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同义词 武昌(武昌区)一般指武昌区
武昌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武昌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区域总面积107.76平方公里。 [1-3] 
武昌区始建城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区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长江而东向湖区缓斜,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4] 
截至2016年,武昌区下辖14个街道,户籍总人口105.97万。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1.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834.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87.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5亿元,招商引资总额45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1.5亿元。 [2]  [5-6] 
武昌区境内各类历史遗存众多,有起义门红楼放鹰台无影塔等物质遗存1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38处。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武昌也因此事件而闻名。 [7]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8] 
中文名称
武昌区
外文名称
Wuchang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下辖地区
14个街道
政府驻地
武昌区中山路307号
电话区号
(+86)027
邮政区码
430061
地理位置
武汉市东南部
面    积
107.76平方千米
人    口
108.6万(2017年常住户籍人口) [1] 
方    言
西南官话-武天片-武汉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黄鹤楼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东湖风景区宝通禅寺
火车站
武昌火车站
车牌代码
鄂A
行政区划代码
420106

武昌区历史沿革

编辑
距今5900—5100年。禹领九州,今武昌区域属九州之一的荆州地域。
西周,今武昌属东鄂范围。
春秋战国时期,称武昌为夏,属楚地,设有封君夏侯。
设36郡。代以郡为中心划天下为三楚,今武昌地域属南楚。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从南郡中析出江夏郡,隶属荆州,辖沙羡县,今武昌属江夏郡沙羡县。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
三国时期,孙权将东吴政治中心迁鄂(今鄂州市),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为“武昌”。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山(蛇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水,称为夏口城。设有夏口都督,隶于江夏郡沙羡县,是东吴都城武昌(今鄂州市)上游的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称。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隶属荆州,辖沙羡等县,并将沙羡县治从涂口(今金口)移至夏口城,为县级行政中心。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河南汝南一带居民大量流入夏口,区境侨置汝南县,仍为江夏郡治所在地。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此即今武汉保存最古老的郢州城垣遗址。郢州隶属江夏郡,郡、州、县治所同设在夏口,从此夏口又有“郢城”之称。及至齐、梁、陈各朝,郢州城皆为江夏郡和郢州治所。
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中国,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
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江夏郡,江夏为江夏县和鄂州的治所。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江夏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江夏划归江南西道。唐代中期,鄂州(今武昌)为贡赋转运中心,设有武昌军节度使。宰相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将江夏土城扩建为砖结构城垣,区境从此兼有武昌之称。
北宋时期,江夏属荆湖北路,为鄂州治所。南宋初年,荆湖北路军事中心由江陵移至鄂州,宋将岳飞曾镇守在此。
武昌景色
武昌景色(13张)
元代设湖广行省,置鄂州路(后改为武昌路),下辖7县,江夏是湖广行省、武昌路和江夏县的治所,为行省级大区域行政中心。从此,包括区境在内的今武汉市江南部分正式有了武昌这个地名。
明代朱元璋攻克武昌,设置湖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武昌;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9县1州。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廓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
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上设湖广总督。湖北布政司下辖包括武昌府在内的8府,武昌城仍为各级衙门荟萃之地。自三国至清朝,武昌城垣不断扩大,区境地域亦相应扩大,但始终在江夏县辖域内,常与江夏并称。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举成功,推翻了清朝在湖北的统治。革命党人废帝制,兴共和,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北都督府”,设于原清廷湖北省咨议局所在地(阅马场红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地方政权的雏形。
民国元年(1912年)军政府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原武昌(今鄂州市)改为寿昌,次年又改为鄂城。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北洋军阀统治的武昌城,改武昌县为武昌市,设武昌市政府。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由广州迁武汉的国民政府划汉口、武昌、汉阳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但三镇市政机构仍分三块,武昌设有市政厅,仍称武昌市。同年4月中旬,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先后成立,武汉三镇在行政区划上正式统一为一市。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武昌、汉口(含汉阳)分治,武昌为湖北省会市。
民国二十年(1931年),武昌市政筹备处成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设武昌市政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北省政府决定武昌县城乡分治,城区部分(今区境)成立武昌市政府,直属湖北省政府管辖,为直辖市,设市政筹备处,并兼管汉阳城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寇侵占武汉,次年汪伪政权建立武汉特别市政府,武昌划归伪武汉市政府管辖,设办公处(后改称武昌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1年)又将武昌划归伪湖北省政府所辖,成立市政筹备委员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湖北省政府由恩施“还治武昌”,分武汉为汉口、武昌两市,武昌为省会市,辖武昌和汉阳镇,直到武汉解放。
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建立武昌办事处,派出工作组接管了武昌旧政权的8个区公所,并将其改划为4个城区、3个郊区。武昌解放后,一直是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9] 
1950年7月,市人民政府调整区划,武昌为第一区,但仍沿用武昌办事处名称。
1952年8月,市人民政府再次调整区划,将第一区改名为武昌区,并正式建立武昌区人民政府。
1955年1月,武昌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武昌区人民委员会。
1959年区人民委员会改称为武昌人民公社,下设二个城区分社和三个郊区分社。
1961年撤销武昌人民公社建制,恢复武昌区人民委员会。“文化大革命”中,原武昌区党政机构被迫处于瘫痪状态。
1967年3月,武昌区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行使领导全区工作的权力。
1968年9月,成立武昌区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区党、政领导机关。
1980年2月,武昌区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第二次会议召开,批准撤销武昌区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 [10] 

武昌区行政区划

编辑
2015年,武昌区下辖14个街道:杨园街道徐家棚街道积玉桥街道中华路街道粮道街街道黄鹤楼街道紫阳街道白沙洲街道首义路街道中南路街道水果湖街道珞珈山街道南湖街道石洞街道;140个社区。武昌区政府驻中山路307号。

武昌区地理环境

编辑

武昌区位置境域

武昌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南部,与汉阳区江汉区江岸区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洪至山乡、青菱乡交错接壤;西傍长江。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60.96平方千米,长江水域10.7平方千米,东湖水面32.8平方千米,沙湖水域3.3平方千米。中心位置在北纬30°33′22.56″,东经114°18′37.90″。 [2] 

武昌区地形地貌

武昌区属典型的残丘型河湖冲积平原,辖区内山丘多,历史上老武昌城内民间有十三山之说。今区境仍然有蛇山、洪山、珞珈山、花园山、胭脂山等,境内最高点为珞珈山,海拔118.5米;最低点为南湖地区,海拔20米。 [11] 

武昌区气候特征

武昌区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气候特点。春秋短,各约60天;冬夏长,分别约为110天和135天。 [12] 

武昌区人口民族

编辑

武昌区人口

截至2016年末,武昌区户籍总人口105.97万,流动人口31.75万;人口出生率9.37‰,人口死亡率6.25‰,人口自然增长率3.12%。计划生育率94.1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69。 [12] 

武昌区民族

武昌区境内主体民族为汉族,另有回族、满族、藏族等40个民族。 [13] 

武昌区经济概况

编辑

武昌区综述

2015年,武昌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81.5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0.0%。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55.88亿元,增幅10.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4.16亿元,增长17.1%。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73.12亿元,增长12.9%。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3.72亿元,增长12.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82.91亿元,增长10.8%。全年招商引资总额完成376.8亿元,增长31.1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6183万美元,增长25.11%。 [14] 
“十二五”期间,武昌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5%。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和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593亿元、2672亿元,是2011年的1.3倍和1.7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万元,增速高于GDP。 [15] 
2016年,武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1.6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7.4%;服务业增加值834.1亿元,增长7%,占GDP比重达85.8%;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87.5亿元,增长9.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5亿元,增长13.4%(“营改增”以及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后的统计数据);招商引资总额453.6亿元,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201.5亿元。 [6] 

武昌区第一产业

武昌区为武汉市中心城区,故无第一产业。

武昌区第二产业

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国家在武昌进行了大武昌区规模的工业建设,相继建成了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昌车辆厂、湖北建筑机械厂等一批工业企业,成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过40多年的建设,武昌工业形成了以机械、电子、造船、轻纺、化工、建材等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床生产基地、建筑机械生产基地、锅炉生产基地、船舶生产基地和冷藏车辆生产基地。 [16] 
2015年,武昌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4.48亿元,完成工业及转型升级投资6.35亿元。从行业来看,海洋工程及船舶制造业仍然是武昌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27家工业规上企业大多都在远城区购买了土地,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未来武昌区工业或将逐渐迁移退出。 [14] 
2016年,武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1.6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7.4% [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3.41亿元,增长0.8%;完成工业增加值46.35亿元,增长10.7%。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2.01亿元,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完成总产值3.08亿元,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9.41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1.32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1.17亿元,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完成总产值16.42亿元。按行业分,轻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87亿元,重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1.54亿元。全区有规模以上企业29个,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02.0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60.04亿元,利润总额为9.95亿元。从业人员人数为2.02万人,产品销售率为9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指数为218.6%,总资产贡献率为4.4%,资产负债率为3.4%。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7.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8632万元/人。 [13] 
2016年,武昌区引进世界500强分支机构和研发机构6家,总部型企业20家,新增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1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17%,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2亿美元 [17]  。开展中小企业专题培训58场次,搭建平台帮助企业融资6.5亿元。落实“营改增”税制改革,为企业减税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5万个。
“十二五”期间,武昌区累计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451个,实现招商引资总额1501亿元,引进总部型企业82家。 [15] 

武昌区第三产业

2016年,武昌区招商引资总额453.6亿元,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201.5亿元。 [6] 
2016年,武昌区金融产业完成增加值240亿元以上;成功挂牌“华中新金融产业园”,华中新金融孵化中心启动运营;引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群、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基金机构1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和四板挂牌企业2家。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新入驻7家文创企业,楚天181产业园三期纳入湖北省“十三五”重点文化项目;完成国家“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武昌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完成签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亿元;全年旅游总收入580亿元以上;举办“户部巷非物质遗产文化节”等节庆活动10多场,户部巷“老谦记”成功当选2016年中国金牌旅游小吃。 [17] 

武昌区社会事业

编辑

武昌区科学技术

2015年,武昌区有科研机构53个,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98项。投资总额4341.84万元。全区累计审批高新技术企业74个,全年实现产值291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100个,其中当年新增300个,全年技术市场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13项,合同成交额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18] 
2016年,武昌区“中科武大·智谷”签约落地,成功获批市级“创谷”项目,共建成各类“双创”空间14家。引进龙头骨干企业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发起设立1.5亿元珞珈创新天使基金,实施“天使投资计划”等投融资计划,累计帮助企业融资6.5亿元;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全市首家城市合伙人基地“九万里”挂牌运营,推荐12名高层次人才和12家高技术企业申报市级人才项目,与12家科技文化产业园搭建人才服务互动平台。 [17] 

武昌区教育事业

2015年,武昌区有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38569人,比上年下降1.44%;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3473人,比上年增长3.03%;小学41所,在校学生49145人,比上年增长3.25%;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23710人,比上年增长12.30%。6岁~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岁—14岁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在校生辍学率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0%。初中生毕业一次合格率99.32%,高中生升学率为100%,其中上省线3300人。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竣工面积9040平方米,改造中小学校危房面积5300平方米。 [18] 
武昌区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性质主管部门层次地址
武汉大学公办教育部本科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湖北大学公办湖北省本科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武汉工程大学公办湖北省本科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街693号
湖北美术学院公办湖北省本科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武汉音乐学院公办湖北省本科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55号
武昌理工学院民办湖北省教育厅本科武汉市武昌江夏大道16号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办湖北省专科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391号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湖北省专科武汉市武昌区喻家湖148号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湖北省专科武汉市武昌珞狮南路306号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公办湖北省专科武汉市武昌区陆家街301号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公办湖北省专科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415号
参考来源: [19] 
2016年,武昌区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2119个;在武汉率先启动微信数字校园建设;十四中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17] 
“十二五”期间,武昌区新增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5470个。 [15] 

武昌区文化事业

2015年,武昌区有区属文化事业机构2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38万余册;从业人员21人。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52项(次)。在市级及市级以上群众文化获奖情况:全省2项,全市10项。文化市场管理稽查覆盖率达100%,音像制品案件查处率达100%。 [18] 
2016年,武昌区完成区文化馆改造,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群众性文化活动522场。 [15] 

武昌区体育事业

2015年,武昌区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8次,参加活动人数2.6万人。体育人口达到52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46%。组成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240人次,获省市金牌30枚。 [18] 
2016年,武昌区举办区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大型体育健身活动6场,完成首届武汉马拉松武昌段赛事的组织保障工作。 [15] 

武昌区医疗卫生

2015年,武昌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9个,其中医院49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31万人,医院病床1268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拥有医院病床11张。全年法宝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45.5人/10万人,儿童免疫接种率99%以上,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单位45个。 [18] 
2016年,武昌区完成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完成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二期建设。 [17] 
“十二五”期间,武昌区创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 [15] 

武昌区社会保障

2015年,武昌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单位8646个,比上年增加585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2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81%;参加失业保险单位8195个,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7.3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4.24万人。全年城区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共计12779人次,生活保障费实际发放金额8518万元,下降138万元。 [18] 
“十二五”期间,武昌区新增就业16.9万人次,社会保险总参保206.8万人次,为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金补贴4348万元。 [15] 
2016年,武昌区全年新增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5%以内,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到位450笔、5200万元,新增劳动创业者0.4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0.35万人,组织就业创业技能各类培训0.7万人。低保救助93978人,发放低保金及补贴5538万元,社保扩面净增4.7万人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超市救助434.7万元;发放各类优抚经费5040.7万元。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7500套,基本建成7200套,分配入住8000套。 [17] 

武昌区基础建设

2015年,武昌区改扩建等级公路10千米,比上年增长增加43.5%。全年新增燃气用户96492户,比上年提高9.6%。植树0.49万株。全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94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59%。 [18] 
2016年,武昌区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亿元。实施道路建设49条,完工武珞六巷等15条新建道路建设及3条道路提升,启动实施武珞四巷、晒湖路、惠安路北段等31条道路建设。建成公共停车场15处,新增停车泊位2800个。完成友谊大道隧道口、积玉路等4处街头小公园建设,5千米绿道建设启动施工。完成10个街道27个老旧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完成15条大型管涵清淤、9处重点区域排水管网改造。完成策划旧城改造项目50个,新启动实施项目21个;完成各类房屋征收拆迁1万户、110万平方米。改建星级公厕11座、新建环卫工作间10个;顺利实施“一路一景”、“一园一花”工程;完成沙湖大道等9处隔离带、匝道、立交桥节点的绿化建设,完成12条道路和16个社区的绿化提档升级。 [17] 

武昌区交通运输

编辑
京广铁路107国道、长江水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黄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命脉在武昌成米字形交汇,旅客运输在1000千米范围内基本实现“夕发朝至”,公路长途运输履盖半径延伸至1500千米范围。武汉的长江一、二、三桥和规划中的两条过江隧道均座拥武昌,沿江分布有多个客货运码头,城区西侧有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武青三干道等三条市区主干道,东侧有中北路、中南路、迎宾大道等干道,北边和南边分别有徐东路、武珞路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相接,形成通畅的内环。投资8亿元人民币对武昌火车站进行改造,京广线将成为京广高速客运线。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

武昌区历史文化

编辑
武昌居民岁时节令习俗充分体现了本地民风社情,内容丰富多彩。 [20] 
数罗汉
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
数罗汉 数罗汉
借以占卜未来吉凶祸福。汉阳归元禅寺中有一罗汉堂,内有500尊神态各异、各显其业的罗汉塑像。进入罗汉堂后,自己确定一个位置为起点,一边前行,一边数罗汉,数到与自己的岁数相同的数字为止(如果50岁即数到第50尊罗汉为止),再看止数罗汉是什么形态、操何业,是贵相还是贱相,是福相还是可怜相,由此推断自己未来的祸福吉凶。昔日,百姓对此颇虔诚。解放以后,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迷信的逐步破除,到归元禅寺不是为敬香求神灵庇佑而是游览,数罗汉则为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 [20] 
玩龙灯
玩龙灯是元宵节活动中的重头戏。
玩龙灯 玩龙灯
“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就闹在这龙灯上。正月十五日夜(元宵),是闹元宵的最高潮(一般从正月十三开始玩龙灯,连续三昼夜),遇上群龙聚舞,锣鼓喧天,鞭炮震地,万人空巷,通宵达旦,喧腾声传十里之外,可谓热闹之至。武昌城内声势很大的舞龙灯、闹元宵的最后一次是1985年元宵节。连续三日,下午五六点钟,城郊龙灯结队入城,造成多条公交线路堵塞,职工下班难以回家,人赞人怨,兼而有之。此后,武昌城内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则逐渐稀少了,至90年代,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20] 
天齐会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传是日乃东岳天齐大帝诞辰,民间和寺庙在这日举办庙会,称“天齐会”。尤武昌洪山宝通寺的天齐会最引人入胜。是日,绅商仕学、各业工匠、普通百姓、善男信女结伴前往。寺内香火鼎盛,山间游人如织。烧香拜佛,祈求神灵赐福;寻芳览胜,沐浴大好春光。一年一度,热闹非凡。是日又称“甘蔗节”。民谣曰:“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相传元末农民徐寿辉在鄂东蕲水(浠水)起义称帝,派邹普胜智取武昌,约定城内接应者手持甘蔗为号。邹部入城后,见手持甘蔗者或门前有甘蔗渣的人家,概不侵扰。此后,武昌民间遂流传此日吃甘蔗可得福消灾之说。1938年4月,国民党武汉警备司令部以“国难严重,空袭时闻,为策人民安全起见”,明令禁办庙会。10月,日军占领武汉。武汉人民挣扎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下长达7年之久,甘蔗节(天齐会)从此失传了。 [20] 
磨子会
即杨泗会,杨泗神一名磨子菩萨,
磨子会 磨子会
系行业供奉的神。武昌城外共48坛,城内不参与。每坛每起必系各行名目于上:如豆芽菜行所供者曰豆芽磨子;箩夫所供者曰箩夫磨子,其他仿此。其会自五月朔起,至望日始止。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来往穿梭,前导者是伞盖牌扇与锣鼓唢呐,八人抬的若干乘神轿殿后。神轿以极重之木为之,至迎赛之时,或加铁板、或压磨石,以五百斤为率。所过处有燃鞭炮者,就其门前小驻,以手擎神舆过首,旋转不停,以鞭炮之长短为度。故抬神舆者类精壮少年,或三四班、或五六班以便更替。
杨泗是神话中的水神。长江流域的川鄂赣三省有四位水神:江西崇拜的是许逊,四川祭祀的是李冰父子;湖北一带供奉的就是杨泗,民间称之为杨泗将军。尤其是船夫、渔民和以船为家的水上住户,对他更为崇敬。从杨四演变为杨泗,不单纯是字音的讹传,显然是和水及水神有关。杨泗庙都是建在近水地方,这是和龙王庙、白鳝庙相同,与其他庙宇不同之处。今洪山区青菱乡有个村委会仍然以杨泗矶命名,是由于辖区内有个自然村名叫杨泗矶。这个自然村的得名是因为靠江岸有一矶石,旧名杨泗矶。矶头原来有座杨泗庙,矶名又是从庙名而来。由此也可见杨泗神在旧时的深入人心。 [20] 
竹床阵
夏夜街头露宿武汉暑天酷热,
竹床阵 竹床阵
室内气温高时达三十五六度,有“西晒”的低矮平房更是高温难当。入夜,大街小巷满布竹床,人称“竹床阵”。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通宵达旦在室外露宿。男人穿一条裤衩,大姑娘小媳妇也只著一件汗衫,一条短裤,穿行于“竹床阵”中,大家全不在意,所谓“暑天无君子”。此乃武汉市民传统习俗,直到80年代以后,此风才渐退。 [20] 

武昌区风景名胜

编辑
武昌有众多的风景名胜,最为著名的为黄鹤楼、东湖和蛇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昌留有大量的遗迹遗址。主要有古文化遗迹遗址,如放鹰台遗址;近代工业教育遗迹遗址,如布纱丝麻四局遗址、;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遗址;辛亥革命遗迹遗址,如起义门、红楼等遗迹遗址;都府堤革命遗迹遗址,如中共“五大”会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还有宗教文化遗迹遗址,如宝通寺、长春观等。 [21] 
黄鹤楼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上,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武昌最著盛名的古迹和游览地,黄鹤楼因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地势险要、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位居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以武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錡望。原址位于蛇山西麓下黄鹄矶上(武昌桥头附近)。《南齐书》有许多与黄鹤楼有关的神话传说,以至后代“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中”。黄鹤楼历尽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22] 
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名胜区因位于武昌东郊而得名,水面面积达33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景区由六个特色景区组成:听涛景区、磨山景区、珞洪景区、落雁景区、吹笛景区和白马景区。
东湖樱花园是中国最大的樱花园,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梅园依山傍水,是江南四大梅园之一,有301个品种,800亩园,一年一度的东湖梅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东湖风景区还培育和收集了300多个荷花品种,和梅花一样,属全国之最。东湖在梅花和荷花栽培技术上领先全国,故这里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22] 
蛇山 蛇山
蛇山为武昌名山,绵亘于古城中部,横贯东西,名胜古迹颇多。东起大东门,与元代所建长春观紧倚于侧;西止长江,与汉阳龟山夹江对峙;山北麓直抵民主路中、西段,与胭脂山平行;山南脚紧连大成路和武珞路西段。
蛇山又名黄鹄(hú)山,绵亘蜿蜒,形势十分险恶。在长约2公里的山上,历代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的楼阁亭台有20多处,历代名人崔颢孟浩然李白王维陆游等10多人,均先后登临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寒花媚幽石,疏林带高阁”,“桃桦深处暖云浮,隔树红妆倚翠楼”等名句。 [22] 
放鹰台遗址 放鹰台遗址
放鹰台遗址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水果湖畔。遗址为一椭圆形台地,传说因李白于唐乾元三年曾在此观放鹰捕鱼而得名,面积约1万平方米。
在该遗址,市博物馆于1997年考古挖掘出了四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石器、陶器多达二百余件;近年又在梁子湖畔又发现了一千多年前的湖泗古窑址一百七十余处。可以说,从出土的每一片石器、陶器和每一件生产、生活用具的后面,都有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这些石器、陶器和生产、生活用具可看到陶器到瓷器烧制工艺的进化,引证了武汉先民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从远古走来,农耕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陶瓷古国的古老文明。 [23] 
长春观 长春观
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中部,是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称“江南一大福地”。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长春观有闻名于世的“三绝”:全国仅留一块的“天文图”、带有欧式风格的建筑、乾隆御赐“甘棠”石刻。解放初全国有三块“天文图”碑,为道教天文学家所留,上刻“谕旨”二字。前二块皆毁于文革,仅留长春观一块全图碑;二是清末长春观主持侯永德受西方思潮影响,以欧式风格和中式风格相结合,修建了全国唯一的欧式建筑为主体的道教建筑——道藏阁;再则是位于道藏阁前的乾隆亲书石刻“甘棠”二字,也是在道教建筑中为数不多的帝王题词,亦为一绝。 [24] 
宝通寺 宝通寺
宝通寺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已有1500余年历史。据《宝通寺志》载:“黄鹤山(今蛇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传刘宋时期始建寺。唐贞观年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洪山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东山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禅寺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 [25] 
起义门 起义门
起义门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距今700多年历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掀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纪念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
中共五大会址 中共五大会址
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位于离武昌江滩不远的都府堤小巷20号,主要由中共五大开幕式会场、陈潭秋夫妇卧室和陈潭秋、伍修权教学教室四个复原陈列,以及中共五大历史、陈潭秋在汉革命活动两个基本陈列组成。
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昌第一小学开幕。中共“五大”虽没能完成从危难中挽救革命的使命,但却是幼年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领导体制上有重大的建树,开始形成中央四级领导体制:即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并在党的历史上首次选举产生了中纪委的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强调党的各级组织都要实行集体领导。 [26]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词条标签: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