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经幢
- 读 音
- jīng chuáng
- 别 名
- 幢幡
- 建筑特点
- 多为石质,铁铸较少
经幢景点介绍
编辑君友会王爱君文集《经幢》释义,经幢,及佛教物也,即书以佛教经文之幢。幢之梵名(印度)达瓦若(Dhvaja)又名计都(Ketu),乃以竹竿矗立插地,竿头以种种丝帛宝珠庄校,借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通常有与「幢」合称幢幡之「幡」者,皆有相同之功用,然以幢者为于柱头部分;幡者,则以长帛下垂者。(幢幡在中国一般用法则属军营旌旗之用)。
经幢起源于西藏、尼泊尔及印度等处,佛教传入中土故亦效仿创建之,但后来于佛寺殿堂中,则多改以丝质缎绸之类上写经文悬挂,于佛像、菩萨像之两旁,亦有幡同时悬挂者,为长条下垂如中国立轴之画品。幢悬挂殿堂中,其下端多以金银线绣以花饰及流穗垂下。更有以水泥或石刻建筑代之,其形似塔状;但塔中空,而幢不空,且塔多有层次(三层,或七层),幢则无层次之分,而假石幢之表面书以经文,故得名「经幢」,所谓竖法幢,有宏扬正法、消弭灾祸,而崇敬高标经文,兴发善信向道诚敬之心。中国历代著名古寺前或绿树丛中,列立经幢,如福建晋江开元寺等处,多有法幢高树也。
经幢建筑特点
编辑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
中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
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
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
经幢历史沿革
编辑经幢的由来,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四川五代、两宋的石窟中亦有陀罗尼经幢,但此时期的经幢多与各种密宗题材成组出现。如大足北山二八一窟中,龛内经幢为八面柱形,幢顶雕一八角亭阁,龛下每面刻一坐佛,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之造型小巧精致,并与多种密宗像同处一龛。
中国于中唐以后开始盛行此种信仰,而有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之利益供养,而在佛寺大殿的前庭等处造立经幢。依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所记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八四O年),圆仁过思阳岭时,曾见尊胜陀罗尼经幢,幢上篆有佛顶陀罗尼及其序。由此可见,经幢之建造始于佛陀波利传译《尊胜陀罗尼经》之后。此建造经幢之风习,于宋、辽时代更见盛行,但其后即渐衰退。
今日思阳岭上存之陀罗尼幢,乃后世所造立,上有宋·天圣四年(公元一O二六年)之铭文。又,河南省郑州开元寺亦有尊胜陀罗尼经幢,八角二层,立于基坛之上,下层柱身刻陀罗尼,上层柱身刻佛龛,龛侧有铭,依铭文所记,可知此经幢系唐僖宗中和五年(公元八八五年)六月十日所造立,后唐明宗天成五年(公元九三O年)五月重建。此外,浙江省杭州灵隐寺、下天竺寺、梵天寺及河北省顺德府开元寺、封崇寺、赵州柏林寺、正定龙兴寺等处,亦有经幢。
唐代中期,佛教建筑中增加了一种新的类型——经幢。“幢”原指佛像前所立用宝珠丝帛装饰的竿柱,后改为石刻。置于殿前庭院内,成为永久性的佛教小品建筑形式。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个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经文、佛像等。五代、北宋,经幢发展达到高峰,数量更多,形制更繁。元代以后,经幢建造渐趋没落,永春寺原有两尊唐代的经幢,可惜已经残缺不全。
经幢经典建筑
编辑五台山佛光寺经幢
佛光寺有两座唐代经幢,一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立于佛殿阶前的中线上,高3.24米。另一座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在山门和文殊殿之间,高4.9米。均为八角形须弥座,上刻陀罗尼经及立幢人姓名。幢身之上有狼角形宝盖,表面携流苏,八角出狮头。山蕉叶之内是覆钵,其上有仰莲覆宝珠,刻工极为精好。
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
建于北宋景佑五年(公元l038年),高约、18米,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最高的一座。 河北卢龙有一座金代经幢,重建于金代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幢呈八角形,七层,高10米。柱身浮雕云龙,柱头饰仰莲、石狮,第七层盘盖上雕八条巨龙,上为仰钵承托球形幢顶,雕刻极为精美,为罕见石雕杰作。南翔寺经幢,建于唐咸通年间,北宋重修,元代重镌尊胜陀罗尼经文。高8米许,上刻有莲瓣、如意纹、力士、天王等,幢身六面,镌刻陀罗尼经文全文。
上海松江唐经幢
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现存二十一级,高9.3米,幢身八面,刻尊胜陀罗尼经全文。相传造此幢有二说,一为此处是“海眼”,造幢镇之;二谓每年秋天官府在此行刑,信佛者造幢超度亡灵。全幢高大美观,尚具盛唐风格。
无锡惠山唐宋经幢
江苏无锡慧山寺山门前,北为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陀罗尼经幢,南为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建的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二幢形式大小基本相同,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序”。由上至下有栏杆、仰莲、座佛、狮子、云纹等,雕刻华丽,造型优美。
杭州凤凰山梵天寺经幢
浙江杭州凤凰山麓,建于唐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共二座,高15.67米,为浙江现存最高的一对经幢。书刻经文精美,华盖按腰檐形式制作,十分别致。
浙江海宁安国寺经幢
在浙江海宁盐关镇西北隅,共有三座,分别建于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四年(公元844年)和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幢为石制,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咸通六年幢高7米,腰檐仿木构建筑,是现存发现最早的石构仿木制法古经幢,幢座还有精湛的佛教故事浮雕。
福建漳州经幢
俗称咸通碑。原在漳州开元寺,清同治间毁于兵,孝廉林广迈移置其家补好,民国初移入中山公园,底座为八角形花岗岩石,边长0.50米,高0.32米。后屡遭破坏,底座仍在中山公园内,残破幢身置于园内仰文楼。幢系唐咸通四年(863)漳州押衙王颛建,宣仪郎刘镛书。幢花岗岩石质,八角柱形,高1.85米,每面宽0.28米,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书法遒劲古雅,《郭氏金石史》谓其体似虞,运笔似褚;顾炎武称之为天下经幢第一。
著名的如建于宋代的湖南常德铁经幢,原在德山山麓,位于乾明寺左侧。经幢建在1.42米高的石座上,幢身用白口铁铸成,高4余米,重约1.5吨,幢身铸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基座部分铸有佛像、金刚力士、莲花等纹饰。此种由生铁铸成、‘仿木结构的经幢,在我国现存经幢中很少见。湖南常德铁经幢
云南大理国经幢
在云南昆明,建于大理国时期(公元938?/FONT>1254年),又名“地藏寺石幢”或“梵文经幢”。经幢为石质,七层八菱形,高约8.30米。其第一层刻《尊胜宝幢记》及梵文《心经》、《发四宏愿》等,第二层刻四天王及梵文《陀罗尼经》,第三层以上雕刻佛像、菩萨、天王及楼字、飞禽等。经幢造型优美,形象毕肖传神,是滇中艺术珍品。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经幢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