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生于1931年12月29日,山东荣成人,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5月参加工作,前苏联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员,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院长,著名的控制论、系统工程和航空航天技术专家。2015年12月8日,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担任工作委员会主任。
[1-2]
宋健院士在控制论研究、航天技术和人口控制论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宋健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授予的“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88年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的宋健,曾视察过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
[3]
- 中文名
- 宋健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山东荣成 [2]
- 出生日期
- 1931年12月
- 职 业
- 现任中日友协会长 [2]
宋健人物履历
1945年至1948年任山东威海卫市政府通讯员、发员、农村工作队队员。
1948年至1953年在山东胶东区党委干校、山东工业干部学校(济南大学前身)、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外语学院等院校学习。
1953年至1960年在苏联莫斯科包曼工学院学习、研究生。
1960年至1965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控制论研究室副主任。
1965年至1966年任七机部二十六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
1966年至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0年至1978年任七机部二院生产组副组长。
1978年至1981年任七机部二院副院长。
1981年至1984年任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七机部总工程师,七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84年至1986年任国家科委主任、党组书记。
1986年至1993年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党组书记。
1993年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2年1月,当选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
1994年11月,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1998年6月至2002年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2009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4]
宋健宋健行星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荣誉。
命名仪式上,周济宣读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贺词:向宋健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宋健院士是我国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宋健院士高尚品格和治学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万钢向宋健颁送“宋健星”命名铜匾;朱丽兰致辞,并宣读了“宋健星”国际命名公报;李静海向宋健颁送“宋健星”命名证书,并与王玉普共同为“宋健星”铜匾揭幕;徐匡迪、侯建国、杨戟分别致辞。
杨戟在致辞中表示: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10210)号小行星命名为“宋健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宋健院士科技成就的褒扬。宋健院士荣获小行星国际命名乃是实至名归,我们通过“宋健星”的命名来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
宋健出席会议并讲话。他首先对紫金山天文台表示感谢,将小行星的命名比喻为何梁何利基金以及紫金山天文台为他颁的一朵“小红花”,并引古据今,通过回顾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鼓励中国天文学家不断努力,探索生命和宇宙的奥秘,取得更多的发现。
“宋健星”是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8月16日,用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后续得到了Lowell天文台、卡塔琳娜天文台、莱蒙山天文台、美国林肯实验室、Steward天文台和哈里阿克拉天文台Pan-STARRS计划等6个天文台站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它的精确轨道。
宋健主要成就
1985年发起了“星火计划”,1988年主持制定了“火炬计划”。曾领导和主持了中国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在工程控制论和人口控制论方面有杰出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际数学建模学会最高奖──艾伯特·爱因斯坦奖,何梁何利基金1998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
宋健家庭生活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更名为工作委员会,宋健任主任 .澎湃网[引用日期2015-12-12]
- 2. 宋健简历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5-03-19]
- 3. “宋健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台.2015-03-18[引用日期2015-03-24]
- 4. 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予三位杰出人士 .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2017-12-20]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