈奴,
[13]
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居然是错误的?“太祖”,“高祖”庙号辨
2018-11-23 12:11
“太祖”、“高祖”是交替冠于历朝开国皇帝宗庙庙号。“太祖”当即先秦礼书所载的“大祖”,有“始祖”之义。“高祖”本是某人对第四世祖先的亲属称谓。“太祖”、“高祖”用作皇帝宗庙庙号,分别始于西汉高帝刘邦、三国魏文帝曹丕。...详情
相关新闻
内容来自
大汉皇帝汉太祖刘邦:人还是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2018-09-18 09:09
刘邦起事之后,当时起事的人很多,何止刘邦和项梁等人,至少有数十之多,今年的刘邦已经四十八岁了,可是能够有刘邦一样想法的人却微乎其微,谁人有称霸天下的决心呢?这些大多数起义的人,都是觉得吃不上饭,寻一个温饱,或者占据一个地方,自称为王。...详情
相关新闻
内容来自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并非妇人之仁,实为深谋远虑
2017-09-28 13:09
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掩藏的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 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详情
相关新闻
- 本 名
- 刘邦
- 别 称
- 汉高祖、汉太祖、沛公、刘季
- 字 号
- 字季
- 所处时代
- 汉初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沛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出生时间
- 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12月28日)
刘邦生平经历
编辑刘邦早期经历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12月28日
[18-19]
),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今徐州丰县)中阳里,
[21]
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
[22]
幼时和卢绾交好。
[23]
长得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宽厚仁爱,性格十分开朗,平时不拘小节。
[24]
大人们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不能干活,没有收入。
[2]
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少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于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召纳门客,于是至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
[26]
后来,刘邦做了沛县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沛县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27]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28]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到沛县定居,因为沛令和他是好友。
[30]
在刚刚到沛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
[31]
刘邦虽然没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亲自出来迎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
[32]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
[33]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34]
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35]
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妾。”
[36]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37]
”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
[38]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
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39]
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40]
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
[41]
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
[42]
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儿,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儿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故哭。”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
[43]
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44]
刘邦沛县起兵
- 起兵反秦
这时,沛县令也想响应起义,萧何和曹参当时为沛县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
[47]
县令觉得有理,便让樊哙去邀请刘邦,刘邦当时已拥数百之众。
[48]
然而此时沛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他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关闭城门,并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二人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闻此,于是将一封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49]
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
[50]
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担心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大家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
[3]
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
[51]
- 雍齿叛丰
刘邦起事后,立即开始攻略周边郡县,先是攻胡陵、下方与,与泗水监平大战于丰邑,破之。
[53]
这时泗水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加入到刘邦阵营。
[54]
接着令雍齿守丰,自己率领军队进入薛,与秦军大战。郡守壮战败,逃至戚,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追斩壮。
[55]
接着刘邦率军再至亢父、方与,以曹参守方与。这时魏相周市来攻方与,曹参率军迎之。但是雍齿却据丰降魏。
[56]
刘邦大怒,进攻丰。雍齿据城以守,沛公军不能下丰,恰在此时,刘邦生病,于是还军至沛。
[57]
- 张良初从
张良与刘邦二人见面后,一交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以张良为厩将。
[60]
- 再夺丰邑
这时秦朝章邯的部将司马夷攻略楚地,屠相(今安徽淮北市),至砀(今永城芒山镇)。
[61]
于是沛公与东阳宁率军向西,迎击司马夷,在萧县西与秦军展开战斗,结果不利,刘邦与东阳宁君退至留。补充军队和粮草后,再次进攻秦军,三日取砀,得到军卒六千人。接着乘胜攻取了下邑(今安徽砀山县)。
[62]
这次,刘邦认为自己军队差不多,从下邑出发,再次攻丰,结果仍然没攻下。这时听说项梁在薛,于是留下军队围丰,自己率领百余骑至薛见项梁。项梁为沛公增兵五千、五大夫将十人,三攻丰邑。雍齿不敌,逃奔魏国。
[63]
- 与立怀王
这样,沛公刘邦成为项梁手下一员大将。而不久项羽攻下襄邑也还至薛。当陈胜死亡的消息确实之后,项梁尽召诸将还薛,采纳范增的建议,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都盱眙。楚怀王以陈婴为上柱国,项梁号武信君。
[64-65]
- 刘项合兵
立楚怀王后,项梁率军北上救齐赵,在亢父、东阿大破秦军。这时齐军因田间、田都、田角之故,引兵还齐。只有楚军追击秦军。于是项梁下令楚军分军,以刘邦、项羽为帅,率楚军一部攻城阳。刘项二人率军攻下城阳(即成阳,今山东菏泽市东),屠之。
[67]
然后追击秦军至濮阳东,再次大破秦军。秦军这时得到补充,军势复振,守濮阳、环水。刘项二人不与之战,绕过进攻定陶。定陶未下,放弃,西攻雍丘(今杞县)。沛公将曹参大破秦兵,斩杀三川守李由,并俘虏秦侯一人。
[68]
之后,刘项二人还攻陈留,未下。这时秦将章邯大破项梁于定陶 (今山东定陶),项梁本人亦战死。刘项二人大惊,两人商量后决定放弃陈留,还军东归。刘项二人分兵,项羽军驻彭城西、吕臣军驻彭城东,而沛公军驻砀郡。
[69]
- 怀王迁都
项梁之死,使诸侯震怖。而秦军更是挟战胜余威常追亡逐北。章邯经过一连番胜利,认为楚国已不足虑,于是北上进攻赵国。
[70-71]
攻下邯郸后迁其民于河内。而赵军退守巨鹿,章邯率军进围赵王歇与赵相张耳于巨鹿。
[72-73]
这时楚怀王把都城由盱眙迁至彭城,并项羽军与吕臣军自将。封项羽为长安侯,任鲁公;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任砀郡长,将本部兵驻砀郡。以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74]
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楚国局势稳定下来。
刘邦入关灭秦
- 沛公西征
当时由于秦军军势正壮,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都不愿意领军西征。
[76]
于是他们以沛公为西征军统帅西征,借口是刘邦为人宽厚,可以减少西进阻力。而项羽则因为叔父之死,积极要求随沛公西征。
[77]
但楚诸老将皆以项羽为人“僄悍滑贼”及“所过皆残灭”不利于西征为由拒绝了项羽的要求,让他担任北路军的次将北上救赵。
[78]
- 两攻昌邑
沛公军由砀郡出兵,北上先行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
[79]
至成阳,与秦军夹壁杠里。沛公军出击秦军,大破秦军,秦将王离逃走。
[80]
接着,沛公引兵西进,遇彭越于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两人合力攻昌邑,未下,沛公还军至栗县(今夏邑)。
[81]
在栗县,遇刚武侯,夺其军,沛公军队增加了四千多人。
[81]
接着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军合攻昌邑,又没攻下。沛公刘邦决定舍弃昌邑不打,率军西行。
[82]
- 高阳酒徒
刘邦行军至砀郡高阳,并访求贤士。
[83]
正好沛公军队中有一骑士家在高阳,于是回家探亲。这时高阳人郦食其为其同乡,于是就请他代为向刘邦引荐自己。他对骑士说:“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
[85]
”骑士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
[86]
”郦食其对他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沛公。
[87]
于是通过骑士引荐,郦食其见到了沛公。但刘邦在召见他时,正踞坐在床,令两女子给其洗脚。郦食其大为不满,长揖不拜,直接斥责道:“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
[88]
刘邦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
[89]
郦生曰:“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90]
于是刘邦起身道歉,整理好后以礼接待了郦食其。
[91]
当时,郦食其有个弟弟名叫郦商,陈胜起兵时,他亦聚数千人响应。郦食其归汉,郦商率其部下约四千多人加入沛公队伍。
[92]
- 再遇张良
郦食其劝刘邦进攻陈留县,刘邦从其计,夺下陈留,得到大量补给。接着令郦商为将,进攻大梁县(今开封),未下。绕过西进,与秦将杨熊所率秦军大战于白马、曲遇,大败秦军。秦将杨熊败走。沛公军紧追其至白马,再次大破秦军,杨熊逃至荥阳,秦二世派使者斩杀杨熊。
[94]
消灭杨熊所部秦军后,沛公率军南下攻颖阳,屠之。而此时张良再次与刘邦相遇。
[95]
之前,张良劝项梁立韩成为韩王,并随韩王成西至韩地略地。但是一年多来,所略之地每占辄失,始终没打开局面,因此游兵于颖川一带。
[96]
刘邦率军进至此,与张良的韩军合兵,攻轩辕(今登封市西北)略定韩地。赵别将司马卬欲渡河入关,刘邦率军北上,攻平阴,破坏渡口。南下与秦军再战洛阳东,不利,南下阳城,收取城中军马。与南阳守齮战于犨(今河南平顶山西南)东,大破南阳秦军。
[97]
刘邦占领了南阳郡,南阳守退守宛城。
楚军想绕过宛城直接西进。张良劝道:“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
[98]
”于是刘邦在夜晚引兵还攻宛城,偃旗息鼓,天未明,就将宛城团团围住。南阳守于是想自杀,
[99]
他的门客陈恢劝他不要先死,
[100]
并出使楚营说:“小臣听说足下曾与人相约:先入咸阳者为王,现在足下在攻打宛城。宛郡有据点数十处,守卫的将士自以为投降会被处死,所以都登城固守。足下如果整日强攻,双方伤亡定会很多,要是放弃攻宛而引兵向西,宛地的秦兵可能会尾追于后。足下攻宛则延误了先入咸阳者为王之约,足下弃宛则留下了后有追兵之患。小臣为足下着想,不如允许宛城守军投降,封郡守为侯,仍令他驻守原地,将他的兵力调出一并向西。前方还未攻下的城邑,定会闻风响应而迎接足下,足下便会顺利通行而无后顾之忧了。”于是双方约定后,南阳守投降,沛公封他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
[101]
- 夺取关中
刘邦率军继续西行,夺取了丹水(今淅川)。而高武侯鳃、穰侯王陵这时也加入刘邦所率领的楚军,攻下西陵、胡阳。
[102]
并且番君吴芮的部将梅鋗也至此,与沛公军联合,攻下析(今西峡县)、郦等地。
[103]
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在轵道(今陕西西安城区)旁,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秦朝至此灭亡,共立国15年零47天。
[5]
- 约法三章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
[106]
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
[107]
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率军退到了灞上。
[108]
- 鸿门之宴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
[110]
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
[111]
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
[112]
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113]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
[114]
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
[115]
”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
[116]
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117]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没有成功。
[118]
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119-120]
在鸿门宴上,刘邦表现出了极高的沉着与冷静。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的力保之外,关键是刘邦的冷静与沉着。
刘邦还定三秦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项籍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
[121]
又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今陕西南郑)。
[122]
并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
[123]
同时削减刘邦军队至三万人。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
[124]
楚怀王熊心被尊为义帝。
[125]
后来项羽把义帝迁到郴县给杀了。
[126]
项羽分封,表面上看去论功行赏,但是实际上却是对原诸侯势力进行重新组合,对服从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赏,并没有照顾原诸侯在本国的实力与影响。因此从一开始埋下乱源。而且他又拒绝了谋士自王关中的建议,坚决衣锦还乡。
汉元年二月,诸侯罢戏下,各回国。
[127]
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以示再也无意东出,以麻痹项籍。
[128]
同年五、六月份,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
[129]
11月,刘邦乘机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
[130]
重返关中,很快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
[130]
并用计欺骗项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籍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最终则陷入齐地泥潭无法抽身。
[131]
这样给了刘邦绝佳的机会。
[132]
刘邦楚汉之争
- 汉军东出
汉二年(205),刘邦在基本平定三秦后,准备东出与项羽争天下。他出关到陕,慰问那里的父老。三月,刘邦率军从临晋渡河,魏王豹将兵从。很快攻下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到洛阳,降河南王申阳。这时有新城三老董公等挡在刘邦马前诉说义帝的死亡经过。汉王闻后,大哭一场,遂为义帝发丧,举哀三日。然后向各诸侯王发布项羽大逆无道的罪状,并以此为借口号召各诸侯王率兵与自己一起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从而正式拉开了四年楚汉战争的序幕。
[133]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乘项籍深陷于齐国,无力抽身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西楚都彭城。
[134-135]
短暂的胜利是刘邦失去理智,天天与诸侯们喝酒庆祝。
[136]
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3万回袭彭城,联军无备,一时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以汉为首的反楚联盟瓦解。
[137]
- 荥成对峙
同年6月,刘邦率部退到荥阳,一路收集败兵,并派韩信于萧索之间击败了楚追兵,得以喘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7月,一直负隅顽抗的章邯终于兵败自杀,刘邦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且在逃往荥阳前便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
[139]
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
[140]
公元前205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
[141-145]
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
[146]
[147]
项籍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籍南下。
[148]
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 (今江苏邳州南)。项籍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公元前204年7月,项籍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149]
- 鸿沟为界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睢阳县、外黄县(今民权县)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公元前204年11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今荥阳汜水镇西北),斩杀了项羽大将曹咎。
[150]
项籍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10月,项籍引兵东归。
[151]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
[152]
公元前203年11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
[153]
,垓下一战重创楚军。
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
[154]
韩信挥军进攻,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前军先诈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
[155-156]
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157]
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28骑了,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
[158]
项羽带着28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
[8]
[159-160]
刘邦君临天下
在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
[161]
彭越为梁王。
[163]
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164]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帝。
[164]
刘邦即皇帝位后,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刘邦根据娄敬建议,定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开基肇始,史称西汉。
[165]
刘邦沉猜果诛
刘邦建国称帝时已过半百,步入晚年变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特别是那些异姓王们。结果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英布还起兵反了,刘邦抱病亲征才平了他。之后其封国则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只有吴芮的长沙国幸免。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曾杀白马为盟,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
刘邦病榻问相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刘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
[166]
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
[167]
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168]
”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 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169]
刘邦身后之事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是汉高帝,而不是后世习惯称呼的汉高祖。
[173]
但是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西汉之后的后世之君为了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均尊称呼刘邦为高祖。
[174-175]
而班固写的《汉书》文字相同,恐引歧义,将《史记》中的“高祖”换为“帝”。
刘邦为政举措
编辑刘邦政治
- 善用人才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季布和丁公他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为郎中。
[177-178]
丁公是季布的舅舅,他听说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他却被刘邦抓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籍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179]
建立汉朝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180]
”
- 定都关中
刘邦听从娄敬(因被赐姓刘,又称刘敬)的提醒,定都长安。娄敬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181]
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了表示同意,
[182]
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 地方区划
- 法律思想
刘邦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这是在战国时期李悝所制订的《法经》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基础上补充了户律(户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一般所说的汉律就是指《九章律》。
刘邦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叔孙通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 强化皇权
(一)清理异姓王
刘邦做了皇帝,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各地的异姓王,有兵将,还三心二意。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
他先收拾的是韩信。在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
[185]
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陈平却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然后再抓他问罪。
[186]
刘邦依计行事,果然将韩信抓住了。韩信听到对他的指控,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刘邦将韩信押到了洛阳,但又没有明确的证据,便释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187]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豨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袭击留守都城的太子和吕后。但还是事情败露。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被斩于长乐宫钟室,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188]
(二)安抚功臣良将
对于其他将领,刘邦也颇费心机。开始,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官职,但众将领因为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官。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他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自己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
[189]
(三)监视六国贵族后代
(四)削弱相权
在刘邦平定了黥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硬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
[191]
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刁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
[192]
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刘邦军事
刘邦经济
刘邦攻入咸阳时,便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109]
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让士兵复员,
[193]
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12]
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
[12]
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刘邦文化
- 注重文化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
[195]
陆贾说:“马上得到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
[196]
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
[197]
刘邦建立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等。
[198]
“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199]
- 祭祀与尊孔
汉二年刘邦的《重祠诏》云:“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刘邦认为“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
刘邦被父老乡亲立为沛公后,就知道“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
涂山是夏朝兴起之地,刘邦过涂山,“命立禹庙以镇涂山”,从此,历代官府和黎民百姓便有了祭祀大禹之所——涂山禹王庙。有庙而发展为有祭祀大禹诞辰的农历六月六涂山禹王庙会。由一年一祭的庙会又发展为一年三祭大禹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禹会诸侯会期)、六月六日(禹诞辰)、九月九日(登高怀古、庆祝丰收)的三次庙会。
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刘邦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刘邦在回京师长安的路上,专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礼仪祭孔,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临孔庙祭孔的君主,开了帝王祭孔的先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者掌握政权后,儒学的价值在社会的变革中得以充分体现。
刘邦民族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13]
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刘邦历史评价
编辑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因为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楚强汉弱,可是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201]
刘邦史书评价
《史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202]
《汉纪》:“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无以建业。非命无以定众。或以文昭。或以武兴。或以圣立。或以人崇。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斯之谓乎。故观秦项之所亡。察大汉之所兴。得失之验。可见于兹矣。太史公曰。夏政忠。政忠之弊野。故殷承之以敬。以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周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弊。秦不改文酷刑。汉承秦弊。得天下矣。”
[203]
《汉书》:“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204]
刘邦历代评价
郦食其: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205]
魏豹: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
[206-207]
韩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209]
陆贾: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210]
司马迁:然王迹之兴,起於闾巷,合从讨伐,轶於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
[211]
荀悦: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212]
曹植: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座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诰,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鸩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祸乱?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傥之节,信当世至豪健壮杰士也。又其枭将尽荩臣,皆古今之鲜有,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勋而遗元功也。不然斯不免当世之妄。
[213]
曹冏: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自开关以来,其兴立功勋,未有若汉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理势然也。
[214]
刘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215]
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218]
司马昱:“高祖则倜傥疏达,魏武则猜忌狭吝。”
[219]
李世民:“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也。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
[220]
司马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氾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221]
吕蒙正:”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222]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223]
苏辙:“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224]
何去非:“汉太祖挟其在己之智术,固无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归之者,盖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
[225]
范浚:“夫以高祖权略智数,揽英豪而驱御之,盖真王霸才,虽羽百辈不敌也。”
[226]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227]
“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228]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229]
约瑟·汤恩比:“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230]
刘邦轶事典故
编辑刘邦民间传说
- 感孕而生
《汉书·高帝纪》记载: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不期而遇。逢上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母身。随之就怀孕了,生下了汉高祖。
- 贵不可言
刘邦曾辞去亭长在家务农,吕后和两个孩子住在田间小棚里,有一位过路老丈向其讨水喝,吕后还留他吃了饭。老丈看了吕后的相赞道“:夫人是天下贵人。”吕后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他看了孝惠帝,说:“夫人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是因为有这个儿子。”他又看了鲁元公主,也说将来是位贵人。
老丈走后,高祖从另一间田舍归来,吕后向他备言前事,说那位老丈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贵之相。高祖问老丈何在,吕后说:“其走未远。”高祖追及老丈,求问自己的生相。老丈说“:刚才说夫人及令郎等生相大贵,都是由于您的洪福。您的生相是贵不可言。”高祖连忙称谢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说,我永远会记住您的指点之恩。”到高祖登基后,这位老丈的去向却不得而知了。
- 父子情深
刘邦做了皇帝,在设盛宴招待大臣时,对父亲刘太公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无赖
[231]
,没有赖以生存的赚钱之道,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
[25]
”
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232]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232]
刘邦很崇尚孝道,称帝后将父亲刘太公接到皇宫居住,封父亲为太上皇。太上皇在皇宫生活日久了就终日闷闷不乐,刘邦忐忑不安,私下问太上皇侍从,侍从回答说:“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邑城生活时每天都和邻居亲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鸡、喝酒为乐,没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闷闷不乐。”于是刘邦在皇宫附近为父亲盖起一座新丰城,又将丰县部分亲朋邻居迁来居住。新丰城街巷布局跟家乡丰邑城一模一样,连迁来的相邻老幼和鸡犬都能认得各自的居所。
[233]
- 蹴鞠
西汉初年,足球也得到贵族阶级的喜爱。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斗鸡、蹴鞠为欢”。桓宽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一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蹴鞠”, 古人居家旅行必备娱乐物。
《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会》记载:“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刘邦,解救刘邦出围,致被项羽烧死。
[146]
刘邦得天下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长安上林苑(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
[234]
刘邦成语典故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一决雌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 分我杯羹。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犬牙交错。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刘邦家族成员
编辑刘邦家世
刘氏起源于三皇五帝之尧帝,尧帝长子监明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监明早亡,其子式继封,遂以邑为氏也,传至夏朝有刘累,下传至士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恢复刘氏,之后在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刘清(刘邦的曾祖父)出生,清生仁,刘仁迁丰邑,刘家即在此期间迁丰邑。
[235]
- 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刘邦兄弟姐妹
- 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 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 [240] 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谥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 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 [241] 死后谥元王。
- 从父兄:荆王刘贾。
- 从祖弟:燕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籍可考)
- 姊:宣夫人 昭哀后。
刘邦后妃
刘邦儿子
- 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
- 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
- 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244]
刘邦女儿
刘邦个人作品
编辑《大风歌》
《大风歌》是刘邦平英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鸿鹄歌》
《鸿鹄歌》为刘邦所作。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欲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想换立太子,在一次宴会中,太子请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相随,换立之事已不可能,刘邦无奈,召来戚夫人。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遂成此文。
[245]
刘邦陵寝墓地
编辑参见:刘邦墓
刘邦史书记载
编辑刘邦后世纪念
编辑刘邦塑像
照片 | 位置 |
永城市芒砀山。 | |
江苏省沛县汉宫。 [258] | |
徐州市楚王陵公园。 | |
丰县刘邦广场。 |
刘邦石碑
参见:刘邦斩蛇碑
刘邦艺术形象
编辑刘邦文学形象
刘邦影视作品
刘邦各类影视形象(25张)
年份
| 影视类型 | 剧名
| 饰演者
|
---|---|---|---|
1985
| 电视剧 | 《楚汉河界》
| |
1988 | 歌仔戏 | 《汉宫怨》 | 陈小咪 |
1991 | 电视剧 | 《淮阴侯韩信》 | 石维坚 |
1994
| 电影 | 《西楚霸王》
| |
1994 | 电视剧 | 《西楚霸王》 | 白志迪 |
1998
| 电视剧 | 《汉刘邦》
| |
1998 | 电视剧 | 《吕后传奇》 | 许还山 |
2004 | 电视剧 | 《大汉巾帼》 | 张志宏 |
2004 | 电视剧 | 《辛追传奇》 | 张秋歌 |
2004
| 电视剧 | 《楚汉骄雄》
| |
2005
| 电视剧 | 《楚汉风云》
| |
2010 | 电视剧 | 《大风歌》 | 吕良伟 |
2010
| 电视剧 | 《神话》
| |
2011
| 电视剧 | 《大将军韩信》
| |
2011
| 电影 | 《鸿门宴传奇》
| |
2011
| 电视剧 | 《楚汉争雄》
| |
2012
| 电视剧 | 《楚汉传奇》
| |
2012
| 电影 | 《王的盛宴》
| |
2015 | 电视剧 | 《秦时明月》 | 于波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查看全部
- 参考资料
-
- 1. 汉高祖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10]
- 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 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 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 6.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 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 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 9. 《汉书·叔孙通传》: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
- 10. 《括地志》:高祖即位坛在曹州济阴县界。张晏曰“氾水在济阴界,取其氾爱弘大而润下”。
- 1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皇帝曰义帝无後。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番君之将梅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赵王敖皆如故。
- 12.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13.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十二·汉纪四》:匈奴冒顿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辨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知,不肯贵近,无益也。”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
- 1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 15. 班固·《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 16.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第121页. ISBN 7507301540
- 17. 《毛泽东妙语评点历代帝王》
- 18. 陈道明揭"楚汉传奇"开播日玄机:12月28日这天是刘邦生日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2015-08-15]
- 19. 《楚汉传奇》12月28日开播,开播日恰好是刘邦的生日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5-08-15]
- 20. 汉高祖刘邦图片来源 .历史网[引用日期2013-02-12]
- 2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 22.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
- 23.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
- 2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 2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 26. 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 2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 2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 29. 毒妇吕後对文景之治成功的作用︰设计引导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引用日期2013-06-10]
- 3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 3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 3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 3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 3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 3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 36.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 3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 3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 3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 4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
- 4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 4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
- 4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 4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後人至,高祖觉。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 4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
- 46. 萧何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10]
- 4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 4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 4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於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後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
- 5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
- 5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於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 5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氏起吴。
- 5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
- 54.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
- 5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泗州守壮败於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
- 56.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沛公还军亢父,至方与,(周市来攻方与)未战。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
- 5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
- 5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沛公怨雍齿与丰子弟叛之,闻东阳甯君、秦嘉立景驹为假王,在留,乃往从之,欲请兵以攻丰。
- 59.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
- 60.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 6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是时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夷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
- 6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东阳甯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
- 6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闻项梁在薛,从骑百馀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沛公还,引兵攻丰。
- 6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从项梁月馀,项羽已拔襄城还。项梁尽召别将居薛。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後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项梁号武信君。
- 65.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 66. 西楚霸王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10]
- 6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居数月,北攻亢父,救东阿,破秦军。齐军归,楚独追北,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军濮阳之东,与秦军战,破之。
- 6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秦军复振,守濮阳,环水。楚军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与秦军战,大破之,斩李由。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 6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谏,不听。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 7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
- 71. 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
- 7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当是之时,赵歇为王,秦将王离围之钜鹿城,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 73.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
- 7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 7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 76.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
- 7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
- 7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彊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彊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
- 7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
- 8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乃道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破(魏)[秦]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
- 8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馀人,并之。
- 8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 83.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後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
- 84. 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中国历史故事网[引用日期2013-06-10]
- 85.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原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 86.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 87.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 88.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 89.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 90.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 91.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於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 9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
- 93. 张良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10]
- 9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 9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 96.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 9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当是时,赵别将司马昂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
- 9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後击,彊秦在前,此危道也。”
- 9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於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
- 10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
- 10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後: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後又有彊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乃以宛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
- 10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西陵。
- 10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皆,降析、郦。
- 10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 10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於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 106.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 107.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
- 108.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 10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 11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
- 11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 112.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
- 113.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沛公大惊,曰:“为将柰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柰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
- 114.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公大惊,曰:“为之柰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於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 115.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 116.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 117.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南乡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 118.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119.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於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 120.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12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 12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 12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 12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 12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 126.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 12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
- 128.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 12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羽怨田荣,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 13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 131. 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 132. 高祖刘邦:弯下腰做汉王 .中国新闻网.2011-03-11[引用日期2015-02-03]
- 133. 史记·高祖纪第八: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於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 13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
- 135.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 136.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 13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正义兖州曲阜也。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
- 138. 楚汉战争图 .都市相册[引用日期2013-06-10]
- 13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谒者随何之九江王布所,曰:“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随何往说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
- 14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三年,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即绝河津,反为楚。汉王使郦生说豹,豹不听。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
- 141.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 142.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 143.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 144.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 14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闲疏楚君臣。於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 146.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 147.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收散兵复东。
- 14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闲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闲,与黥布行收兵。
- 14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 15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四年,项羽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若汉挑战,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汉果数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
- 15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 152.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 15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 15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
- 155.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 156.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 157.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 158.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 15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 160.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 16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皇帝曰义帝无後。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
- 162. 《汉殿论功图》 .海航集团[引用日期2013-06-10]
- 16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 164.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 165. 《汉书·高帝纪第二》:帝乃西都洛阳。戍卒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而都雒阳,不便,不如入关,据秦之固。”上以问张良,良因劝上。是日,车驾西都长安。 .国学原典[引用日期2016-05-18]
- 166.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十二·汉纪四》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淡,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 16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
- 16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 16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 17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 17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 172. 帝陵简介 .汉唐帝陵[引用日期2013-06-10]
- 17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曰:“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 174. 注:按《尔雅》:“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照理讲,汉武帝要称呼太上皇(高帝之父)为高祖,但是《尔雅》上文郭注曰:“高者,言在最上。”《释名》云:“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韬诸下也。”《潜邱札记》云:“曾祖之父为高祖,然自是以上,亦通谓之高祖。”
- 175. 注:《周书·康王之诰》:“无坏我高祖寡命”,高祖指文王、武王,这是以曾祖父、祖父称“高祖”。因为周文王、武王是肇基建国之王,功高至伟,所以称高祖,是最上之尊称。同样,汉武帝称曾祖父高帝为“高祖”亦是此意,是后世子孙对于先祖的至高称呼,司马氏应该是使用当时汉朝对高皇帝的尊称,以刘邦为“高祖”。
- 176. 韩信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10]
- 177.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 178.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 179.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戹哉!”於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 18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18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 182.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 183.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图)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3-06-11]
- 184. 西汉时期中国疆域图 .中华军事网[引用日期2013-06-11]
- 185.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
- 186.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 187.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
- 188.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 189.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 190.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彊,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原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後,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彊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馀万口。
- 191.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四·萧相国世家第二十四》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
- 192.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四·萧相国世家第二十四》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
- 19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五月,兵皆罢归家。
- 194. 大汉天子刘邦祭孔图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06-11]
- 195.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十二·汉纪四》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 196.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十二·汉纪四》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 197.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十二·汉纪四》帝有惭色,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 198. 中国藏书楼的变迁及其文化意义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06-08]
- 199.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十一·汉纪三》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厌之。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去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微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言于上曰:“可试观矣。”上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 200.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
- 201.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 202.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 203. 荀悦·《汉纪·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四》。
- 204. 班固·《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 》
- 205.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8-16]
- 206.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 207. 史记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1-13]
- 20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 209. 《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9-14]
- 210.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 211.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8-16]
- 212.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
- 213. 《汉二祖优劣论》 .中国古曲网[引用日期2015-06-04]
- 214. 曹冏·三国 ·魏· 《 六代论 》
- 215. 《人物志》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8-01]
- 216.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1-13]
- 217. 《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04-10]
- 218. 《晋书·载记第五》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1-13]
- 219.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7-06]
- 220. 《旧唐书·卷七十·王珪传》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9-14]
- 221. 司马贞·唐·《史记索隐》
- 222. 《破窑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 223. 续资治通鉴长编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03-03]
- 224. 苏辙集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8-29]
- 225. 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
- 226. 宋·范浚《香溪集 楚汉论》
- 227. 《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二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从伏羲至元世祖十七位帝王,这十七位帝王分别是:三皇、五帝、三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隋文帝的塑像被撤出南京历代帝王庙,根据《明太祖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记载:洪武二十一年春正月“戊午,遣官祀历代帝王。初,历代帝王庙五室祀,伏羲至元世祖凡十七帝。至是,去隋文帝,凡十六帝,为五室,中三室居三皇、五帝、三王如旧,最东一室则汉高祖、光武、唐太宗,最西一室则宋太祖、元世祖,从祀名臣凡四坛,东庑第一坛九人,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召公奭、召虎、张良、曹参,西庑第一坛九人,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平,东庑第二坛十人,周勃、冯异、房玄龄、李靖、李晟、潘羙、岳飞、木华黎、博尔忽、伯颜,西庑第二坛九人,邓禹、诸葛亮、杜如晦、郭子仪、曹彬、韩世忠、张浚、博尔术、赤老温。”
- 228. 《明史·卷第一三五·列传第二三·孔克仁》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9-14]
- 229. 毛泽东点评历代帝王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2-12-21]
- 230.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恩比和池田大作对话录》
- 231. “无赖”,即不会赚钱养家,许慎曰‘赖,利也’。“无赖”,即无利入於家也”
- 23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
- 233. 葛洪·《西京杂记·卷一》
- 234. 《汉书》卷一《高帝纪》,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 235. 永城投巨资建“刘邦公园” 部分工程已完成 .新河南[引用日期2013-06-11]
- 236. 鸿门宴图片来源 .问问[引用日期2013-02-12]
- 237.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父曰太公。
- 238.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七月,太上皇崩栎阳宫。
- 23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母曰刘媪。
- 240.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令樊哙止定代地。立兄刘仲为代王。
- 241.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弟交为楚王,王淮西。
- 242.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子肥为齐王,王七十馀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
- 243.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 244.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中华刘氏网[引用日期2013-06-11]
- 245. 西汉初年歌舞名家戚夫人 .中国古曲网[引用日期2013-06-11]
- 246.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47. 《汉书·高帝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48. 《汉书·高帝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49. 《汉纪·汉高祖皇帝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50. 《汉纪·汉高祖皇帝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51. 《汉纪·汉高祖皇帝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52. 《汉纪·汉高祖皇帝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53. 资治通鉴·汉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54. 资治通鉴·汉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55. 《资治通鉴·汉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56. 《资治通鉴·汉纪》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2-20]
- 257. 河南永城市耗资3000万建刘邦塑像(组图)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3-06-10]
- 258. 刘邦 .微图[引用日期2016-02-19]
- 259. 《楚汉传奇》陈道明刘邦造型曝光 秦岚二度"封后"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2-12-21]
- 260. 《秦时明月》再爆阵容 于波加盟饰汉高祖刘邦 .搜狐网[引用日期2015-12-2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