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简称“国防科技大学”,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位列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军队“2110工程”,为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院校、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 [1-2]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江泽民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学校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 [1] 
学校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铸魂育人,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用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共同价值追求,积淀文化底蕴,形成了“哈军工”传统,孕育了“银河”精神和“天河”文化,凝炼了“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培育了“忠诚、严格、科学、勤奋、文明”校风。 [2] 
中文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外文名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简    称
国防科技大学
创办人
毛泽东
创办时间
1953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军事
属    性
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一五计划)
985工程(2006年入选)
211工程(1996年入选)
双一流(2017年入选)
军队“2110工程展开
属性
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一五计划)
985工程(2006年入选)
211工程(1996年入选)
双一流(2017年入选)
军队“2110工程
全国重点大学 收起
主管部门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现任领导
邓小刚
专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7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5个
二级学科3个
校    训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校    歌
《国防科技大学校歌》
地    址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
院校代码
90002
主要奖项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8篇(截至201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校史沿革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草创奠基

哈军工时期
一号院北门夜景 一号院北门夜景
1952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批准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1953年1月3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委员会;8月26日,毛泽东为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学员开学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为学院题写《工学》报名。
1953年,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中央军委首长为学院题词。
1954年2月,周恩来召开国务院各部、委及中央军委各总部、军兵种负责人会议,研究解决军事工程学院师资问题。
1958年3月26日,学院举行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
1959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分别组建各兵种的工程学院。
1960年6月,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学院成立原子化学防护系。
1965年5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军事工程学院划归国防科委建制领导。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院系调整

  • 哈工程时期
1966年,哈军工被迫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院系也做了调整,改建和新建了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
1969年12月20日,国防科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批院校要分建。经国防科委和各总部、军兵种协商后决定:学院主体(院直领导机关、4个系及基层单位)内迁到长沙;航空工程系迁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迁往四川省重庆市北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舰船工程系留哈尔滨,改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改名哈尔滨工程大学;风洞实验室,改名风洞研究所。
1970年2月15日起,哈尔滨工程学院归七机部领导。 [3] 
  • 长沙工学院时期
1970年,正式被肢解分迁,其中主体,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新建的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
1971年12月3日,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公会议批准,长沙工学院的任务,主要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兼顾国防科委直属研究院、基地和第二炮兵、湖南地区的需要;学院设3个大队(系)、8个专业、一个研究所、5个研究室、2个工厂。
1973年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重庆工业大学,原哈军工(哈工程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有关专业迁回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军工二系调归长沙工学院建制。
1976年3月,学院5个专业、138名学生到北京、上海研究所、工厂进行毕业实践。
1977年3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院专业、体制再次进行调整;院机关设四部一办,下设4个系(不含核武器系)、22个专业,1个研究所、1个工厂。
1978年5月,巨型机方案论证和协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巨型机名称为“785”工程。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开拓发展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发《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国发(1978)110号文件〕,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入解放军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
1979年4月21日,国防科委颁发国防科技大学体制编制表;下设3个部、9个系、23个专业、39个教研室、13个研究室。
1997年,进入“211工程”序列。
1999年4月,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4] 
2006年,进入“985工程“序列,也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 [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2017年,学校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9月13日 ,国防科技大学官方发文称,国防科技大学成为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的院校。 [3]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5] 
国防科技大学校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科学研究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创新单元

一号院北门俯瞰 一号院北门俯瞰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性能计算中心、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中心等2个科研公共服务中心。 [6] 
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ATR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激光陀螺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光子/声子晶体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等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空间仪器工程研究中心(由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等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科研成果

  • 研究综述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着力攻克和掌握攸关国家安全利益和军队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一些尖端领域创造了中国国防科技史上许多第一,刷新了一项又一项记录,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1978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45项,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 [1-2] 
科研方针 科研方针
  • 成果统计
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成果 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成果

学术论文、专利和软件著作 学术论文、专利和软件著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以理工类重点学科为核心,以军事文献为特色,理、工、军、文、管、经、哲协调发展的文献资源体系,有印刷型文献330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230多万册,缩微平片90万件,印刷型科技报告及内部资料1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400多种;建成了包括98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60余个专题数据库或子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CI、EI、CPCI-S(原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与中国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7] 
  • 学术期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是自然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主要刊登航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的有创新性的论文,有创造性、实用性的技术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评述等,被中国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数据库、刊物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国际宇航文摘》(IAA)、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
获奖情况: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2006年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教育部第3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12年教育部第4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3年总政治部首届解放军出版奖期刊奖。 [8] 
模糊系统与数学学报 模糊系统与数学学报
《模糊系统与数学》
《模糊系统与数学》内容涉及模糊拓扑、模糊代数、模糊分析、模糊测度与积分、模糊逻辑、模糊决策、模糊规划、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模糊可靠性、模糊图像处理等领域,是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核心引用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版)数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已经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 [9]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平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并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签署了全文转载协议;2009年获“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12年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军唯一获此殊荣的期刊);另外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及大英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韩国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收藏了该刊。 [10]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报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报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主要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处理、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计算机仿真、多媒体与可视化、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处理、计算机安全与保密、中文信息处理、微机开发与应用及其他相关内容,先后被列入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来源期刊(CSCD扩展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入编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入编期刊、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 host)、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库)》(SCIE)的施引文献数750篇(2013年),在2001年12月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在全国优秀期刊的评选活动中进入了全军前十名。
《国防科技》
国防科技学报 国防科技学报
《国防科技》是军事学核心期刊培育建设期刊,2015年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辟有科技前沿、装备动态、安全观察、战略论坛、将军论坛、院士评论、外军瞭望、历史钩沉、学术争鸣、作战训练、科苑感言等栏目;2016年,重点关注控脑技术、4D打印、量子通信技术、无人装备、军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教育教学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师资队伍

科技大楼 科技大楼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人选、“万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近2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其中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70余人,博士生导师537人,硕士生导师1494人,国家级创新团队11个;此外,2012年学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大典型,“慕课”团队被确立为全军重大典型。 [6] 
中国科学院院士:慈云桂、周兴铭、于起峰、杨学军、宋君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桂蓉、陈火旺、赵伊君、高伯龙、卢锡城
千人计划:王飞跃
长江学者:朱鸿、 刘云辉、 于起峰、 吕荣聪、 王怀民、胡德文、 薛京灵、王戟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温熙森、李圣怡、黄柯棣、毛钧杰、郭桂蓉、姚德淼、沙基昌、王永仲、周兴铭、陈火旺、陈福接、金士尧、吴泉源、王兵山、刘凤歧、王志英、张晨曦、卢锡城、王鸿谷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杨学军、庄钊文、李效东、袁建民、袁乃昌、张晨曦、张育林、钟辉煌、王志英、郁文贤、王正明、张民选、胡德文、王振国、廖湘科、黎 湘、王怀民
国家级教学名师:邹逢兴、李承祖、吴孟达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杨学军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卢锡城、庄钊文、陈火旺、周兴铭、赵伊君、曹鹤荪
全国优秀教师:王兵山、卢厚明、邹 鹏、沙基昌、徐仲坤、朱健民、殷建平、李秋菊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高伯龙、杨学军、毛钧杰、邓小刚、李东旭、卢芳云、张维明、钟辉煌、唐国金、周智敏、廖湘科、刘光明、刘泽金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院系专业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辖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开办53个本科专业(包括子方向),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军、管、文协调发展的覆盖国防科技主要领域的综合学科体系。 [13-14] 
本科专业
学科专业类别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法学政治学类030203外交学
030204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06阿拉伯语
理学数学类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类070201物理学
大气科学类070601大气科学
070602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类070702海洋技术
070704军事海洋学
地球物理学类070802空间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类070903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统计学类071202应用统计学
工学机械类080201机械工程
仪器类080301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类080401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类080701电子信息工程
080702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703通信工程
08070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08070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080706信息工程
080710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计算机类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2软件工程
080903网络工程
080904信息安全
080905物联网工程
080911网络空间安全
测绘类081203导航工程
航空航天类082002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兵器类082101武器系统与工程
082107信息对抗技术
核工程类082201核工程与核技术
军事学110103侦察情报
110104运筹与任务规划
110105目标工程
110107网电指挥与工程
110109无人系统工程
110111大数据工程
110301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110305雷达广场
110306导弹工程
110307无人装备工程
110309仿真工程
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学科建设

  • 综述
三号院图书馆 三号院图书馆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学科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有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拥有应用统计、应用心理、工程、公共管理(MPA)4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涵盖14个领域,工程博士涵盖2个领域;拥有5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以及20个一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17位。 [15]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物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哲学、系统科学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军事训练学、公共管理、哲学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系统科学、化学、应用统计、外国语言文学、应用心理、战术学、海洋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军事训练学、公共管理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机械电子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飞行器设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军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军队指挥学、军队政治工作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16-17] 
  • 学科排名
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名,11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全部17个参评学科在军队院校同类学科中均排名第一;工程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4个学科基本科学指标进入世界排名前1%。 [6] 
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
  
一级学科名称第一轮排名
2002-2004
第二轮排名
2006-2008
第三轮排名
2012
软件工程
---
---
1/10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1
2/70
2/120
信息与通信工程
4/22
3/41
4/74
系统科学
5/8
4/9
3/7
光学工程
7/19
4/26
4/38
管理科学与工程
7/34
4/52
2/10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3/7
5/13
2/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一号院博士楼 一号院博士楼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均由教学名师负责,95%以上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均由教授、副教授讲授,并开办拔尖创新人才拓展班;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1] 
截至2013年,该校研究生导师指导出18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12] 
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计算机硬件技术与控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系统工程与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指挥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数学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硬件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基础、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计算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与系统等
  • 钱班&卓班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
强化培养学员领导管理能力、信息素质和国际视野,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全面、实践创新能力过硬、能够快速适应岗位任职需要、具有成为驾驭未来战争军事家发展潜质的卓越军事指挥员。通过笔试、面试和测试,综合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基础、身体心理素质、军事基本技能、智商情商、表达能力和军人气质作风等,每年从合训类新生中遴选40名左右综合素质优秀的学员进入“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学习。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配备专用教室、指挥作战模拟训练室、健身房、文体活动室,通过专家组考察遴选配备高水平授课教员,设立特聘教员岗位,在校内外遴选一流教员授课。建立与中国国内外一流军事院校和作战部队联合培养指挥人才机制,开展代职实习、联教联训、实装演练、参观见学、短期培训、中国国外访学、毕业设计等活动。学员具有专业、分流院校选择优先权,单列评功评奖指标,优先保障教学训练条件,提供更多锻炼机会。
“卓越指挥人才创新拓展班”实施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每个建制班配备包含学业导师、管理干部、政治教员、军事教员、身心健康辅导员的导师组,为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军事体能技能训练、指挥管理能力提升、心理状态调试提供指导。
“钱学森创新拓展班”
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优良、军事基础素质良好、理论基础厚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具有明显专长,具备国际视野,具有成为国防科技领军人物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通过笔试、面试和体能测试,综合考虑献身国防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潜能、数理基础与人文素质、思想方法与思维发展等因素,每年从工程技术类新生中遴选30名左右优秀学员进入“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学习。
  通过专家组考核为“钱学森创新拓展班”遴选优秀教员,聘请中国国内外、军内外一流专家担任课程教员或学员导师,聘请中国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高水平讲座课程。“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公共基础课程单独开班,实行小班教学。学员享有更多参与科学研究和实验、参加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等的机会,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中予以单独考虑,部分学员在第三学年将通过中国国内外跨校联合培养体系选送到中国国内外名校进行联合培养。
“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实行全程导师制,每名学员配备1名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并对学员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精细化指导管理。
一号院北院全景 一号院北院全景
  • 军事训练措施&训练条件
该校按照部队编成组建新兵训练旅实施新学员入学入伍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每年组织“强军杯”等军事比武竞赛,实施军事素质特长提升计划、体育特长提升计划,提供格斗、搏击、射击、定向越野、武术、潜水等多项课外辅导训练。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园区内有田径场、体育馆、军体文化活动中心、游泳馆、水上训练中心、400米障碍场、轻武器靶场等各类体育军事训练场地116片,面积29.3万平方米,其中体育训练场地面积22.44万平方米,军事训练场6.86万平方米;园区外各类训练场地及训练试验外场6片,面积46.45万平方米;有各类教室254间,座位数29778个,其中多媒体教室218间,语音教室22间,制图室4间。 [18] 
  • 文化&学术活动
学校每年开展航天科技、机器人、电子科技苑、“银河之光”计算机文化节、“兵之道”、数理活动月、英语文化月等传统活动,通过创新作品展示、名家讲坛、知识竞赛和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组织学员参加数学建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和“创新杯”学员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十五”以来,该校本科学员在中国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竞赛中共获二等奖以上奖励100多项,该校经常举办科技发展前沿知识等学术讲座,先后邀请周光召、杨福家、杨叔子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光学之父罗伊·格劳伯等来校开设讲座,实施创新基地、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科研公共服务体系向本科学员开放制度。 [19-20] 
以下为各类竞赛获奖情况简要统计:2007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年度唯一最高奖“索尼杯”;2008年,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当年成为唯一累计获得3项特等奖的国内高校;2010年,包揽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组前三名;2010年,获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公开赛冠军;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唯一特等奖;2011年,获第八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代表团”奖;2011年,连续参加四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累计获一等奖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学科竞赛及获奖 学科竞赛及获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交流合作

编辑
  • 综述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已经与世界上40余个国家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与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知名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学校每年聘请长期外国语言专家和科技专家来校任教或合作研究,邀请外国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学术交流约400余人次,每年举办大型国际会议10余次,每年派出700余人次出国留学、合作研究和短期访问,派遣教员学员赴中国境外参加顶尖国际会议和学术竞赛等,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赴中国中国国外联合培养、参加剑桥大学暑期学校,资助优秀硕士研究生赴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承担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训任务,举办和参加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派遣学员赴中国国外进行对口军事交流,定期举办国际学员科技活动周,美国西点军校等外军代表团应邀来该校交流。
  • 学校参与的国际组织
1.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OSDL组织:从事国际Linux操作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2.国际中间件开放源代码组织OW2:OW2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旨在以软件开源项目为切入点,培育互动的国际社团和产业生态链,促成中法双方在中间件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其成员来自欧洲、亚洲、南美和北美等地球。
  • 学校从事的合作项目
1.“中欧网格技术交流”欧盟第六框架合作项目
2.“基于构件的普适计算中间件”中法合作项目
3.移动计算与传感器联合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
4.智能感知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 [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文化传统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形象标识

国防科技大学校徽 国防科技大学校徽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精神文化

  • 校训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揭示了德与才、理论与实践、强军与兴国的辩证统一。
厚德是人才的核心素质。厚德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军队院校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始终保持正确的办学治校方向,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真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高尚的人生追求、过硬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博学是办学治校的时代要求。现代高技术战争形成的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军事体系,涉及许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复杂系统,没有比较扎实的高科技知识和综合素养,是不可能担负起军队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博学,就是要自觉站在世界军事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主动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瞄准世界科教发展的前沿,改革院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复合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旺盛的创新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技能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厚德博学,说到底就是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从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义上说,这是实现强军兴国目标的根本途径。该校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校训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厚德博学贯彻到加强院校建设的实践中去,贯彻到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工作中去,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 校风
忠诚、严格、科学、勤奋、文明
  • 校歌
国防科技大学校歌
石祥 词
傅庚辰 曲
我们从北国雪原走来,带着哈军工的风采;
我们屹立在湘江之畔,重任在肩豪情漫怀。
时代的号角,把我们召唤,
和平的目光,把我们期待,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精心培养一流的新兴人才。
我们向科学高峰攀登,拥抱崭新的世界,
我们勇于开拓创新,立足发展,放眼未来。
向祖国交出合格的答卷,为军旗增添新的光彩,
忠于祖国,听党指挥,
忠于祖国,听党指挥,
我们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国防科技大学校歌 国防科技大学校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领导集体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历任领导

首任校长
  
姓名衔位职务任职时间
陈赓
大将
院长兼政治委员
1952.07—1961.03 [23] 
历任校长
  
姓名· 衔位任职时间
张衍少将
1978.09—1983.12
张良起少将
1983.12—1990.06
陈启智中将
1990.06—1994.02
郭桂蓉少将
1994.02—1996.07
温熙森中将
1996.07-2008.06
张育林中将2008.07-2011.06
杨学军中将2011.07-2017.07 [23] 
历任政委
  
姓名·衔位任职时间
李东野少将
1978.12-1983.12
汪浩少将
1983.12-1990.06
刘中山中将
1990.06—1994.02
赵吉祥少将
1994.02-1999.04
迟万春中将
1999.04-2002.11
黄献中中将
2003.01-2005.12
徐一天中将
2005.12至2010.07
王建伟中将2010.07至2017.07 [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衔位任职起始时间
校长邓小刚少将2017.07
政委刘念光2017.07 [24]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词条标签:
211高校 985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