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印佛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常印佛,1931年7月6日出生于江苏泰州,矿床地质学家和矿产地质勘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2年常印佛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64年以前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工作;1965年被地质部先后派往越南和阿尔巴尼亚从事援外地质技术工作;1978年以后供职于安徽省地质局;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首任院长;2010年被聘为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常印佛长期致力于矿产地质勘查和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过多项大型勘查和科研项目。 [2] 
中文名
常印佛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泰州市
出生日期
1931年07月06日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
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    别

常印佛人物经历

编辑
常印佛
常印佛(2张)
1931年7月6日,常印佛出生于汀苏省泰兴县城 [3] 
1936年9月,就读泰兴县襟江小学幼儿班,后因出麻疹而退学在家。
1937年,日军侵华,社会动荡,没有稳定的教育环境,留在家里由母亲辅导,为时4年。母亲熟悉教育,除教授知识外,更严格要求其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生活习惯,并鼓励其立大志,做大事。
1940年1月,泰兴沦陷,原国民党的游击部队忠义救国军驻泰兴的头目蔡鑫元在日军的扶持下建立伪政府。亲历了日铭心,立志改变国家贫弱受辱之局面。
1941年9月,入读宋介之私塾,毕业时发放毕业证,可以升入初中。此间,在家随私塾先生学习古方,读完《孟子》《论语》等经典。了解到乡贤地质学家丁文江与采矿学家严爽的事迹,产生了将来从事地质学的向往。
1943年9月,入读泰兴县私立延令中学,获得奖学金名额。
1944年9月,放弃泰兴县私立中学奖学金,转学至扬陋学塾读初二。
1946年3月,转学至国民党政府所办的泰兴县立中学,扬陋学塾并入其中。6月,初中毕业.报考了省立镇江中学、镇汀私立京江中学和国立中央大学附属中学,皆被录取。9月,因中大附中尚未从抗战后方迁回,且归期未定,常印佛先入读镇江中学。11月,中大附中迁回潮京后,到南京报到。
1949年1月,因南京为国共两党争夺焦点,为避战祸,一度想转学至上海。4月21日,与同学至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和交通部,发现人员早已撤离。8月13日,参加北大、清华、南开大学联合招生考试。第一志愿报清华大学地学系,第二志愿北京大学地质系,第三志愿是清华大学水利系。后被清华大学地学系录取。9月,到清华大学报到,学号为38743,专业为地质学。当时清华大学地学系有地质学与地理学两个专业。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0月,与同学一起随袁复礼至张家口,下花园和宣化龙烟铁矿实习。
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宣传活动,至北京环卫局,同二三十个工人一起,白天有时参加劳动,晚上座谈,前后一周。在杨遵仪带领下,至唐山开滦煤矿实习。
1951年暑期,赴浙江杭州、江山、常山一带野外实习。在校期间亦常至北京西山野外实习,当天来回,如红山口、鬼见愁、杨坊、周口店等地。
1952年1月,参加“三反运动”。3月,参加知识分子改造运动,被定性为“忠诚老实”。6月,从清华大学毕业,暂留北京。8月10日,参加地质部成立大会,会后常印佛被告知分配到铜陵321地质队。离京前拜访了两位领导、地质学家谢家荣和孟宪民。9月,南下至南京,拜见老地质学家侯德封,随后赴安徽铜陵铜官山。当月被安排至郭文魁与沈永和各自负责的矿段中做钻探地质编录工作,此间在郭宗山率领下,和冯钟燕参加了参加了青石山矿段的普查和1:2500填图工作。10月18日,随陈庆宣出发至贵池做地质普查填图工作,直至12月17日返回铜陵。此间,填制了贵池地区1:5万地质图3幅,含计调查面积1200平方公里,编写了贵池地质普查小结,发现铜山一带铁帽、炼渣、古掘迹和黄山岭(血水窝)铅锌矿。
1953年3月,随李锡之进行贵池铜山、安子山普查评价工作,测制1︰1万地质图并施工槽探,预测铜山铁帽下有矿体,建议详查。夏季返回铜官山。8月,独立带小组到繁昌做地质普查。秋季,由实习员转正为技术员。10月,回铜陵参加编写《铜官山铜矿地质报告》(中间报告性质)负责编制图表和储量计算。
1954年年初,铜官山铜矿中间报告编写完毕并上交,郭文魁调离321地质队。参加地质部召开的全国有色金属专业会议。3月,到江北的湖东(现称枞阳)做普查,填制2幅地质图。7月,编写完成《湖东地质普查小结》。7月,到庐江石门庵做矿床评价。10月,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决议,把铜官山中间报告与补充报告合成一份最终报告,12月组成报告编写组,具体工作交由常印佛负责。
1955年2月,到铜官山开始编写《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地质勘探报告》。6月,报告完成上交。7月,调至南京地质部华东地质局,被分配到地质矿产处,负责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技术管理工作,在时任华东地质局副总工程师严坤元领导下工作,受益良多。
1956年6月,离开华东地质局,到中苏技术合作扬子江中下游铜矿普查队(374队)工作,作为中方总地质师李锡之的主要助手。6-7月间与杨育才队长陪同苏联专家根·谢·耶果罗夫去铜陵,枞阳踏勘选点。8月,对安徽青阳田埂东山铜矿做远景评价,并与谢显明、惠胜恩、刘兆连、吴国瑜一起编写了评价报告,10月28日上交。秋季,工资改革中晋升为工程师。12月,带队同谢显明、刘鸿禧、李矩孝、甄维藩、宁庆涛等至湖北房县宋洛河区和竹山花竹溪——擂鼓台铜矿点做路线调查。
1957年1月,野外调查归来,开始室内工作,撰写调查报告。3月,鄂西北调查报告完成。7月1日,协助魏文开(374队二分队技术负责人)编写完成《安徽铜陵顺安狮子山铜矿远景评价报告》。12月,调铜陵321队,任技术负责人。
1958年,对狮子山铜矿继续勘查,证实东、西狮子山均为有工业价值的铜矿床,并相继进入勘探阶段。春季,经过对铜陵凤凰。山地区药园山矿床物探详查的工作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后,通知分队技术人员布置钻孔开始打钻。春季,接待中科院地化所欧阳自远来铜陵研究的卡岩铜矿中铂族元素分布问题。4月,安徽省地质局成立,321队归安徽省地质局领导。4月28日,在“反右”运动中,被定性为“中左”。夏季,派321地质队1分队(分队部驻狮子山)人员开展铜陵市鸡冠山铁矿普查。7月,参加安徽省地质局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布置落实“大跃进”运动的具体措施。8月4日,安徽省地质局决定,321队与大通地质队合并,合并后仍为321队,除铜之外,开始承担煤和锰的勘查任务。8~9月间,374队撤销,其在青阳、贵池、东至一带之分队合并于321队,此时321队工作范围包括安庆地区四县以及芜湖地区繁昌、南陵的一部分。皖南各县成立自己的地质队,321队派出技术人员到所承担的铜陵,青阳,贵池,东至四县支持当地的地质工作。10月,随321地质队总部,从铜陵搬到贵池。10月,派出321队普查小分队评价青阳县峙门口硫铁矿。10月,参加新设立的安庆地区地质分局工作会议,会后随分局领导去枞县及其与桐城、怀宁接壤地带考察“大跃进”开始后的地质工作。12月,地质工作因“大跃进”而出现质量严重下降,常印佛就此种情况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321地质队2分队与贵池县地质大队对贵池六峰山地区华督岭铁帽进行检查,编写了《六峰山铁矿普查报告》。
1959年3月,安徽省地质局召开干部扩大会议.会上将常印佛关于提高地质工作质量的报告印发,并作通报表扬。9月,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做了第一个探索性的研究,题目为“铜官山矿床的勘探类型”。通过搜集开采坑道的资料,把它与打钻时的矿体形态和数值进行对比,探讨采矿前后变化,对该矿床主矿体的勘探类型和勘探网度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对勘探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321地质队3分队(分队部设凤凰山)发现药园山矿段半隐伏的二号主矿体,常印佛组织力量加速勘查,由普查转入详查。10月,参加地质部在贵阳召开的全国多金属矿床地质会议。
1960年2~9月,在“点面结合”思想的指导下,组织力量对黄山岭铅锌矿~号、二号矿体进行勘探。此工作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而中断。9月,指导3分队编写完成《安徽省铜陵金山冲铜矿床评价报告》。被任命为321队总工程师。接待地质科学院矿床研究所闻广,进行凤凰山岩体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并派人参加配合。接待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邵跃,来狮子山进行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
1961年,组织力量对凤凰山铜矿区药园山矿床进行勘探。开始研究铜陵地区的控矿规律。后来发现隐伏基底断裂制约和控制了铜陵矽卡岩铜矿带,铜矿形成受两组不同方向的基底断裂制约,其中一组近东西向的断裂带控制了整个铜陵地区的岩浆一成矿活动,为该地区最主要的也是基本的控矿构造。12月,开始主持在321地质队开展铜陵地区1:5万普查一测量任务,铜陵是地质部在全国布置的4个试点之一。地质部后来将铜陵经验推广到全国,并要求编写1:5万普查一测量规范。基本完成鸡冠山铁矿的勘探工作。结束对天鹅抱蛋山硫铁矿的普查和初步勘探野外工作,发现矿石金量较高,同时含砷,证明是一个硫、金、砷共生矿床。
1962年7月,提交鸡冠山铁矿评价报告。接待水文地质专家朱学稳来队考察研究。开始着手准备编制狮子山详勘报告,调集力量,进行坑道编录,各类实验研究,资料复查等多项工作。
1963年,主持并组织周作祯、黄广球、阎如燧、汪德铺、杨成兴、陈训雄、黄许陈、张兆丰等二三十名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安徽铜陵狮子山矿区东、西狮子山铜矿床地质勘探报告》,报告中写入了对铜陵地区控矿规律的研究成果,计算了工业储量,并于年底前全部印制完毕提交。接待物化探所化探专家李善芳、朱炳球、金仰芬等人来队进行方法试验研究。
1964年年初,率321队地质科综合研究组先行搬到凤凰山,支援勘探工作,并着手凤凰山勘探报告的编写准备工作。二季度,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组织对狮子山勘探报告审查,冶金部南昌设计院提出了一些超过规范标准的要求,引发了一场争论。储量委员会未采纳,仍通过了报告。事后地质部地矿司通知把狮子山报告复印多份,发各省有详勘任务的单位作为样本参考。第二年恰逢设计革命化活动在全国推开,南昌设计院在大冶会议上还对此作了自我批评。接待物化探所物探专家钱宁等来队作方法试验研究。7月,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安徽省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学术年会。11月,安徽省地质局组成“凹清”工作组,由局长滕野翔率领进驻321地质队进行“四清”运动试点。向321党委、队部写报告,要求加强钻机岩芯编录工作。
1961~1964年间,接待了来自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地质部华东地质矿产研究所、地科院水文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和院校来队开展科研工作。
1965年1月,地质部决定借调常印佛赴越南做地质援助工作。3月,在地质部集中学习、培训。4月,启程赴越南’从北京乘火车前往河内,路过长江时,赋诗两首。12月,在《中国地质》上发表“某区内生矿化作用的几个问题”一文,总结了对铜陵地区成矿作用和控矿规律的研究成果。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家庭受到冲击,汪德镛被派到安装队上劳动。地质部援越项目增加,成立了援越地质大组,常印佛被任为其下老街铜矿专家组负责人。
1967年年中,回国休假,接触到“文化大革命”实际运作情况,对运动有进一步认识。
1968年,在担任援越老街铜矿组负责人期间,在成矿研究方面获得新的认识,在扩大找矿远景方面具有指导意义。10月,提前完成援越任务并回国休假待命,在321地质队,主动提出到钻机上参加劳动。
1969年春季,根据老鸦岭勘探进展情况,提出在合适部位,探索更深层次类似铜官山和新桥石炭系层状铜矿的建议,得到当时队上革委会生产组地质小组负责人的赞同,4月开始施钻,进行深部探索。5月,地质部正式通知常印佛援外项目完成。321队安排其担任革命委员会生产组“地质负责”
1970年年初,接到地质部通知,将赴阿尔巴尼亚参加地质援外工作。3月,在地质部集中学习。4月,启程赴阿尔巴尼亚。在援阿地质大队担任技术负责人工作,除协助大队长掌握全队各项目外,另外承担具体的铜矿区域地质工作。援阿期间,每年回国探亲一次。
1971~1973年在援阿期间,直接负责米尔迪塔铜一铬成矿带铜矿成矿地域条件和规律的研究,将当地的一种铜矿划分为不同亚类,探明其相互关系和找矿方法,并在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
1974年7月,完成援助阿尔巴尼亚工作并回国。暂留北京,筹备到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去考察地质情况的工作。10月,到墨西哥和秘鲁考察,为期3个月。考察了两国斑岩铜矿地质条件及墨西哥盐丘型自然硫矿成矿条件。
1975年1月,从秘鲁回国,编写考察报告,在地质部地矿司组织的全国范围的汇报会上作报告,推广考察成果(两国斑岩铜矿的成矿条件和找矿经验)。6月,被安排到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筹备处,为我国首次参与这一国际学术活动进行组织论文的编写、评审和印制等筹备工作,筹备处由许杰副部长分管。在孙殿卿领导下工作了一年多时间。
1976年9月,到天安门广场参加毛泽东追悼会。9月下旬,回到安徽,到321地质队担任原来的工作。
1977年3月18口,全圈科学人会表彰321地质队“在我国科技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9月,调到安徽省地质局工作。秋,到庐山做地质考察。
1978年9月,与郭文魁、黄崇轲合作,在《地质学报》第三期上发表论文“我国主要类型铜矿成矿和分布的某些问题”。9月,参加第二机械工业部、冶金部、地质总局组织的赴澳大利亚地质考察团,为时近1个月。10月5日,被任命为安徽省地质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严坤元。10月8日,到达澳大利亚悉尼机场。11月11日,考察结束后回国。地质部成立规划院,开展全国性的成矿区划工作,常印佛负责安徽省成矿区划。
1979年1月15日,在北京与清华大学同学聚会。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出席表彰大会。
1980年2月28日,任安徽省地质局副局长。4月29至5月8日,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在浙汀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常印佛派助手参,并代为宣读了关于“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矿体与岩体和容矿岩层的关系,把这类矿床归纳为3个不同型式,层控式即为其中之一。7月5日,安徽省地质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常印佛为副主任。9月,随孙大光、程裕淇赴西北三省区(新疆、甘肃、青海)考察,同行者有朱训、孙隆椿、汤中立、张仲竹和张涛。
1981年4月,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牵头,湖北、江西、江苏地矿局及上海地质中心共同承担的“长江中下游铜铁硫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远景区划”项目启动,四省一市分片协作。此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安徽省地质矿产局总工程师的严坤元、常印佛。区划工作实际由常印佛主持。
1982年4月,陪同罗马尼亚国务秘书、地矿部副部长马里安,勒杜斯库一行三人到铜陵进行地质考察。5月9日,参加321队成立30周年和荣获“国家功勋地质队”祢号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改任安徽省地质局总工程师。
1983年1月,与刘学圭合作在《矿床地质》1983年第一期上发表“关于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以安徽省内下扬子坳陷中一些矿床为例”。以文字形式公开提出“层控式矽卡岩”类型矿床。将矿床的内生和外生作用狗机地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东部地区的成矿特色。11月1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膈改弘为“安徽省地质矿产斥刁”。
1984年5月,参加第三届矿床会议,介绍材料《铜陵地区铜矿的找矿工作》。指出铜陵地区位于下扬子台坳的中段,铜矿床主要为矽青岩型,并见有不太标准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矿按其就位机制可分为:层控式、接触式、角砾岩筒式及裂隙式。
1985年1月,在《中国地质》上发表“铜陵地区铜矿的找矿工作”。6月,地质部在太原召开固体矿产普查会议,由时任地质部副部长温家宝与张宏仁主持会议。常印佛在这次会议上介绍在安徽的找矿工作经验,做了“安徽安庆一铜陵一带铜矿普查工作的发展和展望”的发言,提出“立体调查,深部找矿”的理念,采取立体填图的方式,进行深部找矿,更多地依靠新技术和新方法找矿。9月17日,参加武汉地质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地矿部第二期省局总工程师进修班”学习。12月15日,学习期满,获结业证书。《安徽省志·地质矿产志》开始编撰,常印佛任副组长。至1988年完成。
1986年,“七五计划”开始实施,与翟裕生一起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江中下游铜铁等隐伏矿床预测研究”。12月,主持的第一批三十项跨省成矿远景区划项目之十《长汀中下游铜铁硫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远景区划》出版。因在冬瓜山矿床的发现中做出贡献,获地质矿产部成果奖一等奖。
1987年7月,参与的“长江中下游铜硫金银资源重大发现与个旧一大厂锡矿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远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常印佛为主要获奖人之一。8~9月,率领地矿部综合地质考察代表团赴瑞典进行综合考察和商谈项目,双方初步达成了两个项目的合作协议。10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陪同地质部长朱训视察指导321地质队工作。地质部拟调常印佛担任地矿司司长,常印佛婉拒,留任安徽。
1988年2月,与刘湘培(第一作者)合作在《地质学报》发表“论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6月,作为地矿部代表团成员赴巴西、阿根延参观考察。7月24日,经国家人事部批准为1988年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8月,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长江中下游铜铁硫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区划”项目主要获奖者(第一得奖人)。9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1988年度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1月8日,出任安徽省地矿局高级监察员。
1989年2月17日,参加安徽省地矿局召开的找矿重大突破咨询小组会议。2月23~27日,出席地矿部在北京召开的地矿工作会议。8月,考察指导腮东磷矿工作。9月12~16日,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在青海西宁召开。与刘湘培、吴言昌合作完成的论文“铜陵层控(式)矽卡岩型铜矿的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由吴言昌在会上宣读。论文指出层控式矽卡岩型铜矿是铜陵地区最主要的铜矿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有利岩层控制。将层控式矽卡岩型铜矿成因类型分为以内生作用为主,以叠生作用为主和以改造作用为主三类。根据不同成因矽卡岩型铜矿床的共生组合特征,建立了两个主要的层控式矽卡岩型铜矿成矿模式,即铜官山式和狮子山式。它们对指导找矿和矿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月28日,参加安徽省地质学会30周年学术会议,常印佛作为理事长作学会30年工作报告。
1990年5月29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成立“找矿信息子系统”咨询组,常印佛任组长。
1991年4月23日,《安徽省矿床发现史》编写领导小组成立,常印佛任副组长。4月29日,参加长江中下游重点片协调领导小组会议。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月,与刘湘培、吴言昌共同撰著的《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由地质出版社出版。这项工作是对“六五”~“七五”计划期间皖苏赣鄂四省成矿远景规划工作的成果总结,其基础是1986年的区划报告。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11月,到美国作地质考察,考察了亚利桑那州、犹他州和美国地质调查所。主持八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郛豫皖苏沿江及邻区铜金等矿产勘查与评价研究”。
1992年2月18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建立《安徽地质》编委会和编辑部,常印佛任副主任,兼任总编辑。3月8日,安徽省地矿局成立科学技术领导小组,常印佛任组长。4月20日,参加第六次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获得中国科学院颁发的学部委员证书。4月25日,参加江泽民主席与科学家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著名物理学家王大珩,向党和国家呼吁要成立中国工程院。5月,参加安徽省科协五次代表大会,并作发言“关于安徽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浅见”。此次会议上,当选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8月,赴日本参加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入《当代中国自然科学学者大辞典》。12月25日,任安徽省矿产资源对2010年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论证工作小组技术顾问。
1993年7月26日,抵乌鲁木齐,后转阿舍勒、哈拉通沟等矿区考察。8月9日,任《安徽省矿床发现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改任安徽省地矿局咨询组长。
1994年6月,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参加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
1995年参加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增选工作,选出第一批新院士。先后赴胜利油田和兖州煤田考察。
1996年5月,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分别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接见。6月,与董树文合作在《火山地质与矿产》发表“论中一下扬子‘一盖多底’格局与演化”。7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视察安徽,常印佛与其他院士在合肥受接见。8月,被录入《清华人物志》第四辑。8月4~14日,随安徽省代表团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陪同国外部分与会学者分别受江泽民和李鹏接见。10月1日,参加三峡库区地质环境暨第二届中日地层环境力学国际学术讨论会。11月,《中国矿床发现史·安徽卷》出版,常印佛任编委会副主任。
1997年1月下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6个学部共10位院士及5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滇西澜沧江流域和四川攀西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就资源合理利用、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考察交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9月12~18日,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9月,参与提出的“关于加快攀西地区发展的建议”,“关于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的建议”被编入《中国科学院院刊》第五期。
1998年2月9日,《安徽地质》编委会组成人员调整,常印佛任顾问。3月,《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常印佛淘作者之一。本书即“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产预测研究”的成果。4月8日,登门拜访严坤元,祝贺其九十诞辰,并致以崇高敬意。6月3日,参加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7月,与吴言昌(第一作者合作)在《地学前缘》发表“关于岩浆矽卡岩问题”。8月,被录入《中国地质矿产年鉴》。11月25~28日,参加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12月,到武汉参加院士建议活动,参与提出的尽快启动“非传统矿产资源发现与开发基础研究”建议(3)收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1998年第12期。
1999年2月4日,安徽省地质学会举办大型学术报告会,常印佛与徐树桐、李曙光、汪家权等4名专家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3月,在《地学前缘》发表“初论安徽沿江地区成矿系统的深部构造一岩浆控制”(吴言昌为第一作者)。8月,被选入《安徽省志-人物志》。
2000年4月30日,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6月9日,参加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
2001年8月19日,与卢荣景、岳书仓一同到326地质队等地调研指导工作。9月,参加咸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会议,游览都江堰等地。
2002年8月1日,在西安召开的第七届全国矿床会议上,陈毓川宣读了由陈毓川,常印佛,郑绵平署名的会议论文,该论文“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实现可持续供应的对策”发表在《矿床地质》第21卷增刊。10月15日,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中国地质工作5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首任院长。
2003年,参与提出的关于加强“粉煤灰和冶金炉渣生产新型水泥——凝石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技术研究”的建议(27),收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第14期。2004年,指导的两个项目“大型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和找矿信息研究”和“大别一台湾地质走廊带成矿四维结构研究”接近尾声,进入撰写研究报告阶段。筹划将所获安徽省。重大料技成就奖”的部分奖金用于研究的项目。
2005年4月,受聘为安徽省人民政府技术顾问。4月17~18日,安徽省地质学会主办的“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常印佛参加大会并做了主题学术报告。
2006年,受聘安徽省地质局首席科学顾问,指导地质找矿工作。
2007年3月29日,在安徽省地矿局地质工作交流研讨会上,就“加强地质工作,早日实现地质找矿、服务领域、走出去”主题,做专题发言。4月,《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陈毓川,常印佛裴荣富等任总主编,其中第13章由常印佛参撰,地质出版社出版。7月,在深部找矿思想的指导下,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在庐江泥河发现大型铁矿,埋藏深度已经在600米以下。泥河铁矿的发现证明深部找矿潜力巨大,对全国地质工作的找矿思维和政策起到了推动作用。9月26日,在国土资源部于合肥召开全国深部找矿工作研讨会上作“关于深部找矿的思考和立体填图的建议”报告。会后,国土资源部提出了找矿工作“向深部进军”的口号。10月26日,回泰兴参加丁文江120周年诞辰纪念会,参观丁文江故居。11月,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会议。
2008年2月24日,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选举常印佛为会长。11月6日,在《中国黄金报》发表“安徽地质找金尚需科学规划”。
2009年9月,到六安考察指导地质工作。
2010年3月31日,受聘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8月26日,参观世博会。9月,《岩石学报》出版矿集区深部探测专题,纪念常印佛院士80诞辰(虚岁),以及他在这一领域做出的贡献。9月12日,参加沉积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暨刘宝瑁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庆祝会。
2011年,参与完成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典型矿集区深部结构探测——SinoProbe-03年度进展综述”在《地球学报》第三期发表。4月,参加在合肥召开的香山会议,并作报告“复合成矿与构造转换——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4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庆祝会。5月29日,合肥市科技馆举行清华百年校庆(安徽)庆祝盛典,常印佛作为清华校友参加。7月5日,参加“全省地质找矿与科技工作座谈会”。7月6日,参加“常印佛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庆贺座谈会”及80华诞宴会。9月初,参加在吉林举行的地质工作会议,考察了大黑山钼矿等矿区,游览了长白山天池。9月19日,在西安考察院士候选人。9月20日,游览陕西华清池、兵马俑、世界园艺博览会。10月23日,秦岭东段陕西汉南找矿突破研讨会野外考察。10月24日,秦岭东段陕西汉南找矿突破研讨会。11周19日,参加。庆祝江苏省地质学会成立50周年暨学术报告会”。
2012年5月9日,参加“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参加“铜陵地区找矿突破座谈会”并作发言。
2013年4月16日,回泰兴,考察泰兴市襟江小学,泰兴中学并题字。6月,为安徽省地质局环境监测站30周年题字。7月12日,考察云南鹤庆北衙金矿。10月,赴京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议论坛,并在会上作“也谈‘接地气’:勘查一线侧面观”的报告。

常印佛主要成就

编辑

常印佛科研成就

  • 矿产勘查研究方面
1952年他参加了地质部321队由郭文魁院士主持的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勘探工作,随同陈庆宣院士从事外围区域普查,该项工作找到了贵池铜山铜矿和黄山岭铅锌矿,经后续工作证实均为中型矿床,已被开发利用。他参加了1953年铜官山"中间"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又负责编制了1955年的"最终"地质报告,这两份报告都是矿山和冶炼企业首期建设的地质依据。
1957年以后,常印佛负责铜官山外围地质勘查项目的技术工作多年,该项目系统地开展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找矿、勘探和地质研究,发现和探明了一批铜矿产地,包括狮子山和凤凰山等大型或大中型矿区在内,大幅度地增长了储量,开拓了新的找矿前景,为铜陵有色金属熔炼基地的扩建提供了资源保证。与此同时,通过沿江各省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铜矿带,而该带的矽卡岩型铜矿也成为我国重要的铜矿类型,明显地有别于该类型在世界范围铜矿中处于次要地位的状况,构成中国矿床和勘查工作的一个特色,常印佛是其中做出重要贡献者之一。在此期间,他还组织实施了我国最早的一幅(铜陵幅)1:50000地质调查,大大提高了这一成矿远景区的地质研究程度,在地质部后来推行这项措施中起到积累经验和带动作用。在总结一些典型地区找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1985年他在地质部太原普查会议上提出了普查工作历史发展三阶段的划分方案和在重要远景区开展立体地质制图的建议,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1988年在铜陵和大冶进行立体制图试点,虽因经费不继而中掇,但已初步显示了它在深部找矿中的意义。
  • 矿床研究方面
矽卡岩矿床中经常见到一种似层状矿体,经典成矿理论解释为岩浆热液顺层交代成因。但对于一些地区沿上、下石炭统界面发育的含铜、铁、金、铅锌或钨铂的硫化物矿层,自20世纪印年代初以来,研究者中一直存在着同生与后生、内生与外生的争论。常印佛把所有这些成层的矿体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考查,并引入层控成矿概念,发现沉积作用和岩浆作用在不同矿床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很大差异,在典型的沉积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两个端元之间,存在着一整套过渡型矿床系列,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矿体最终就位机制上,都与一些岩浆作用有某种时、空和/或成因上的联系,并且往往或多或少地都有矽卡岩共生,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矿床家族。为此,他于1980年提议建立一个新的矿床类型或亚型一"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定义为:在岩浆热力影响范围内,热流体系统在形成矽卡岩及后继的蚀变岩石的同时,通过交代、叠加、改造等机制,在层状岩石中形成并就位的似层状一层状矿床。这一认识越过上述成因争论,融"水"、"火"于一体,丰富和发展了矽卡岩成矿理论。由于这一类矿床在矽卡岩矿床中一般规模较大而稳定,一直是重要勘查对象,因此,这些研究成果,也有着重要实际意义。
  • 区域成矿学研究方面
常印佛在铜官山外围勘查工作中,根据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于1963年提出近东西向的铜陵一戴汇基底断裂带是区域主要控矿构造的认识,这在当时国内有关基底断裂(及深断裂)控矿的研究中,是较早的成果之一,并且已为后续的勘查和科研工作所认可,在找矿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关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研究中,常印佛和他的同事们论证了这一成矿带的主体部分位于南北两个基底的结合部位;在燕山期板内变形作用下,沿着这一结构性"弱带"发育成一条网络状断裂系统——长江断裂带,它可下切至中、下地壳界面附近,局部与深部岩浆房连通;在次级隆起区高钾钙碱性岩浆岩大量发育,伴有以矽卡岩型、特别是层控矽卡岩型矿床为特征的强烈的铜金成矿作用;而在次级撤陷区则有剧烈的橄榄安粗岩系岩浆岩活动,伴有以火山一次火山气液型矿床为特色的铁、硫的大规模富集;过渡区的岩浆一成矿作用也具有过渡型面貌;而在岩浆活动相对微弱地区,则出现低温型和沉积改造型铅锌银和菱铁矿等矿床;并由此建立了区内成矿的时一空一物质综合分布模式。通过以上剖析,提供了一个陆内成矿带的成矿模型。
  • 学术论著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名称备注
1955《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地质勘探报告》主编,内部
1963《安徽铜陵狮子山矿区东、西狮子山铜矿床地质勘探报告》主编,内部
1965《某区内生矿化作用的几个问题》
1980《关于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安徽省地质局
1985《安徽安庆—铜陵一带铜矿普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1991《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
1991《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作者之一)
2013.05《大别-台湾走廊域成矿区带形成的四维结构》北京:地质出版社
注:以上除注明者外,均为第一作者 [4] 
学术论著
时间论文名称作者期刊信息
2017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矿产勘查-科研工作回顾和展望*常印佛,周涛发,范裕岩石学报,第11期
2012复合成矿与构造转换——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常印佛,周涛发,范裕岩石学报,第10期
2004
评《地质一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
常印佛河海大学学报,第1期
1998安徽省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成矿预测研究(简介)常印佛,唐永成安徽地质科技,第1期
1996论中—下扬子“一盖多底”格局与演化常印佛,董树文,黄德志火山地质与矿产,第C1期
1994《中国矿物药研究》简评常印佛地球科学,第5期
1986安庆—铜陵—带铜矿普查工作的发展和展望常印佛,刘学圭中国地质,第3期
1985铜陵地区铜矿的找矿工作常印佛中国地质,第1期
1965某区内生矿化作用的几个问题常印佛,刘学圭,王乙长中国地质,第12期
  • 成果奖励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常印佛人才培养

2000年6月,协助岳书仓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合肥工业大学杜建国完成博士论文“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2003年,指导的中国地质大学毛德宝以博士论文“中生代岩浆作用对北岔沟门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制约”;储国正以博士论文“铜陵狮子山铜金矿田成矿系统及其找矿意义”博士毕业。
2005年,指导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振生,以“油气藏的断裂构造控制作用及声学评价”博士毕业。

常印佛荣誉表彰

常印佛在援外技术工作中,被所在国授予二等和一等劳动勋章。
时间荣誉
1970年越南政府授予“二级劳动勋章”
1975年9月阿尔巴尼亚政府授予“一级劳动勋章”
1980年4月14日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2000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2年10月2000年度首届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常印佛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担任职务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安徽省地质学会理事长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94年安徽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0年3月31日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常印佛个人生活

编辑
常印佛的父名常遗生,字慰先,生于1900年,毕业于上海龙门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科,毕业后曾在中学教授英语、历史与地理等课程,亦曾任职于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母名朱茁沅,毕业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1940年12月2日,父亲病故于重庆。1984年11月29日,常母朱蓝沅逝世,享年83岁。
1957年6月8日,与汪德镛结为伉俪,婚礼在安庆举办,苏联专家耶果罗夫为证婚人,华东地质局领导严坤元当时正在安庆,也参加了婚礼。1958年长女出生。1959年次女出生。1963年幼子出生。1997年8月,与夫人一同到美国探亲。2000年10月,赴美国探亲半年。
2002年夏季,在北京阜外医院进行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2004年,因心脏起搏器安装后较长时间身体还不能适应,反应有增加的趋势,乃辞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职务。

常印佛人物评价

编辑
常印佛长期致力于矿产地质勘查和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过多项大型勘查和科研项目,取得了突出成绩。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