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邻巢湖市、无为县、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邻水域包括巢湖和长江。介于东经117°01′—117°34′、北纬30°57′—31°33′之间,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
[1]
- 中文名称
- 庐江县
- 外文名称
- Lujiang County
- 别 名
- 舒县、潜川、昆乡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安徽省合肥市
- 下辖地区
- 17个镇
- 政府驻地
- 庐城镇塔山路266号
- 电话区号
- (+86)0551
- 邮政区码
- 231500
- 地理位置
- 合肥市南部
庐江县历史沿革
编辑庐江县地名由来
“庐江”,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的一条江名,现为哪条水流尚无定论。后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庐江又名潜(潜川),始于南朝梁(《梁书》、《魏书、地形志》)。
庐江县建置沿革
三国时期,先后分属为吴庐江郡(治皖),魏庐江郡(治阳泉)。
宋代,析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
[5]
元朝, 县境仍沿旧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庐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年(1928年),隶安徽省安庆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庐江县隶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芜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改属五区(驻含山);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改属三区(专署先后驻立煌、庐江、桐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一区(专署先后驻桐城、太湖、怀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属九区(专署驻巢县),12月划庐南砖桥至大凹口一带置桐庐县;民国三十七(1948年)8月,割巢湖南岸之庐北地带置湖西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和7月,桐庐、湖西两县先后撤销。
[5]
2004年,庐江县将32个乡镇调整为28个乡镇。
2005年,全县辖17个镇。
庐江县行政区划
编辑截至2017年,庐江县下辖17个镇:庐城镇、冶父山镇、汤池镇、金牛镇、石头镇、郭河镇、同大镇、龙桥镇、矾山镇、泥河镇、罗河镇、柯坦镇、白山镇、盛桥镇、万山镇、乐桥镇、白湖镇。庐江县政府驻庐城镇塔山路266号。
[8]
庐江县地理环境
编辑庐江县位置境域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脉。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以枞阳县、桐城市为邻,西靠舒城县,北抵肥西县。介于东经117°01′—117°34′、北纬30°57′—31°33′之间,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
[1]
庐江县地质构造
庐江县境内大部属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部份,有郯庐断裂带经过。地层有南北两相之分。城北丘阜区出露有上元古界到中生界较全的沉积岩系;砖桥丘陵区拥有庐枞盆地广泛的火山岩系堆积;县境西部柯坦、浮祥山一带,隐伏着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9]
庐江县地形地貌
庐江县西部属大别山余脉,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东挟黄(陂)、白(湖)二湖、北襟巢湖,圩畈相连;中多丘阜,纵横起伏,冲塝相间。海拔最高为境西的牛王寨,高595米;最低为境北同大圩的同大浦,高5.8米。庐江县总面积(含巢湖水域)中,山区、低山区面积422平方千米,丘陵区1270平方千米,圩区400平方千米,湖泊260平方千米,大体是山、圩各两分,一水五丘陵。
[10]
庐江县气候特征
庐江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春秋温和,阳光充沛,无霜期长,梅雨特征显著。多年平均气温为15.8℃,7月最高,为28.3℃,1月最低,为2.6℃。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极端最低气温为—13.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88.1毫米,降水最多的是1954年,降水达2024.9毫米,降水量最少是1978年,为631.3毫米。每年的6、7月间为梅雨季节。年日照时数为2209.6小时。1962年最多为2740.8小时,1982年最少为1702.9小时,年际差为1037.9小时。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以上,8月最多,为255.4小时,2月最少,为133.4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38天。
[11]
庐江县水文概况
庐江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河流主要有杭埠河、县河、白石天河、塘串河、兆河、西河、金牛河、马槽河、罗埠河、瓦洋河、黄泥河、罗昌河、柯坦河、界河等14条。其中境北杭埠河、境东兆河、境南界河为跨县界河。
[13]
庐江县自然资源
编辑庐江县矿产资源
庐江县能源矿产有煤矿、泥炭、地热、矿泉水;金属矿产有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银矿、金矿、钒矿;非金属矿产有硫铁矿、明矾石、(硬)石膏、萤石、磷矿、耐火粘土、冶金用白云岩、重晶石、石墨、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绢云母、地开石、高岭土、膨润土、黑曜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石料用安山岩、建筑石料用闪长岩、建筑石料用紫砂岩、饰面用花岗岩、绿松石、砖瓦粘土等36种(含亚种)。查明储量的23种矿产,其中:地热主要分布在庐江县汤池镇,涌水量5000吨以上/昼夜,水温63℃;另一处在庐城镇的夹山村,涌水量700吨以上/昼夜,水温32℃;铁矿、铜矿、硫铁矿、明矾石、水泥用灰岩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7.4亿吨、120万吨(铜金属量)、43282.14万吨;石膏、高岭土、建筑用石料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1.03亿吨、828.81万吨、2906.23万立方米;铅、锌2013年保有金属量为别为12.31万吨、27.01万吨。保有资源量中铅、锌、硫铁矿、明矾石等4个矿种居安徽省首位,铜矿居安徽省第二位,铁矿居安徽省第三位。
庐江县植物资源
庐江县浮游植物有藻类7门33属,水生植物26种,分属17科。
树木类:有银杏、山苍子、山榴、山胡椒、山槐、山楂、棠梨、刺槐、黄檀、葛藤、紫藤、枫香、山桃、皂荚、紫穗槐、河柳、垂柳、板栗、锥栗、毛栗、胡桃、白榆、刺榆,桑树、柘树、枸杞、乌桕、油茶、茶树、枣、柿、君迁子、花椒、香椿、臭椿、苦楝、梓树、黄连木、漆树、黄荆、三角枫、杨梅等。
花草类:有山茶、杜鹃、紫荆、紫薇、菊花、梅、月季、合欢、金银花、栀子花、蔷薇、兰草、芍药、含羞草、石蒲、鸡眼草、野枯草、茅草、菱菜、蒌蒿、马兰、野苋、荠菜、蕨、鹅肠草、马齿苋、药芹、蒲公英、紫花地丁、龙须菜、白蒿、青蒿、蛇莓、菇、雀麦、稗、蓑衣草、狗尾草、扒根草、小蓟等。
[14]
庐江县动物资源
庐江县境内野生动物达两百多种。
鸟类:有雉、鸦、鹰、燕、鸽、夜枭、鸬鹚、鹭鸶,秃鹫、野鸭、鸳鸯、百灵、鸿雁、黄眉、柳莺、大杜鹃、黄鹂、山雀、画眉、斑鸠、啄木鸟、喜鹊、灰喜鹊、黑卷尾、翡翠鸟、红尾伯劳、红嘴蓝鹊、麻雀、鹦鹉、乌鸦、竹鸡、鸲鹆、鹧鸪、八哥、秧鸡、黄雀、白头翁、白腰草鹬、四声杜鹃、董鸡、野鸡、火鸡、天鹅等。
庐江县人口民族
编辑庐江县人口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户籍人口119.79万人,增长0.3%;男性62.04万人,女性57.75万人。当年出生登记14022人,登记出生率11.70‰,当年注销死亡7935人,注销死亡率6.62‰,自然增长率5.08‰。2015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8.50万人,比2014年提高1.88%。
[12]
庐江县民族
庐江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壮族、彝族、满族、布依族、土家族、藏族、维吾尔族、蒙族、瑶族、侗族、哈尼族、白族、仡佬族、羌族、傣族、畲族、朝鲜族、傈僳族、毛南族、佤族、黎族、土族、拉祜族、水族、景颇族、仫佬族、布朗族、锡伯族、阿昌族、怒族等32个少数民族。
[4]
[15]
庐江县经济概况
编辑庐江县综述
2015年,庐江县实现生产总值(GDP)为22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4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7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0.1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75.26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20.8:45.6:33.6变化为20.7:45.3:34.0。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4%,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7.7%,同比提高2.4%。全社会劳动生产率31265元/人,比2014年提高2987元。人均GDP达18460元(折合2843美元),比2014年提高143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9%。
2016年,庐江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45.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5年增长10.1%。分别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54.8、338.7、91.4和26.8亿元,分别增长13.2%、16.7%、11.3%和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5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62亿元,增长12.8%,其中工业增加值92.52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87.16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0.7:45.3:34.0调整为19.4:45.1:35.5,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5%。
[16]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增长7%;财政收入30.7亿元、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12%。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87位,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持续向好。
[17]
2016年庐江县主要经济指标 | |||||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12月 | 增长(%) | 1—12月 | 增长(%) |
生产总值 | 万元 | — | — | 2453178 | 10.1 |
其中:第一产业 | 万元 | — | — | 475382 | 3.5 |
第二产业 | 万元 | — | — | 1106233 | 12.8 |
#工业 | 万元 | — | — | 925187 | 12.9 |
第三产业 | 万元 | — | — | 871563 | 10.5 |
农林牧渔业产值 | 万元 | — | — | 852067 | 3.6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万元 | 210476 | 4.9 | 2351289 | 12.2 |
#轻工业 | 万元 | 102904 | 8.0 | 1177605 | 20.0 |
重工业 | 万元 | 107572 | 2.0 | 1173684 | 5.4 |
亿元企业产值 | 万元 | 135850 | 5.9 | 1480021 | 13.8 |
农产品加工产值 | 万元 | 83349 | -3.4 | 975971 | 10.2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 万元 | 30632 | 64.8 | 306423 | 44.6 |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 | 万元 | 33006 | 16.6 | 351565 | 11.9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49500 | 1.1 | 547856 | 13.2 |
#轻工业 | 万元 | 21671 | 9.0 | 245633 | 20.0 |
重工业 | 万元 | 27829 | -4.6 | 302223 | 8.4 |
亿元企业增加值 | 万元 | 32490 | 1.1 | 348727 | 15.6 |
农产品加工增加值 | 万元 | 16868 | -3.9 | 196030 | 9.8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 万元 | 8407 | 49.4 | 85003 | 37.2 |
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 | 万元 | 8255 | 15.2 | 87684 | 11.0 |
工业产品销售率 | % | 98.5 | 0.6 | 97.1 | 0.6 |
固定资产投资额 | 万元 | 417174 | 28.7 | 3386656 | 16.7 |
#城镇500万元以上 | 万元 | 361081 | 22.8 | 2972520 | 13.3 |
工业投资 | 万元 | 156128 | 112.3 | 1676215 | 25.2 |
其中:技改投资 | 万元 | 58916 | 392.7 | 783990 | 33.2 |
房地产开发 | 万元 | 56093 | 86.1 | 414136 | 48.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万元 | 80596 | 12.9 | 914209 | 11.3 |
#限上单位零售额 | 万元 | 22595 | -20.3 | 228490 | 0.4 |
进出口 | 万美元 | 4738 | - | 13523 | -18.7 |
#出口 | 万美元 | 4461 | - | 13089 | -19.2 |
财政收入 | 万元 | 13936 | -42.0 | 267906 | 7.3 |
#地方财政收入 | 万元 | 7364 | -49.5 | 175483 | 3.6 |
#国税部门 | 万元 | - | - | 96428 | 25.8 |
地税部门 | 万元 | - | - | 124582 | 0.9 |
财政部门 | 万元 | - | - | 46896 | -5.5 |
财政支出 | 万元 | 29380 | -21.6 | 517552 | 4.0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 万元 | - | - | 3972903 | 15.1 |
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 万元 | - | - | 2635170 | 7.7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万元 | - | - | 2231565 | 15.3 |
全社会用电量 | 万千瓦时 | 13744 | 9.2 | 157562 | 4.8 |
其中:农业用电 | 万千瓦时 | 412 | 14.4 | 6439 | 36.9 |
工业用电 | 万千瓦时 | 8758 | 6.0 | 83081 | -5.4 |
城乡居民用电 | 万千瓦时 | 898 | 10.6 | 44151 | 18.8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 | 20311 | 9.0 |
#城镇居民 | 元 | - | - | 26515 | 9.4 |
农村居民 | 元 | - | - | 15769 | 10.2 |
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庐江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19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27.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62.19亿元,增长8.3%;民间投资226.01亿元,增长27.0%。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42亿元,增长66.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2.18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5.60亿元,增长32.6%。三次产业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由2014年4.5:50.2:45.3调整为6.0:46.4:47.6。
[12]
2016年,庐江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7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6.7%,回落10.9%。其中:民间投资221.4亿元,增长5.3%,回落21.7%,占全部投资比重(65.4%)回落7%。农业投资20.7亿元,增长12.4%;工业投资167.6亿元,增长25.2%;服务业投资148.3亿元,增长7.4%。一、二、三产的投资结构分别由2015年同期的6.3:46.1:47.5调整为6.1:50.1:43.8,其中,工业投资比重提高4%。
[16]
财政收支
2015年,庐江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97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4亿元,增长4.4%。2015年,全县国地两税组织税收收入19.99亿元,增长0.5%。从主要行业看,采矿业税收收入1.83亿元,下降35.1%;制造业税收收入3.59亿元,下降9.0%;建筑业税收收入3.47亿元,增长10.2%;批发和零售业税收收入1.89亿元,增长18.3%;金融业税收收入1.61亿元,增长21.5%;房地产业税收收入4.64亿元,下降2.0%。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收入4.97亿元,下降10.4%;营业税收入达4.27亿元,下降7.0%;企业所得税收入3.91亿元,下降7.1%;个人所得税收入1.07亿元,下降5.5%;车辆购置税收入0.97亿元,增长33.8%;契税收入1.94亿元,增长71.3%。全县财政支出49.76亿元,增长12.0%;其中:教育支出10.47亿元,增长14.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15亿元,增长2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9亿元,增长11.4%,农林水利事务支出9.77亿元,增长9.8%。全年共实施42项民生工程,其中:省级31项,市级6项,县自主实施5项。全年开工建设民生工程项目点6694个,共投入13.6亿元,其中,中央及省9.99亿元,市0.84亿元,县2.77亿元。
[12]
2016年,庐江县完成财政收入26.8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7.3%,加快5.2%。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增长3.6%。完成财政支出51.8亿元,增长4%。完成国、地税收23.2亿元,增长16%。一、二、三产分别实现税收0.07、10.5和12.6亿元,分别增长2.6%、13.9%和17.8%。其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分别提供税收4.5和6.9亿元,分别增长30.7%和48.9%,同比加快20.5和50.9%。全县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共实现税收15.9亿元,增长20.8%,占全县税收68.5%,提高2.8%。
[16]
人民生活
2015年,庐江县居民可支配收入18638元,同比2014年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248元,增长9.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4312元,增长9.2%。2015年,全县城镇非私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9798元,增长12.4%。全县最低月平均工资标准为1250元,比2014年提高320元。
[12]
庐江县第一产业
2016年,庐江县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160个,新增新型经营主体308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2万亩。新增蔬菜等特色基地3.5万亩,建设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37.7万亩。新增耕地5303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31万亩,完成土地“占补平衡”指标1000亩。新增绿色食品等“三品”认证20个,“白云春毫”茶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顺利通过评审。“粮安工程”新、扩建仓容5万吨。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全县农产品规模以上企业产值97亿元、增长9.6%。台创园实施各类项目72个,完成投资30亿元。扩挖塘坝802口,实施小型泵站更新改造,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0座,改造灌区末级渠系5万亩,水利建设首次荣获安徽省“江淮杯”金奖。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解决7.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16]
种植业
2015年,庐江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6.6万亩,同比2014年增长1.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209.5万亩,增长1.1%;油料播种面积17.0万亩,下降5.9%;棉花播种面积为6.1万亩,下降6.6%;蔬菜播种面积为27.1万亩,增长6.3%。全年粮食总产量90.89万吨,增长4.9%;油料总产量3.14万吨,下降5.2%;棉花总产量0.41万吨,下降9.9%;蔬菜总产量41.66万吨,增长7.5%。
[12]
养殖业
2015年,庐江县各类肉类总产量4.20万吨,同比2014年增长4.8%。其中:生猪出栏23.18万头,增长4.5%;生猪存栏12.12万头,增长8.7%;猪肉总产量1.95万吨,增长1.3%。全年肉用牛出栏5160头,增长3.8%;肉用牛存栏5620头,增长1.53倍;牛肉总产量741吨,增长3.5%。全年肉用羊出栏6436只,增长33.3%;肉用羊存栏6225只,增长95.4%;羊肉总产量91吨,增长35.8%。全年家禽出栏1368万只,增长9.1%;家禽存栏642万只,增长1.6%;禽肉总产量2.14万吨,增长7.8%。禽蛋产量2.66万吨,增长5.3%。水产品总产量5.51万吨,增长3.0%。
[12]
林业
农业基础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1.2万千瓦,同比2014年增长4.8%。全县共有农用拖拉机58793台,增长0.8%;全县共有耕整机1046台,播种机160台,水稻插秧机599台,各类联合收获机2952台,割晒机951台,机动脱粒机83206台。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为235.8万亩、106.1万亩、206.8万亩,同比分别增长5.4%、18.2%和0.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1%,同比提高2.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72万吨,下降4.1%;农药使用量916吨,下降3.2%;地膜使用量118吨,增长4.4%。全县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8667台,同比增长0.6%;全年农村用电量3.03亿千瓦时,增长8.9%。
[12]
庐江县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比2014年净增17户;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0.3亿元,增长9.3%;实现销售产值202.9亿元,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9.8亿元,下降18.8%;实现利税总额16.8亿元,下降11.9%。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2.34亿元,增长15.0%;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67和31.67亿元,分别增长15.7%和14.6%,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2014年的36.6:63.4变化为39.5:60.5。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37.4%,同比回落14.3%;产品销售率达96.5%,回落1.1%。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86.3亿元,增长16.6%;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7.2亿元,增长13.5%;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30.9亿元,增长12.5%。2015年,全县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4家,共实现产值120.0亿元,增长8.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484.4万吨,下降5.4%;大米59.0万吨,增长13.5%;精制食用植物油3.28万吨,增长0.4%;服装462万件,增长11.8%;水泥209.4万吨,增长5.3%;商品混凝土206.4万立方米,增长22.5%;阀门4525吨,下降8.2%;风机1.07万台,下降4.3%。
[12]
2016年,庐江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235.1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2.2%;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4.8亿元,增长13.2%,回落1.8%。小微企业实现总产值187亿元,增长14.7%,加快1.1%。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0.6亿元,增长44.6%,加快31.1%。
[16]
建筑业
2015年,庐江县共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0.6%。其中全县69家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50.87亿元,增长1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0.02万平方米,增长7.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6.37万平方米,增长9.4%;实现工程结算收入48.73亿元,增长24.2%;实现利润总额3.42亿元,增长14.6%;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1.85亿元,增长24.8%;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23433人,增长12.9%;企业劳动生产率22.95万元/人,增长3.8%。
[12]
庐江县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5年,庐江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4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2.97亿元,增长4.3%;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59.17亿元,增长13.8%。年末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59户,增加15户。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按行业类别分,零售业21.53亿元,增长4.3%;住宿业0.66亿元,增长5.0%;餐饮业0.31亿元,增长4.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09亿元,增长4.0%;商品零售21.88亿元,增长4.3%。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看,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8%、7.8%和3.5%。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7.3%,饮料类下降3.0%,烟酒类增长6.3%;服装类增长5.7%,鞋帽类增长11.9%,针纺类增长8.7%;化妆品类增长4.3%,金银珠宝类下降13.1%,日用品类增长0.4%,五金电料类增长0.1%,书报杂志类增长15.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中西药品类增长15.5%,文化办公类增长38.2%,通讯器材类下降2.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6%,汽车类增长5.7%。从限额以上企业经营效益看,全县限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2亿元,增长1.4%;其中:批零业和住餐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7和1.44亿元,分别增长1.4%和1.3%。限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64万元,下降28.3%,其中:批零业实现利润总额3694万元,下降36.3%;住餐业利润总额由2014年亏损138万元转为盈利370万元。
[12]
2016年,庐江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1.3%,提高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2.8亿元,增长0.4%;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68.6亿元,增长15.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21.5亿元,增长0.1%,回落4.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8亿元,增长6.8%,加快1.9%。餐饮收入实现1.2亿元,增长6.7%,同比加快2.7%;商品零售实现21.7亿元,增长0.1%,回落4.2%。
[16]
对外经济
2015年,庐江县实现进出口1.66亿美元,同比2014年增长6.2%。其中出口1.62亿美元,增长9.8%;进口443万美元,下降51.9%。全年新增外贸备案企业15家,新增出口实绩企业4家。全县获权外贸企业117家,其中获出口实绩企业37家,全年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4家。全年磁性材料出口5202万美元,玩具1773万美元,渔网渔具521万美元,蜂产品69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7.4%。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4个。
[12]
房地产业
2015年,庐江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7.89亿元,同比2014年下降3.3%。商品房销售面积36.81万平方米,下降25.9%;商品房销售额21.19亿元,下降32.8%;商品房待售面积11.74万平方米,增长10.9%。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31亿元,下降27.0%;实现利润总额2.54亿元,下降43.9%;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00亿元,下降25.2%。
[12]
2016年,庐江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2015年增长48.5%,加快51.8%;销售面积达111.0万平方米,增长201.5%,加快227.4%。全年出让商住用地1213亩,成交价款35.2亿元,新建商品房70万平方米,销售130万平方米。
[16]
邮政电信
2015年,庐江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5.14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8.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74亿元,增长13%;电信业务总量4.40亿元,增长7.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35万户,下降16.6%;其中:住宅电话用户8.96万户,下降18.1%;移动电话用户71.86万户,增长0.5%;其中:3G移动电话23.02万户,4G移动电话19.78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9.47万户,增长18.7%。
[12]
旅游业
2015年,庐江县共实现旅游综合产值33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22.2%。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398万人次,增长15.4%;实现国内旅游综合产值30.73亿元,增长23.7%。接待入境旅游者3.9万人次,增长2.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35亿美元,增长2.9%。全县共有星级饭店9家,拥有客房2580间,旅行社9家,二星级以上农家乐37家,AAA级以上景区4个。
[12]
2016年,庐江县接待旅游人数450万人次、增长12%,旅游总收入37亿元、增长15.6%。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荣获“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省旅游强县等称号。第六届中国合肥(庐江)摩托艇联赛、中国“化氏”垂钓电视直播精英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成功举办,第八届茶文化节、第八届温泉养生节、第三届周瑜文化节、第二届富硒蓝莓节如期开展。
[18]
金融业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5.2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4.6%;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44.74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3.51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短期贷款99.03亿元,增长14.7%;长期贷款87.57亿元,增长16.7%。有融资性担保机构2家,担保1418户,担保金额9.46亿元;小额贷款公司4家,贷款555笔,贷款余额2.96亿元;典当行3家,典当余额0.44亿元。
[12]
2016年,庐江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7.3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5.1%,加快0.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63.5亿元,增长7.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3.2亿元,增长15.3%,回落2.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15.7亿元,增长32.2%,中长期信贷比重(51.9%)提高6.6%。
[16]
保险业
2015年,庐江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2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2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8亿元,增长14.7%;人身险保费收入3.34亿元,增长36.1%。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1.66亿元,增长25.8%。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48亿元,增长23.4%;人身险赔付支出0.18亿元,增长48.6%。
[12]
庐江县社会事业
编辑庐江县科技事业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915人,其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0078人。全年专利申请量446件,比2014年增加191件,其中:专利授权量208件,增加36件。全县高技术产业企业17家,实现总产值20.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机构29家,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27家。科技机构人员672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34人,本科344人;其中R&D人员930人,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803人。全年共开展R&D项目100个,全年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1.19亿元,增长5.3%;全县新产品开发项目74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0.84亿元,新产品产值16.3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15.5亿元。
[12]
庐江县教育事业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有普通高中19所,普通高中招生6691人,在校生20059人,毕业生7038人,高中升学率87.0%;普通初中45所,初中招生9029人,在校生28490人,毕业生11130人,初中毕业升学率87.7%;职业中学2所,职业中学招生998人,在校生2903人,毕业生2643人;小学102所,招生10167人,在校生58269人,毕业生9018人,小学毕业升学率100.1%;幼儿园115所,招生12177人,在校生29079人,毕业生1184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12]
庐江县文化事业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有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馆(站)18个,文物管理所1个。全年艺术表演200场,共举办展览58次,组织文艺活动320次,举办训练班200次,公共图书馆藏书9.5万册,当年新购图书2万种。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数4.1万户,用户网络总长991千米。
[12]
庐江县体育事业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共有70处晨、晚锻练站,15个民间体育协会,55个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共开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动18次,参与健身活动6500人次。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2514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33.3%,其中电脑型彩票2422万元,即开型彩票92万元。
[12]
庐江县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有卫生机构386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17个,村(社区)卫生服务室(站、中心)233个,门诊部(所)98个。共有卫生机构床位2955张,卫生技术人员407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97人,注册护士1316人。全县投入医疗卫生和计生事业经费8.1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25.9%,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6.4%。医疗机构总收入9.82亿元,增长16.6%;总支出9.08亿元,增长17.5%。2015年,婴儿死亡率4.5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1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12]
庐江县劳动就业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共有从业人员70.7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3.72万人,第二产业30.01万人,第三产业17.00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3.48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5.6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0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全县有职业定点培训机构10个,全年落实职业技能培训2002人;全县共有农民工创业园7个,全年共组织招聘会60场,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831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6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91人,全年转移农业劳动力19361人。
[12]
庐江县社会保障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53万人、6.15万人、2.91万人、2.89万人和3.2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07.1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2.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48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25万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0.85万人,享受传统救济人数0.15万人。全县累计发放低保金1.16亿元。其中,城镇低保标准每人460元/月,比2014年提高4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每人2200元/年,比2014年提高200元/年。
[12]
庐江县社会福利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43家,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5276张,收养4065人。全县共有福利彩票销售网点7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8448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30万元。
[12]
庐江县环境保护
2015年,庐江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69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3.8%。全年工业共排放二氧化硫2115.9吨,废水424万吨,废气77.10亿标立方米,产生固体废物394.4万吨。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6.5%,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80.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5%,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100%,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220天。
[12]
庐江县安全生产
2015年,庐江县共发生生产经营类事故60起,死亡26人,受伤51人。其中生产经营类交通事故57起,死亡23人,受伤51人;工矿商贸事故3起,死亡3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22人,比2014年下降7.9%。共发生火灾76起,直接经济损失219万元。
[12]
庐江县交通运输
编辑庐江县公路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境内公路里程4736千米,公路主要有沪蓉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合黄杭高速公路、合铜路、军二路、庐巢路等。2015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3.22亿吨千米,公路旅客周转量14.16亿人千米。
[12]
S103合铜路,一级公路,庐江境内为4车道或6车道,沥青路面。
S316庐巢路,二级公路,双车道,沥青路面。
S319军二路,一级公路,汤池至庐城段为四车道,沥青路面。
环巢湖大道,观光旅游公路,2车道或4车道,沥青路面。
庐江县铁路
合九铁路在县境内设有庐江站、柯坦站(货运站,不办理旅客乘降)。
庐铜铁路,2014年7月开工,国铁一级,单线、内燃机车、时速120千米,将以货运为主,并预留双线、电气化及时速160千米建设条件,在庐江县设庐江南、龙桥等站。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公路旅客周转量14.16亿人千米,同比2014年增长10%;公路货物周转量23.22亿吨千米,增长8%。全年船舶客运周转量1.6万人千米,完成船舶货运周转量4.86亿吨千米,增长45.5%。民用汽车拥有量达5.28万辆,增长6.6%,其中:私人汽车4.79万辆,增长13.3%。民用轿车拥有量3.69万辆,增长16.9%,其中私人轿车3.52万辆,增长17.9%。共开通公交线路58条;拥有公交车231辆,比2014年增加14辆;全县实有出租车891辆。全县共有民用船舶630艘,净载吨位43.2万吨,船舶动力13.1万千瓦。
[12]
庐江县历史文化
编辑饮食
庐江县人民主食大米,兼食面粉、山芋及其它杂粮。农村一餐干饭(中餐)两餐稀饭(早晚餐)。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蒿子粑,立夏日吃芽稻粑,端午节吃粽子、绿豆糕,入梅季节要吃“梅鸡”、“梅鸭”、“梅蛋”,中秋节吃板栗烧鸡、月饼,冬至日食面条,腊八日吃腊八粥。除夕晚餐,全家一起吃年饭,有油炸糯米圆子,留一碗鱼不吃。冬春腌咸菜,特别是农村家家腌芥菜、白菜、萝卜等,作为“当家菜”。
[22]
服饰
民国时期,男性着对襟服、大腰裤,或穿长衫大褂。妇女一般着兰色或青色的大襟褂子和黑色裤子,戴耳环手镯。农民四季常用大手巾、围裙、围带等。解放初期,男性着中山装,女性着列宁服。“文化大革命”期间,城乡男女一度盛行黄绿色军装。女子戴耳环、手镯绝迹。
[22]
婚姻
旧时有族外婚、党亲婚、姑表婚、姨表婚、指腹婚、摇篮婚、童养媳、等郎媳等,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婚序为命字、访亲、聘媒、传庚帖、纳彩礼,择吉迎娶。解放后,实行婚姻自主,经男女相识相爱,确定恋爱关系后择日结婚,一般女嫁男娶,也有少数男到女家落户。结婚时,陪嫁妆,要彩礼、摆酒席。青年结婚一般在门上帖“双喜”,窗户贴窗花、行婚礼,亲友聚集庆贺喝喜酒。也有旅游结婚,或举行集体婚礼。结婚的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
[23]
庐江县风景名胜
编辑周瑜墓
周瑜墓位于庐江县城东侧。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
庐江奎星楼
庐江奎星楼,江淮名楼,用以昭示本地文风之盛与为民祈福之宏愿,经历过“三毁四建”。新建成的奎星楼位于庐江县城东公园,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25]
庐江县自然风光(4张)
武壮公祠位于庐江县城城中东路,是一栋坐南朝北的徽派建筑。淮军名将吴长庆有着传奇的一生,他一生驻守多地,病逝后,清廷准允他立功的地方各建一座武壮公祠。
[26]
汤池温泉度假区
汤池温泉度假区位于汤池镇境内,有数处温泉。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
百花寨省级森林公园
百花寨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境内,占地面积约2800亩。公园森林资源丰富,不仅亚热带次生阔叶林植被保存较好、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有仓神庙、老虎洞、滴水岩、飞来石、一线天、阴阳谷、天仙岩、三叠瀑、百花寨古城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27]
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
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冶父山镇,距县城约9千米,庙宇、古迹遗存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1992年,冶父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28]
庐江县地方特产
编辑庐江小红头
庐江小红头原名饽饽,又名油糖烧卖,庐江县特产,始创于清代。以细面、糯米、白糖、猪油、金橘、桂花精心制成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用食用色素染上一红点,故而得名。面皮酥香,馅心肥甜,爽而不腻,宜适老人、小孩作早点。
[29]
庐江米饺
庐江绿茶
庐江荸荠
荸荠俗称“地栗”,水生蔬菜,庐江县特色农产品,国家绿色发展委员会认定的“绿色食品”。主产于白湖镇等地。
三叶小菜
三叶小菜,主要品种有日本高菜、日本茗荷、日本大根、常盘黄瓜、四叶黄瓜、荞头、肉刀豆等,先后荣获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安徽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庐江县著名人物
编辑文翁 | 西汉 | 不详 | 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 |
左慈 | 东汉 | 不详 | 方士 |
周瑜 | 三国 | 175年—210年 | 东吴将领 |
王蕃 | 三国 | 228年—266年 | 撰有《浑天图记》、《浑天象注》 |
伍乔 | 南唐 | 不详 | 歙州通判、考工员外郎。 |
宛嘉祥 | 明代 | 不详 | 贵州思南府知府 |
孙维祺 | 清朝 | 不详 | 著有《五经说文》、《三太史》、《春秋櫽》、《飞跃真言》等。 |
潘鼎新 | 清朝 | 1828年—1888年 | 抗法将领 |
吴长庆 | 清朝 | 1833年—1884年 | 淮军将领 |
丁汝昌 | 清朝 | 1836年—1895年 | 北洋水师提督 |
刘秉璋 | 清朝 | 1826年—1905年 | 四川总督 |
张粟 | 近代 | 1987年— | 知名演员《邮差》《红旗漫卷西风》等 |
徐方汉 | 民国 | 1875年—1952年 | 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30] |
张宗良 | 近代 | 1905年— | 国民党中将、安徽省建设厅长。 [31] |
孙立人 | 近代 | 1900年—1990年 | 陆军二级上将,总统府参军长。 [32]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基本概况 .中国庐江[引用日期2014-08-23]
- 2. 2017年1-12月庐江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合肥政务公开[引用日期2018-03-21]
- 3. 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中国中小城市网 [引用日期2018-10-09]
- 4. 地理位置 .中共庐江县委员会 庐江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9]
- 5. 历史变迁 .中国庐江[引用日期2014-08-23]
- 6.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一章 建置区划 二级目录:第一节 建置沿革 第一章 建置区划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7. 安徽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4-08-23]
- 8. 庐江县行政区划 .庐江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2014-08-23]
- 9.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二章 自然环境 二级目录:第一节 地质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10.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二章 自然环境 二级目录:第二节 地貌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11.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二章 自然环境 二级目录:第三节 气候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12. 2015年庐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庐江县人民政府官网[引用日期2017-02-03]
- 13.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二章 自然环境 二级目录:第四节 水文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14.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二章 自然环境 二级目录:第六节 野生动植物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15.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三章 人口 二级目录:第三节 人口构成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16. 2016年庐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0]
- 17.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合肥政务公开网[引用日期2018-03-21]
- 18.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合肥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5]
- 19. 科技项目 .中共庐江县委员会 庐江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5]
- 20. 2016年教育事业新发展 .中共庐江县委员会 庐江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5]
- 21. 合安客专开工建设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6-01-27]
- 22.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三十一章 风俗 二级目录:第二节 生活习俗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23.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三十一章 风俗 二级目录:第三节 礼仪习俗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24. 周瑜墓 .庐江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2014-08-23]
- 25. 庐江奎星楼 .庐江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2014-08-23]
- 26. 武壮公祠 .庐江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2014-08-23]
- 27. 百花寨省级森林公园 .庐江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2014-08-23]
- 28. 冶父山 .庐江县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2014-08-23]
- 29. 庐江小红头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4-08-24]
- 30.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三十三章 人物 二级目录:第一节 人物传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31. 张宗良 .中国庐江[引用日期2014-08-23]
- 32. 庐江县志 一级目录:第三十三章 人物 二级目录:第二节 人物简介 .庐江县志[引用日期2014-08-2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