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张蔚榛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河北丰润
- 出生日期
- 1923年10月5日
- 逝世日期
- 2012年7月14日19时45分
- 职 业
- 科学家
-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前苏联科学院
- 主要成就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工作单位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职 称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称 号
- 著名农田水利工程专家
张蔚榛人物经历
编辑张蔚榛个人简介
张蔚榛是中国著名的农田水利和地下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曾在北洋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历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副教授、教授、农田水利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60年出席中国文教群英会。专于地下水和土壤水渗流和溶质运移的研究。曾提出有关地下水非稳定流及农田地下水排水新的计算公式和研究方法。主持研究“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并获得成果。张蔚榛教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用渗流理论、饱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和溶质运移理论解决农田排灌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中取得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张蔚榛生平
张蔚榛,著名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教授、博导,1923年生于河北丰南。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51-1955年赴苏留学,获工学副博士学位。是我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开拓者,提出了完整的适应于不同大气条件、不同布置形式的农田地下排水系统计算理论和公式,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体系,在我国北方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为解决灌溉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近期又开展化肥流失对环境污染及其预报方法的研究。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国际灌排委员会排水专家组成员等职。
[2]
张蔚榛个人经历
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51-1955年赴苏留学,获工学副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蔚榛职务及兼职
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国际灌排委员会排水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3]
。
张蔚榛主要贡献
编辑张蔚榛教授认为开源节流是节水灌溉的重要措施,采用井渠结合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是开源的重要途径。
根据流域和或地区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判断地下水是否超采和地下水的超采量的方法。在年内和一定的时期内,地下水位可能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波动,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时段末地下水的埋深超过了时段初的平均埋深,这就表明地下水发生超采。时段初和时段末地下水储存量的差值即是地下水的超采量。在有长期的地区或灌区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的条件下,利用地下水位的变化资料判别地下水是否超采是最确切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流域和地区,也可用于灌区。
利用地下水可开采量和地下水的开采系数判别地下水超采的方法。地下水可开采量是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量)中通过水井开采可以利用的那部分水量,习惯上常将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开采系数求得地下水可采量。湿润地区或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灌区地下水的补给一方面来自降雨入渗,另一方面来自地表水的转化,因此,地下水的可采系数可以达到较高的数值(有时可达0.7—0.9)。
开采系数是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比值。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牵涉到多种因素,可开采系数选择又有很大的任意性,一些地区估算的地下水可采量往往过高,根据偏高的可开采量计算的开采系数过低,不能及时发现地下水的超采和采取防止超采的有效措施。另外,还有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耗用率和地下水开采量与地表水供水量比判断地下水超采;水资源的耗用率;灌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供水比等方法。
张蔚榛建立了正确的地下水资源概念,发展了地下水资源评估理论和水井计算方法。在农田地下排水设计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中国首先应用势能理论研究饱和和非饱和土壤水运行及溶质运移问题,取得了开拓性成果。
张蔚榛教授曾任国际粮农组织农业水技术传输(WATT)咨询组成员,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LAH)会员。作为世界银行国内专家参加评估新疆、甘肃、山西、河南等省多项水利工程项目。主编著作有《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参编高校教材有《农田水利学》。发表论文有“河渠影响下双层结构含水层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等。
张蔚榛学术著作
主编《地下水非稳定计算及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力学和土壤水动力》、《地下水文和地下水调控》、《农田水利学》等。
发表论文50余篇。
张蔚榛社会贡献
张蔚榛长期从事农田水利教学科研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水利技术人才。
70年代初提出华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应以浅层地下水开发为主的建议,对中国华北及其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起了重要作用。北方一些灌区,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也出现了水位持续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西北灌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下水的补给较少,且相当一部分还要消耗于非耕地的蒸发,维持天然植被的存活。为此张教授提出了判别地区或灌区地下水超采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对策
[1]
。
中国每年地下水开采量为1000亿立方米。“把该地老祖宗留下的水全部用完还不够”,在很多场合张蔚榛不断呼吁,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张蔚榛在中国首先利用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评价承压地下水资源,特别是对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最主要的参数之一--给水度的研究,提出了全新概念,是浅层地下水研究中的突破。推导的三元结构含水层单井实用计算公式,使水井水力学的计算方法更加系统和完善。在中国最先开展以势能理论研究包气带中水分运移规律,对估算田间作物耗水量、节水灌溉或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及渍害田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均有指导意义。
1989年由于他在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工程中做出的重大贡献,被国务院授予二级嘉奖。在农田地下排水设计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中国首先应用势能理论研究饱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及溶质运移问题,取得开拓性成果。张蔚榛院士是中国应用动力学观点研究溶质运移问题的倡导者之一,提出了沟间地下水淡化过程的计算模式,为中国北方受次生盐碱化威胁的灌区进行科学水管理提供了依据
[1]
。
张蔚榛获奖记录
编辑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开拓者;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二级嘉奖。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 参考资料
-
- 1. 一生奉献水与土——追忆水利学家张蔚榛院士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7-05-16]
- 2. 张蔚榛 .,[引用日期2013-11-22]
- 3. 张蔚榛院士 .武汉大学[引用日期2017-05-16]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