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她的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撒切尔主义”,在任首相期间,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广的改变。在担任首相前后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被前苏联媒体戏称为“铁娘子”,这个绰号甚至已成为了她的主要标志。
1970年,进入爱德华·希思内阁担任教育及科学大臣。1975年出任保守党党魁,1979年率领保守党重夺政权,展开保守党长达18年执政。其领导保守党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次大选中接连胜出,仅次于哈罗德·威尔逊。1990年未能击败党内对手迈克尔·赫尔塞廷,宣布辞职,其后她所属意的候选人财政大臣约翰·梅杰参选并最终获胜,11月28日正式离任,结束长达11年半的执政。1990年下台后,继任的保守党约翰·梅杰政府以及工党托尼·布莱尔政府,依然沿行了她所推行的经济变革,该政策方向持续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
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因中风病逝,终年87岁,骨灰被安葬在切尔西皇家医院墓地、亡夫丹尼斯的坟墓旁边。
- 中文名
-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 外文名
-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 别 名
- 铁娘子
- 国 籍
- 英国
- 出生地
- 英格兰肯特郡格兰瑟姆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人物生平
编辑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早年时期
撒切尔夫人出生于英格兰东部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其全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Margaret Hilda Roberts)。她的父亲阿尔弗瑞德·罗伯茨(Alfred Roberts)在当地镇上经营杂货店,热心于地方政治。撒切尔夫人的母亲叫派翠丝·罗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为史蒂芬逊(Stephenson);此外,她也有一位妹妹名莫里埃尔(Muriel)。撒切尔夫人一家都是虔诚的卫理宗教徒。
撒切尔夫人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对保守派的观点和立场有一定的认识并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够去牛津大学继续学习,她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通常学四年的拉丁文。她的父亲将她一手培养为一个严谨的卫理公会教徒。她在凯斯特文—格兰瑟姆女子中学获得奖学金。校方对她的评价是学习极为努力上进,但成绩并不出彩,课外活动她喜欢打曲棍球和游泳。
她于1943年加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自然科学,主攻化学。先后获得牛津大学理学士(1949年)、文学硕士学位 (1950年)。
[1]
1943年进牛津大学,学习化学专业,她对于化学的热情远没有她对政治的热情。她到这里不久就参加了这里的保守党协会,并成为主席,18岁的她曾说过“政治已溶进了我的血液”。1946年,她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是该职位历史上的第三位女性。1947年至1951年任两家化学公司的化学研究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法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塑料制造公司工作,但并没有放弃追求,她经常在周末乘车到伦敦或别的地方去参加保守党的会议、辩论、群众大会等活动,并把工作挣来的钱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经费,对此毫不吝啬。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参政早期
在1950年和1951年的选举中,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选一向为工党所占有的达特福德(Dartford)选区,在当时成为最年轻的保守党女性候选人。她在肯特郡保守党活动中的活跃参与,使她结识了丹尼士·撒切尔·戴卓尔(Denis Thatcher),两人后来于1951年结婚。丹尼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因而有能力资助她投考律师公会,而她亦于1953年成功取得讼务律师的资格。同年,夫妇俩又诞下了一对孪生兄妹,分别取名为卡洛儿(Carol)和马克(Mark)。
[1-2]
她在1951年结婚后攻读法律,因竞选议员时通晓法律很重要。1953年她取得了律师资格。在作为在野党影子内阁人士时,为反驳对手,不断地积累大量数据与信息,以无法反驳的语言击败对手。在作为保守党领袖竞选期间,她马不停蹄地到全国各地进行演讲,早上7点起床,忙到次日凌晨2、3点才就寝。
[1-2]
撒切尔夫人在1959年成为保守党议会成员,1961年任年金和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1964年任下院保守党前座发言人。在第一个议会后,她在麦克米伦的政府担任养老金的初级部长。
1970年,保守党大选胜出后,撒切尔夫人如愿入阁。
1974年2月,英国保守党大选落败,撒切尔夫人出任影子内阁环境事务大臣。
1975年2月,撒切尔夫人在第二轮投票中压倒了希思所寄望的接班人——威廉·怀特劳(William Whitelaw),正式成为了保守党党魁,她随后任命威廉·怀特劳为副党魁。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出任首相
1979年5月3日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1987年大选,撒切尔夫人在办公室赢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个任期。但争议性的政策,包括人头税和她反对任何与欧洲更密切地结合起来,保守党内部分裂,从而导致一个领导力的挑战。
[3]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卸任时期
1990年辞任首相后不久,即被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赠地位崇高的功绩勋章。她的丈夫撒切尔,则在1991年获册封为从男爵,以确保儿子马克·撒切尔有头衔可以继承。而这也是自1965年以来,唯一册立的从男爵爵位。
1991年的保守党大会,撒切尔夫人史无前例地获得全场站立鼓掌致意,但她仍礼貌地婉拒上台发言。1992年英国大选,撒切尔夫人退出了下议院选举,离开了从事33年的下议院。
1992年,撒切尔夫人被册封为终身贵族。
1992年7月,撒切尔夫人获大型烟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hilip Morris Companies,即高特利集团 Altria Group的前身)聘用,出任地缘政治学的顾问一职,年薪除了高达25万美元外,该公司更每年向她的基金注入25万美元。至于撒切尔夫人则协助该公司的烟草打入中欧、前苏联、中国和越南的市场,并对抗欧洲共同体限制香烟广告的法律。
1993年至2000年,撒切尔夫人出任美国维吉尼亚
州威廉斯堡威廉与玛丽学院的名誉校长。该校在1693年取得皇家特许状而成立,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大学。
撒切尔夫人与美国总统里根(4张)
1995年,撒切尔夫人获颁赠嘉德勋章,此荣誉一向赠予前任首相,也是英国骑士勋章中最高的一种殊荣。
1997年保守党下台后,撒切尔夫人公开支持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出任党魁,而威廉·黑格胜出成为党魁后,梅杰在一次演讲中狡诈地对撒切尔夫人在他任内的举动作出批评:“……威廉·黑格作为前任所钦点的接班人,我将全力支持他成为党魁。”
1998年,撒切尔夫人在极富争议的情况下,探访她的好朋友,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当时他正在萨里被软禁,又面临被起诉刑讯逼供罪、策划刑讯逼供和策划谋杀。但撒切尔夫人仍表示两人是朋友。同年,她又向剑桥大学捐赠200万英镑,为一个以她为主席的企业家研究学科成立基金。此外,她又把自己保留的档案赠予该大学的丘吉尔学院。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晚年逝世
2001年12月撒切尔与丈夫丹尼斯爵士赴马得拉群岛度假,但在庆祝50年金婚纪念日时曾出现轻度中风。
2002年3月,在医生的建议下,撒切尔夫人因为健康原因退出了社交圈。中风后,撒切尔夫人的记忆力大大受损。2002年,她几乎从不读书看报,这对于她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她几乎是看了下句忘了上句,有时候甚至是一句话没有读完就忘了开头。
2003年,撒切尔夫人访问纽约市市长彭博,并把彭博的办公室与丘吉尔的战时办公室作比较。后来,虽然她在2004年6月出席了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国葬仪式,但为免过度劳累,她事先录制了悼文,在丧礼上播放。
撒切尔夫人仍然参与不少支持她的团体活动,例如,她是英国保守党前进派(Conservative Way Forward)的主席,2004年,该派在她当选首相的25周年纪念日,为她在索威酒店(Savoy Hotel)举行了晚宴。此外,她是布鲁日团体(Bruges Group)的荣誉主席。撒切尔夫人亦是欧洲基金会的赞助者,该会由保守党议员比尔·凯许(Bill Cash)创立,是一个主张欧洲怀疑论的组织。
[5]
2003年6月26日,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男爵去世,撒切尔夫人十分悲伤。
此后,疾病缠身的撒切尔几乎停止了在公开场合露面。从2003年开始,不少有机会接触她的人纷纷宣称:如今撒切尔已经全无昔日叱咤风云“铁娘子”的风采。与撒切尔夫人有30年交情的老朋友琳达·麦克道佳尔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写到,她被撒切尔夫人的变化“震惊”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羡慕她的那股自信,但是现在,我从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惧和不安。她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些变化,她感到恐惧,因为她想要阻止这些变化却又无能为力。”
2005年10月13日,撒切尔夫人80大寿时,她在伦敦海德公园附近的文华东方酒店大摆宴席为自己力挽颓势,靠铁风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但这样的辉煌毕竟是昙花一现。宴席上,很多政要和各界名人在内的650多人前来捧场,英国女王、王子,时任首相布莱尔及其夫人都位列其中。当然,最让她高兴的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到来,因为伊丽莎白二世继位后只参加过1996年前首相爱德华·希思举行的80岁寿宴。
[1]
2005年12月7日,撒切尔夫人因感到晕眩而被送到伦敦的切尔西及西敏医院(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一晚后出院。但不久之后,她在一所理发店内再次感到晕眩而被保镖送到医院。
2006年9月,撒切尔夫人到华盛顿出席“9·11”恐怖袭击五周年的悼念活动。她以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宾客的身份出席仪式,期间并与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会面。这是自她在2006年4月,出席前美国国防部长卡斯珀·威拉德·温伯格的丧礼以来,首次前往美国。
2007年2月21日,一尊撒切尔夫人的铜像在下议院大堂举行了揭幕仪式,铜像高2.24米,由雕塑家安东尼·杜福特所雕成。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这种荣誉。同时,这位“铁娘子”在仪式中作了简短的发言,这是她在2002年中风以来,首次在公众场合发言。
[1]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葬礼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的葬礼17日在伦敦举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爱丁堡公爵,以及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政要、代表及各界人士等出席。当天,伦敦一些政府机构大楼降半旗为撒切尔夫人默哀,英国标志性建筑“大本钟”则以“静音”形式表示哀悼。灵柩上摆放的卡片上写着:亲爱的妈妈,你永远在我们心中。
[10]
军事荣誉“礼仪葬礼”
撒切尔生前曾表示自己“不要国葬”,表示国葬时飞机低空编队飞行太浪费。而在她去世后,英国首相府称,撒切尔夫人将享有带有军事荣誉的“礼仪葬礼”。
当地时间17日早10时,覆盖着英联邦旗帜的撒切尔夫人灵柩从英国皇家空军的中央教堂、圣克莱门特·达内斯教堂出发,行经英国议会、伦敦市中心,最后到达圣保罗大教堂。一路上,有不少送别撒切尔夫人的民众。有媒体统计,仅在圣保罗大教堂附近就聚集有4000名民众。
因为撒切尔夫人生前非常注重自己在马岛战争中的成就,所以她的葬礼中处处充满了军事元素。一些参加过1982年马岛战争的老兵担任礼兵,把撒切尔夫人的灵柩从炮车上抬至圣保罗大教堂;一些退伍军人扣响马岛战争时使用过的枪,朝天鸣枪致敬。
当撒切尔夫人的灵柩由十名英国军人护送进入圣保罗大教堂时,教堂的钟声不断敲响,全体参加葬礼的人起立等待灵柩安放在前台。在灵柩上摆放着白色玫瑰做成的花圈,上面有一张撒切尔夫人的孩子写的简短卡片:亲爱的妈妈,你将永远在我们心中。
撒切尔夫人的孙女阿曼达·撒切尔朗读了第一段《圣经》经文: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
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朗诵了第二段《圣经》经文。撒切尔夫人的遗愿之一就是,首相无论党派在她的葬礼上朗诵经文。
很多民众在灵柩经过的街道两旁用掌声为这位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送行。也有些人在路边大声抗议。
英国女王破例参加
2000名宾客受邀参加葬礼,包括英国女王夫妇以及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所有健在的英国前首相——梅杰、布莱尔、布朗。英国女王一般不参加前首相葬礼,只有一次例外,那是丘吉尔逝世后,女王参加了他的葬礼。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也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葬礼。
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和戴安娜王妃一样,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享受军事荣誉规格。海陆空三军超过700名的英军官兵沿路排列在道路两侧,同时其他参与运送棺木的人大多都与当年撒切尔在任时候的福克兰群岛战役有关。皇家海军陆战队军乐团负责礼乐,伦敦台鸣炮致敬,大本钟当天停止鸣响以示敬意。
安保投入500万英镑
撒切尔去世之后,英国各地反对她的人举行了不少的游行庆祝活动。撒切尔夫人的葬礼预计斥资一千万英镑,英国当局需要承担部分资金,很多工党议员对此表示不满,当地学生举行示威进行公开的抗议。一名叫做多米尼克·弗兰西斯的学生日前发起“玛吉的告别派对”的行动,目前已经得到了3000多人的响应。撒切尔夫人名叫玛格丽特,玛吉是她的昵称。学生们计划在17日撒切尔葬礼当天在圣保罗大教堂外的街道站成一排进行示威。组织者多米尼克·弗兰西斯称他已经做好了被捕的准备。另一些抗议者也宣布要在沿途进行抗议。
[10]
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英国加强了一些安保措施。为了保证17日葬礼的顺利进行,安保投入已经达到了5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730万元)。撒切尔棺木运送沿途的一些商铺也被告知要移除门前被当做武器的东西,比如垃圾筒、梯子等等。大型活动场所也被告知需要减少路口数量以方便安保人员的部署。
同时,在当局致商家的一些信当中,警方还要求他们要检查应急设施,保证无线电通讯和监控系统的正常运作。一旦发现有可疑的人,尤其是问奇怪问题或者穿着超厚衣服的人,警方希望商家立刻和他们取得联系。在棺木行进的沿途有数千名警察站岗。由于金融机构很容易成为示威游行的目标,当局封锁一部分的路段。
[10]
美国无现任政府官员出席
英国政府证实,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副总统拜登都拒绝了出席葬礼的邀请,只派出了一个没有任何现政府官员在内的代表团前往伦敦。这个非常低调的代表团由乔治·舒尔茨和詹姆斯·贝克率领,这两人曾在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期间担任过美国国务卿。全部4名在世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布什父子和比尔·克林顿,也都没有出席葬礼。此外,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前副总统迪克·切尼亲赴葬礼现场。
当被问到是否因为奥巴马的缺席而感觉受到冷落时,英国政府发言人称“完全没有”。这位发言人说:“美国代表团中包括了两名前国务卿,他们都曾与撒切尔夫人有着密切交往。美国派出的高级别代表充分体现了撒切尔夫人在全球的地位。”不过,撒切尔夫人的众多朋友和支持者都对此表示“失望和惊讶”。
[10]
英国政府就撒切尔夫人葬礼发出超过2000份邀请函,邀请了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代表以及一些国际机构的人士。英国政府表示,有多国首脑出席撒切尔夫人葬礼,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加拿大总理哈珀、意大利总理蒙蒂和波兰总理图斯克等。但是缺席葬礼的人物显然更加受人关注。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西班牙总理拉霍依都拒绝了英国的邀请,分别派出了本国外交部部长出席。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则因为“健康原因”缺席葬礼,他表示撒切尔夫人“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前西德总理也拒绝了出席葬礼的邀请,因为“这样的旅途对他来说太吃力了”。现年83岁的科尔需要靠轮椅行动。
[10]
费用谁埋单?
撒切尔夫人的葬礼预计斥资一千万英镑,英国当局需要承担部分资金,很多工党议员对此表示不满,当地学生举行示威进行公开的抗议。
不少反对党人士批评指出,撒切尔夫人作为一名生前争议很大的领导人,使用所有纳税人的钱来为其举行葬礼可能不妥。英国前任工党政府副首相普雷斯考特勋爵在《星期日镜报》发表专栏文章,谴责英国政府决定动用公款为撒切尔夫人举行葬礼的做法,声称“国家已经为那个女人付出太多”。
[10]
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对上述说法进行反驳,并指出英国国库负担部分葬礼费用完全合理。他指出,撒切尔夫人在就任英国首相期间,单是1984年从欧洲为英国赢得特别退税一项就为国家累计赚取750亿英镑,因此大家有必要在丧葬费用问题上予以全面考量。
[10]
规格是否过高?
议会发言人称,该如何举办葬礼,下议院和议会曾收到过很多建议,总结起来他认为,“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钟在葬礼期间停止报时会是一个表达敬意的好方法。“我相信通过‘大本钟’的沉默,我们可以表达出深切的悼念和无比的尊敬之情,我确信众议院会同意的。这对于撒切尔夫人的家人来说,也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举动。”
[10]
工党议员约翰·曼恩对此持强烈反对意见:“我想撒切尔夫人不会高兴的。德国空军都无法使‘大本钟’沉默,所以我无法想象她会赞成这个主意。但就个人而言,我并不担心,因为它不用花钱。我担心的是葬礼的花费。政治家不应该享受国葬,甚至国葬一半的标准也不行,现在不行,将来也不行。”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为政举措
编辑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政治
在1975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后,她批评西方对苏联的缓和政策,是持批评意见的为数不多的政治家之一。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经济
在撒切尔夫人出任影子内阁环境事务大臣期间,她提议取消用以支付地方政府服务开支的人头税,从而增加了保守党的支持度。她同意基思·约瑟夫从男爵(Sir Keith Joseph, Bt)所说,指希思的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失去了控制。而当希思在1974年第二次大选中再次落败后,基思·约瑟夫从男爵打算挑战希思作为保守党党魁的地位,可是他不久因在演说中失言而放弃角逐。结果,与基思·约瑟夫理念相同的撒切尔夫人决定参与党魁竞选,并出乎意料地在第一轮投票中领先希思,希思为此退出了选举。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她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实行紧缩政策,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
[13]
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国企私有化成为新政重点。1979年,英国政府出售英国石油公司(垄断国企)19%的股份,拉开撒切尔时代私有化的序幕。超过100万的公共住宅以折扣价直接卖给私人。在撒切尔第一届政府时期,私有化多是以解除管制,鼓励私人参与竞争的形式出台。例如政府规定高速公路建设和地方汽车运输行业必须对私营企业开放,实行自由竞争。
当1984年保守党连续执政,工党发生内部分裂时,撒切尔的私有化则是以放开手脚,大规模出卖国企为内容。英国电讯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气公司、钢铁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垄断巨头的股票被卖给民众,甚至皇家军械公司也被卖给了私有化之后的宇航公司。同时,撒切尔政府积极地将“社会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那些原本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公园维护、垃圾清扫、校园伙食、精神病院、福利医院都可以由私人提供,甚至少管所和监狱都可以在政府协助下由企业建造。
1990年,撒切尔夫人在地方推行的新税制(人头税)已使她不得民心,而她错误地处理经济问题(例如把利率调高至15%),更使她失去了来自中产、企业和商界的核心支持。至于在保守党党内,又因欧洲统合问题而出现日益严重的分歧,使她和她的党派在政治上显得愈益脆弱。
[1]
[14]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外交
在外交事务上,撒切尔夫人与美国总统里根的密切的政治和个人关系,基于对共产主义的共同的不信任,与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相结合。撒切尔夫人被戏称为英国的“铁娘子”。她热烈欢迎改革派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崛起。
[1]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教育
为了削减教育开支,当保守党在1970年的大选胜出,撒切尔夫人出任教育及科学大臣的第一个月,她决定取消向全国学校提供免费牛奶的政策。结果,所有的幼稚园和小学学生都不再获得免费牛奶。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公众示威,其中《太阳报》更因而戏称撒切尔夫人为“玛姬·撒切尔,牛奶掠夺者”(Maggie Thatcher, milk snatcher)。 她任内的另一举动,便是接纳建议,关闭更多的文法学校,代之以综合中学。 到她任期结束,转向上综合中学的学生数从32%上升到了62%。
[15]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成就荣誉
编辑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个人头衔
玛格丽特·罗伯茨女士 (1925年10月13日─1951年12月13日)
丹尼斯·玛格丽特·撒切尔 (1951年12月13日─1959年10月8日)
丹尼斯·玛格丽特·撒切尔,MP (1959年10月8日─1970年 6月22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阁下,MP (1970年6月22日─1983年6月30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阁下,FRS,MP (1983年6月30日─1990年12月7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阁下,OM,FRS,MP (1990年12月7日─1991年2月4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爵士夫人阁下,OM,FRS,MP (1991年2月4日─1992年4月9日)
玛格丽特·撒切尔爵士夫人阁下,OM,FRS (1992年4月9日─1992年6月26日)
撒切尔女爵阁下,OM,PC,FRS (1992年6月26日─1995年4月22日)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国内荣誉
功绩勋位 (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OM)
枢密院顾问官 (Member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PC)
皇家学会会员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FRS)
卡尔顿会(Carlton Club)荣誉会员(该会唯一女会员)
[1]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外国荣誉
总统自由勋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人物评价
编辑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本国评价
英国媒体:“布莱尔的新工党和撒切尔的遗产——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塑造了今日的英国。”“尽管撒切尔执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响会一直持续数十年的时间。”把“撒切尔的遗产”归为英国发展中的负面因素源于她保守主义的经济思想,这也是撒切尔最受争议的政策。撒切尔上台前,英国在工党卡拉汉政府领导下,很多地区不断出现罢工而瘫痪。
[16]
25年前(本段时间2004年),当“铁娘子”面对这样的一个英国时,她开出的药方是:限制工会力量、推行私有化。之后英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但是用英国《独立报》撰稿人约翰·雷图的话说:“在那些年里,英国的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确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国社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犯罪率上升,社区破裂和分化。” 撒切尔带来的不仅是英国人社会的分裂,还有英国人思想的分裂。她离开唐宁街10号时的眼泪在英国民众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演员、社会活动家Ricky Tomlinson至今仍然记得那一刻“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16]
英国电视台:2003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而且没有关在监狱中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前任首相布莱尔和以胸大出名的艳星乔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判决”。
[16]
英国干派:认为撒切尔夫人属于保守党的新活力右翼。在她任职期间,该派被称为“干派”,以与称为“湿派”的老式和自由主义的托利党人相对。她主张个人应有更多的独立,少依赖政府,政府对经济不作过分的干预,减少公共开支(能减少个人负税)和货币印制(反映货币主义政策)。在70年代后期,失业人数增加不快,但在她前两届任期内几乎增加3倍,即已由110万人增加为300万人,同时人数众多的下等阶级在扩大。而且,她为了减少通货膨胀所实行的紧缩政策,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虽然保守党在议会中占大多数,但在1987年选举中只以稍稍超过40%得胜,这一数字是1922年以来保守党在选举中的最低份额。
海外方面:在津巴布韦(前罗得西亚)由少数白人领导非法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5年之后,撒切尔夫人于1980年督导其有秩序地建立为独立的国家。1982年福克兰群岛在被阿根廷占领10周之后,英国成功地将它夺回。选民对撒切尔夫人在福克兰群岛冲突时表现的果断领导的技艺,使她在1983年6月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英国《卫报》:2004年5月在英国人纪念撒切尔上台25周年之时,英国《卫报》在回忆那历史性的一刻中用嘲讽的语气写道:“即使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恐怕也很难举出一个例子,可以证实她执政11年中给我们带来的‘和谐’。”虽然布莱尔在2000年11月22日,也就是撒切尔下台10周年之际就宣布“撒切尔时代已经结束。”但他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但是我们必须要对付从过去那个时代延续下来的问题。”时至今日,不少英国人仍然感到,他们的生活和这个如今常年深居简出的老妇人息息相关——她仍然影响着这个国家。
军事鹰派:对于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来说,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一个不愿妥协的人。他们认为因为英国政府回避与爱尔兰共和军展开对话,导致北爱尔兰大骚动的时期遭到拖长,尽管英国与爱尔兰政府签订了《英爱协议》,但也无济于事。
[18]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其逝世当天表示,英国失去了一名“伟大的领导者”。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他国评价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逝世当天表示,美国失去了一名“真正的朋友”,一名自由和独立的捍卫者。
奥巴马在声明中说,作为一国首相,撒切尔帮助英国重拾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美国的大西洋同盟,她知道只要有力量和决心,我们可以赢得冷战。”
奥巴马还说:“米歇尔和我向撒切尔的家人和所有英国人转达这一信息,那些她毕生奋斗的事业——自由人民团结起来书写自己的命运——也是我们至今所奋斗的目标。”
[19]
让人爱恨交加的人(16张)
韩国总统朴槿惠:对已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表示,自己虽然没有真正见到撒切尔夫人本人,但她是自己最尊敬的政治家。
德国总理默克尔:随后发表声明赞扬撒切尔为“非凡的领导人”,为众多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默克尔说,撒切尔是“非凡的领导人”,在冷战时期,她为克服欧洲分裂起了关键性作用。默克尔还称,她将永远不会忘记撒切尔所作的贡献。默克尔称,人们将铭记撒切尔,不仅因为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更在于她是女性通往权力殿堂的先锋,为众多人树立了一个榜样。称赞撒切尔是女性通往权力殿堂先锋
法国总统奥朗德: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一事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赞撒切尔夫人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他将与英国民众分享悲哀。
[19]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个人作品
编辑《唐宁街岁月》(撒切尔夫人第一部自传)
《撒切尔夫人:通往权力之路》(撒切尔夫人第二部自传)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家族成员
编辑儿子:马克·撒切尔爵士一直被不同的争议纠缠住。在1982年他曾在撒哈拉沙漠一度失踪;至于在2005年1月,他则因为资助购买飞机,以策划在赤道几内亚发动政变而被捕,在南非被判缓刑4年,及罚款3百万兰特。
女儿:卡萝儿·撒切尔阁下是一位记者和时事评论员。女儿卡萝尔·撒切尔2005年在澳大利亚参加了一个野外生存挑战节目后,获得“丛林女王”称号,成了另一个“铁娘子”。她在英国真人秀,第五辑《我是名人,快带我离开!》(I'm a Celebrity,Get Me Out of Here!)中胜出。
[21]
父亲:阿尔弗瑞德·罗伯茨(Alfred Roberts)在当地镇上经营杂货店,而且热心于地方政治。
母亲:派翠丝·罗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为史蒂芬逊(Stephenson)。
妹妹:名莫里埃尔(Muriel)。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轶事典故
编辑与中国的交往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前来参加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签字仪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英国政府在声明中承诺,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权归还给中国。
撒切尔夫人和中国(13张)
在撒切尔夫人的一生中,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撒切尔夫人曾经四次访问中国,两次均与香港问题有关。她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香港问题的多次交锋,让中国人民津津乐道。
挟马岛余威赴华谈判。
1982年4月,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访华,与邓小平达成了谈判的意愿。
1982年7月18日,马岛之战一结束,撒切尔夫人立即在首相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香港前途问题。会前,她早已获悉中国领导人与希思等人的谈话内容。但是,她要挟马岛胜利的余威,拒绝接受中国的建议。
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撒切尔夫人决定1982年9月下旬访问中国。这是她第二次访问中国。1977年,撒切尔夫人曾作为反对党领袖访问中国。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撒切尔夫人仪态万方地走下了飞机舷梯,与前来机场迎接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夫妇、西欧司司长王本祚、港督尤德爵士、船王包玉刚等人握手问候。
会谈一开始,“铁娘子”就先发制人,打出了她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主权牌”。她胸有成竹地说:“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这一事实。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破坏香港的繁荣。”
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表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邓小平进一步表明:“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两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两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时间了。”
“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我们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15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15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磋商,我们将非常高兴地听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什么还要等一两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22]
邓小平还说:“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15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
[23-24]
永远争坐第一排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上,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对她的教育很严格,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亲的“残酷”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第一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生们上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40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永远争坐第一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第一排”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够坐在“第一排”的人却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第一排”,就是因为他们只是把“争坐第一排”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24]
“若时光倒流将不再从政”
英国资深保守党成员斯派塞爵士的新书《斯派塞日记》从3月26日开始在《每日电讯报》上连载,这本书中透露了撒切尔夫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私人观点,包括马岛战争、伯明翰炸弹事件以及1990年在党内竞选中失利等。
书中写道,1990年11月份辞职后,撒切尔夫人对保守党大失所望,并于1991年2月份告诉斯派塞爵士,她讨厌去下议院。1995年4月份,撒切尔夫人又在与斯派塞会面时说,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将不再从政,因为她的家庭已经为她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据悉,在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中,丈夫丹尼斯始终支持她。然而丹尼斯2003年去世后,她与子女的关系似乎并不融洽。尽管撒切尔夫人年老体衰,她的儿子马克四到六个星期才会探望一次母亲,女儿卡罗尔有时候连续数月都不去看她。
[14]
[24]
对苏联人演讲:我们如何瓦解苏联
1991年11月撒切尔夫人访问美国,并于11月18日在休斯敦演讲,中心内容可以称为“我们是怎样瓦解苏联的”。会议组织者可能没有事先提醒她,在场的还有苏联人。所以,撒切尔夫人的演讲可谓是开诚布公、毫不掩饰。从中看出,她在苏联瓦解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她自己对此并不隐瞒,且乐于公之于众。
[11]
[24]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影视形象
编辑《铁娘子》(电影)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查看全部
- 参考资料
-
- 1. 撒切尔夫人简历
- 2. 撒切尔夫人的早期生活 受父亲影响对政治产生兴趣 .新闻频道[引用日期2013-12-13]
- 3. 大选获胜的撒切尔夫人图片来源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3-02-05]
- 4. 1988年,撒切尔和戈尔巴乔夫在一起图片来源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3-02-05]
- 5. 【影像】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3-02-05]
- 6. 1979年,撒切尔夫人和丹尼斯在首相官邸图片来源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3-02-05]
- 7.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去世 享年87岁 .腾讯[引用日期2013-04-09]
- 8. 撒切尔夫人葬礼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5-11]
- 9.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8日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04-16]
- 10. 撒切尔葬礼举行规格等同戴妃 英国女王破例参加 .人民网.2013年04月18日[引用日期2015-10-20]
- 11. 撒切尔夫人演讲:我们是怎样瓦解苏联的 .星岛环球网[引用日期2013-04-09]
- 12. 撒切尔夫人亲自铸造马岛战争纪念币图片来源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2-06-22]
- 13. 盖棺未定论的“撒切尔主义” .南都网[引用日期2013-12-22]
- 14. 撒切尔夫人:若时光倒流将不再从政 .环球网[引用日期2013-04-11]
- 15.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去世 传奇一生回顾【图】 .全球纺织网[引用日期2013-12-22]
- 16. 25年前英国最有权势的女人撒切尔如今被遗忘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2-13]
- 17. 1986年,撒切尔视察驻守西德的英国官兵图片来源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3-02-05]
- 18. 10月13日 1925年——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诞辰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2-13]
- 19. 多国领袖哀悼 奥巴马:她是自由和独立的捍卫者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3-04-09]
- 20. 1985年,撒切尔和丈夫共享品茶时光图片来源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3-02-05]
- 21. 撒切尔夫人的家庭生活
- 22. 撒切尔夫人访华 香港问题谈判邓小平智斗铁娘子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2-06-22]
- 23. 中英两国政府举行《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图片来源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2-06-22]
- 24. 撒切尔夫人的家庭生活 夫妇婚姻长达52年 .中国时刻网[引用日期2013-12-14]
- 收起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