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罗沛霖从交通大学毕业;1939年按党组织决定来到重庆,历任重庆上川实业公司、新机电公司、中国兴业公司、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厂重庆分厂及天津无线电厂工程师、设计课课长等职。1952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带特荣誉衔哲学博士学位;1954年至1956年担任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第一副厂长;1955年至1956年兼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第十一研究所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担任北京工业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1963年至1972年担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科技司副司长;1969年被下放到河南叶县干校劳动;1972年重返电子工业部,继续任四机部科技局副局长;1973年参加负责组织“文革”后期第一个包括军事电子在内的技术发展规划会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担任电子工业部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88年受聘为机械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罗沛霖是创议人之一,他被选为首批院士和主席团成员;2011年4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1]
。
- 中文名
- 罗沛霖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天津市
- 出生日期
- 1913年12月30日
- 逝世日期
- 2011年04月17日
-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
-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 主要成就
-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性 别
- 男
罗沛霖人物生平
编辑1935年7月,罗沛霖从交通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学士,之后在广西南宁无线电工厂工作。
1936年1月,罗沛霖进入上海中国无线电业公司,参加大型无线电发射机等的设计研制工作。
1938年3月,罗沛霖进入中央军委第三局,在王诤和李强领导下工作,他参与创建了边区第一个通信器材厂,即延安(盐店子)通信材料厂,任工程师,主持技术和生产工作。
1939年,罗沛霖按党组织决定来到重庆,先后工作于上川实业公司电机厂(1940年1月至1942年4月),中国兴业公司电讯厂(1942年5月至1943年5月),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厂重庆分厂工务课副课长(1943年5月至1947年5月),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天津无线电厂设计课课长(1947年5月至1948年9月)。
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在红岩村接见了罗沛霖等三位原青年科技人员协进会的骨干人员。
1947年,党组织派孙友余向罗沛霖传达:全国解放在即,新中国建设需要技术人才,党组织决定罗沛霖赴中国国外实习或留学。在钱学森的建议下,罗沛霖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提出了入学申请。根据罗沛霖的科研业绩反映出来的学识素养,加州理工学院建议他直攻博士学位。
1948年9月,罗沛霖只身赴美,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系,他随身携带的仅是党的地下组织资助的500美元。鉴于他的优异成绩,学院给予他本学科最高的奖学金,授予他科尔学者的称号。罗沛霖还担任留美科技人员协会加州理工学院支会的负责人。
1950年9月至1954年1月,罗沛霖担任电信工业管理局技术处处长。
1951年至1953年,罗沛霖两度独自赴民主德国考察谈判,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联合工厂,即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并出任该厂总工程师兼第一副厂长。
1952年2月,罗沛霖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电工、物理和数学专业的特别荣誉衔(magnacumlaude)哲学博士学位,并当选为美国SigmaXi荣誉会会员。9月,回到北京,放弃了钱三强建议他去中国科学院的机会而进入了当时正在组建中的电信工业局,任技术处长。
1954年1月至1956年7月,罗沛霖担任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第一副厂长。
1955年1月至1956年7月,罗沛霖兼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第十一研究所主任(所长)。
1956年3月24日,罗沛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抽出参与讨论并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工作,任电子学组副组长,以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工业管理局及总局副总工程师,并兼任科研处处长和科技处处长
[7]
。
1957年,罗沛霖随聂荣臻率领的政府级科学代表团访问苏联,任电子学和通信顾问。
1958年,成立了包括罗沛霖在内的超远程雷达计划四人领导小组,由罗沛霖分工负责技术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1961年1月至1963年1月,罗沛霖在三机部第十总局工作。
1962年1月,罗沛霖担任北京工业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同年,参加全国科学技术规划工作会议,任电子学组(第15组)组长。嗣后参与主持制定中国又一个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的工作。
1963年,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成立,罗沛霖任科技司副司长(至1972年4月)。
1964年,应古巴政府格瓦拉的要求,中国政府派遣罗沛霖等考察古巴电子和自动化行业,以协助古巴制定发展电子工业规划。以罗沛霖为主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方案,向周恩来总理及电子工业部领导汇报,获得首肯。
1969年7月,罗沛霖被下放到河南叶县干校劳动。
1972年4月,罗沛霖重返电子工业部,继续任四机部科技局副局长(至1982年1月)。
1973年,罗沛霖参加负责组织“文革”后期第一个包括军事电子在内的技术发展规划会议。
1978年,国家科委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组成立,罗沛霖担任副组长。
1980年,罗沛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同年电子工业部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罗沛霖任第一副主任(至1986年1月)。
1989年5月,罗沛霖创导和主持了人工神经网络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导致了中国国内八个一级学会联合成立中国人工神经网络筹备委员会。
1990年,中国首届神经网络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罗沛霖任大会主席。
1993年1月,罗沛霖担任云南大学兼职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成立,罗沛霖是创议人之一,他被选为首批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和主席团成员。同年,重建电子工业部后,任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罗沛霖主要成就
编辑罗沛霖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1936年,罗沛霖承担当时高压直流电源(供10kW广播台用)设计,创造了电源变压器、声频变压器和带叠加直流的扼流圈的统一设计理论方法,在194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第十届年会上宣读。
1938年,罗沛霖在延安艰苦条件下,率先设计使用了波段开关。他研制了多种电子元件,并领导边区通信器材厂技术人员生产了60多部7.5瓦电台,支援了抗日战争。
1942年,罗沛霖在重庆主持设计与制造的车床,精度已和美国当时的SOUTHBEND车床接近。1944年,他创造了逆电流稳压电路并作出了理论分析,论文发表在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学报。罗沛霖在美学习时,受当时高压电工名家索伦森教授推荐,承担了交流发电机理论研究,独立发现并阐明了永磁激励凸极交流发电机加载后电压上升的异常现象,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得到实验数据的验证。
1950年,抗美援朝时,罗沛霖发现苏援骨干电台性能、数量不能满足部队急需。自制报话台,又只有束射功率管可用;而参照加拿大产品设计,采用聚束极调制,调制度低,通信距离短。采用了罗沛霖建议,改用栅极调制,解决了这个难题。栅极调制可达全幅调制,但难于调整,难保线性。又用了他创造的简易激励调整电路和配套的简易调整方法,完成了任务。至后来自制五极发射管成功之前,供应前方以千台计。
1951年到1953年,罗沛霖负责引进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制造企业,并参与工厂设计,以后为建厂技术总负责人。指导并参与了中国第一台超远程雷达和第一组大、中、小型系列电子计算机联合研制的启动工作。在学术与技术方面,对雷达、信息理论、电子电路、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电机、电器、工艺评估方法学、经济财政数理分析以及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等有创造性成果
[10]
。
1962年,罗沛霖在中国电子学会首届年会上宣读了《雷达检测理论的若干涵义》的论文。他率先用χ平方统计分布的原理,独创性地指出了“在目标呈现起伏时,非相干积累更优越,应与相干积累适当配合使用”的结论,这个见解在学术界起初引起了争论,但很快得到了认同。事实上这是从另一个方向从理论上证明了频率分集和频率捷变抗目标起伏的机理,为开展新雷达体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964年,罗沛霖建议召开并主持了微型化会议,启动了电子工业微型化和微电子的发展,在会上他预见到电子计算机不久可以放在口袋里。他对电子工业部门启动计算机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他从干校回到本职工作后,又首先把电子计算机、微电子、光纤技术、光电子技术、雷达新技术、卫星通信等作为工作重点,起了重要促进作用。以后他又不失时机地指出微处理器、光纤、光盘是80年代发展电子的三个重要新因子。1987年他访美期间,注意到人工神经网络这一新兴学科,回国后即宣传人工神经网络与知识工程。
20世纪70年代,罗沛霖主管系列化计算机项目时开始思考:计算机逻辑原理已十分完备,何以还要用笔算法设计运算单元。1979年,罗沛霖在《计算机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他在计算技术方面的独创性的论文:《直接及亚直接判决逻辑的多位加法器,或无进位链的加法器》,探讨了加法逻辑速度的理论极限。1980年,在《中国科学》上(合作)发表了《超高速二进多位加法硬件算法》的论文。1987年,又提出了有关高速乘法器的论文,为此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以期在高清晰度电视图像的实时压缩方面有所应用。
在1978年电子科学技术规划会议(长沙)和1982年中国电子学会第三届年会中心发言中,罗沛霖都描画了电子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他还研究产业革命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引出印刷机导致文化产业革命和电子、光电子导致文化领域新产业革命的新概念。他更进一步引出由于电子、光电子的发展,未来社会将是文化牵引经济的历史时期的新论点。特别是联系到“信息高速公路”的讨论,正在引起社会上的注意,他已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讲话,并在中国国外宣讲,还被收入几种重要的论文集。
罗沛霖把通信、电子、热动力工程中的卷积积分和热平衡等方法移植用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财政问题,先后发表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战略决策的数理优化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0年1期),《用工程分析方法讨论国家财政问题》(《世界经济调研》,1982年7月),首次提出了把社会总消费和总积累从数理上联系在一起的基本方程式,发现了全国财币缺额恒等于消费市场缺额这一规律。
罗沛霖从当前中国实际出发,总结欧、美、苏、日科技、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了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工业摇篮的西欧与后进赶先进的美、日的差别及其中的规律。他指出中国要重视基本科学还必须更加重视现场技术、基本技术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先后发表了学术性论证文章。第6届全国政协委员茅以升、钱三强、徐驰、侯祥麟等83人签名的“关于加强对第一线工程技术界的重视的意见”,他是创议者和起草人。他的观点和学术论证表述在他在《科学学研究》1984年文章和1992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的会议论文集中
[8]
。
- 学术论著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3.04 | 《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 | 侯祥麟,罗沛霖,师昌绪口述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2006.05 | 《院士讲坛 信息电子技术知识全书》 | 罗沛霖主编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3.11 | 《罗沛霖文集》 | 罗沛霖著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1996.12 | 《新产业革命与信息高速公路》 | 罗沛霖主编 |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1991.02 | 《德汉工程词典》 | 罗沛霖,李远主编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91.12 |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评论 1986-1990》 | 罗沛霖,冯世章主编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期刊论文
罗沛霖. 关于科学技术创新的几个论点[C]// 中国科协年会. 2006.
罗沛霖. 科学技术发展的十五个论点[J]. 中国科技信息, 2004(19):5-6.
罗沛霖. 我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若干看法[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04, 1(1):14-22.
罗沛霖. 信息时代的来龙去脉和后因特网时期[C]// 中国科协学术年会. 2003.
罗沛霖. 谈国防电子和信息技术[J]. 国防科技, 2001.
罗沛霖. 进行微电子开发建设应将微电子设备放在首位[J]. 科学新闻, 2000.
罗沛霖. 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言[C]//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技成果转化学术会议. 1999.
罗沛霖. 当代新产业革命与文化发展牵引经济的未来社会(上)[J]. 科学中国人, 1999(8):3-4.
罗沛霖. 跨21世纪的信息、电子与知识经济[C]// 全国数据通信学术会议. 1998.
罗沛霖. 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技术是新的文化领域产业革命的必经之路[C]// 全国多媒体与高速信息网络大会. 1995.
罗沛霖. 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与文化领域新产业革命[J]. 今日电子, 1995(1):26-27.
罗沛霖. 关于电子技术革命跨世纪时期的形势[J]. 应用科学学报, 1993(3):189-198.
罗沛霖. 跨进21世纪的文化信息技术系统[J]. 中国科技论坛, 1991(2):29-32.
罗沛霖. 论“大信息业”[J]. 电信科学, 1985(1):4-8.
罗沛霖. 从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探讨我国科学技术体制改革[J]. 科学学研究, 1984(1):12-19.
罗沛霖. 漫话信息技术[J].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84, 2(5):46-46.
罗沛霖人才培养
罗沛霖多次参加主持编制国家科技规划的电子学部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主持中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国产最早系列化电子计算机研制的技术工作及组织工作
[8]
。
罗沛霖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0] |
1994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1] |
2000年度 | 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 |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建会百年纪念勋章、终身会士 [10] |
罗沛霖社会任职
编辑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62年04月— |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常务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理事,荣誉会员 |
1965年01月—1975年01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5年01月—1978年01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78年01月— | 国家科技委电子科学技术学科专业组副组长 |
1978年01月—1983年01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79年01月— | 中国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 |
1979年01月— | 中国计量与测试学会副理事长,荣誉理事 |
1979年01月— | 《中国科学》编委 |
1979年01月— | 《科学通报》编委 |
1980年01月— | 国家科技委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 |
1980年01月— |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荣誉理事 |
1980年01月— | 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 |
1980年—1988年 | 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6年转荣誉委员) |
1982年01月— |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选委员会顾问 |
1983年01月—1988年01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4年01月— |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
1985年01月— |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
1985年01月— |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北京分部主席 |
1986年01月— |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电子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顾问委员 |
1988年01月—1993年01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9年01月— | 中国人工智能协会第三届理事会顾问 |
1992年01月— | 全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评审委员会委员 |
1994年— |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
1995年01月— | 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
1996年01月— |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
中国计算机学会荣誉理事 | |
第一、二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计算机学科组组长,电子学科组副组长 [8] | |
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等校名誉教授 |
罗沛霖个人生活
编辑罗沛霖的父亲罗朝汉是中国早期电信界知名的耆宿,他和罗沛霖的舅父孙洪伊在天津设立了天津电报学堂(1904年—1934年),这是中国北方最早培养电讯人员的场所。罗沛霖的母亲孙云有《梦仙诗画稿》行世。父亲罗朝汉则以墨绘竹兰石及文物鉴赏知名于北京
[11]
。
罗沛霖人物评价
编辑罗沛霖主持电子工业标准和计量数十年,为保证产品质量作出了贡献。罗沛霖终生以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要求自己。他勤于学新、创新,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座右铭。自学的习惯帮助他至今不断吸取新知识。他长期承担着技术行政管理工作。但并不忘记利用暇时,做创造性工作
[8]
。(光明日报评)
罗沛霖后世纪念
编辑- 罗沛霖院士诞辰105周年
2018年7月11日,为纪念交通大学1935届电机工程学院著名校友罗沛霖院士诞辰105周年,同时庆祝中国第一个电气工程学科——交通大学电机工程设立110周年,“行有则 知无涯——新中国电子工业奠基人罗沛霖院士生平展”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开幕
[5]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罗沛霖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19-01-09]
- 2. 两院资深院士罗沛霖:知无涯 行有则 .科学网[引用日期2019-01-10]
- 3. 罗沛霖 | 电子学与信息学家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引用日期2019-01-10]
- 4. 知名校友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西安交通大学[引用日期2019-01-10]
- 5. 钱学森图书馆推出“行有则 知无涯——新中国电子工业奠基人罗沛霖院士生平展” .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07月11日[引用日期2019-01-12]
- 6. 西电电子信息专业主要创始人——两院院士罗沛霖 .西电新闻网.2010-02-04[引用日期2019-01-12]
- 7. 记我校校友 两院院士罗沛霖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引用日期2019-01-12]
- 8. 光明日报:为中国电子事业作出奠基性和开拓性贡献的罗沛霖 .中国科学院.2005-12-19[引用日期2019-01-12]
- 9. 两院资深院士罗沛霖逝世 享年98岁 .中国科学院.2011-04-22[引用日期2019-01-09]
- 10. 院士信息 > 已故院士名单 罗沛霖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2019-01-12]
- 11. 深切缅怀著名电子学与信息学家罗沛霖 .网易新闻.2011-04-27[引用日期2019-01-12]
- 收起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