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53年。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 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 中文名
- 绍兴鲁迅纪念馆
- 始建于
- 1973年
- 占地面积
- 为60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约5000平方米
- 新馆位于
- 鲁迅故里东侧
- 主展厅
- 共两层,分为南、北展厅
绍兴鲁迅纪念馆基本介绍
编辑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
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纪念馆环境幽雅,广场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采用绍兴传统的青石板地面。其中展厅和鲁迅祖居毗连的绿化巷,栽竹叠石,花木扶疏,更是绍兴的典型传统天井庭园。还有一条水景系列,从序厅西侧开始逶迤北上,在馆址西北方形成开阔水面,加以填土移木,积石理水,配置绍兴特有的廊桥、乌篷船舫等建筑小品,营造出一派江南水乡意境。陈列厅庭园植物以文化含义深厚的樟、松、兰、梅为主,同时遵照鲁迅《朝花夕拾》中记载,选栽枣树、皂荚树、桑椹、木莲藤及覆盆子等物种,再现鲁迅当年的环境氛围。
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本身是一座富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造型简洁平和,朴素无华,充分体现了鲁迅精神的人文内涵。内部采用雕塑、不锈钢装饰墙面,以现代化展示手段加强了纪念馆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建筑与水景纵横交错,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充满灵气的具有绍兴特色的现代展馆。镶嵌在陈列厅正面墙上的“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大字为郭沫若所题。
绍兴鲁迅纪念馆接待人次
编辑五十年前,鲁迅的故乡绍兴人民出于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敬爱,以其故居为依托,成立了绍兴鲁迅文化纪念馆。今天,据不完全统计,这个“走”过了50年风雨历程的绍兴鲁迅纪念馆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人达1000万人次以上。
绍兴鲁迅纪念馆项目规划
编辑在鲁迅纪念馆五十华诞之际,鲁迅故里保护工程一期建设也竣工开放。投资10个亿的鲁迅故里保护工程,项目规划面积51.57公顷,主要划分为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展示区、清末民初绍兴市井生活风情与鲁迅笔下作品人物场景展示区、传统餐饮和商贸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块,除了闻名遐迩的鲁迅故居、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之外,曾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东昌坊口、塔子桥、土谷祠、长庆寺、恒济当铺等,也将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另外,街区内还保存了10余座典型的清末民初绍兴台门建筑。
绍兴鲁迅纪念馆陈列
编辑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座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和蔼可亲,仪态从容,更多地表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序厅两侧设有“水乡绍兴”、“越中名贤”大型浮雕,反映绍兴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边上放置导游触摸屏等。序厅空间开敞亮堂,配置盆栽乔木,氛围庄重朴实,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和平和。
绍兴鲁迅纪念馆展厅分布
编辑主展厅共两层,分为南、北展厅两个大空间形式,同时又与序厅紧密相连,空间贯通一体。
1881—1897
在绍兴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的历代越中先贤,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7岁启蒙,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从野史、笔记、小说及各种民间文艺中吸取养料,努力掌握文化历史知识。鲁迅从小接触农村,亲近农民,这使他既了解了绍兴的风土人情,又看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祖父的科场案发生,鲁迅家从小康而跌入困顿的地步,使少年鲁迅饱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心灵受到创伤。建筑空间布置成鲁迅当年的生活环境,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南展厅二层为中庭式回廊展场,主要展出鲁迅在南京、日本、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地的生平事迹。
1898—1912
在南京、日本、绍兴
鲁迅在南京(宁)求学,努力寻求新的知识,逐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东渡日本留学.他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在事实的教训面前,他改变医学救国的初衷,认为主要是要改变国民的精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为武器,投入了新的战斗。
辛亥革命前夕,他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任教。一方面培养青年,一方面又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1912—1927
在北京、厦门、广州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站在时代的前列,写下了许多战斗檄文,猛烈抨击旧思想、旧文化和旧道德,并同帝国主义、新旧军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大革命的高潮中,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先后到厦门、广州,一边从事教学、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他在广东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在事实面前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1927—1936
在上海
鲁迅到上海定居,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十年。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团结广大进步文化人士,向敌人冲锋陷阵,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民族魂
鲁迅逝世后,举国哀悼,人们喻之为“民族魂”。人们纪念他,学习他。建国后,北京、上海、广州和绍兴等地相继建立鲁迅博物馆(纪念馆),《鲁迅全集》多次再版。鲁迅著作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等50余种文字,远播世界各国。北二楼建筑环境明朗,建筑空间宽敞,再现鲁迅先生民族魂的伟大气概,给参观者无限的振奋和沉思。
展览通过大量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展品,采用现代化展示手段,如多媒体触摸屏、三维立体成像及鲁迅与闰土、鲁迅与藤野等仿真人物蜡像,生动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既有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绍兴地方特色,反映了绍兴乡土文化对鲁迅的熏陶和早期家庭变故对鲁迅的影响,同时又有鲁迅在上海十年韧性战斗的重点,真实形象地再现了鲁迅的光辉业绩及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辅助展厅单独设在主展厅西侧,与主展厅隔水相望。通过一条明亮的玻璃廊桥,与主展厅有机结合。辅助展厅东侧临水设有玻璃通廊和弧形挑台。在参观中不仅将庭园水景尽收眼底,而且在主展厅与辅助展厅之间通过透亮的玻璃墙面,构成相互渗透相互烘托的活跃人文景观。
名人文库采用藏书室形式,设在东侧,面对封闭式绿化庭院,环境幽静,是学者、公众进行资料收集、学术研究的好场所。
北展厅底层为休闲区,设有休闲茶座、三味书店及休息观景平台。观众可在此休闲购物,欣赏美景。
绍兴鲁迅纪念馆演变
编辑1953年1月,绍兴鲁迅纪念馆成立,它是建国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它以鲁迅生平事迹的宣传教育、鲁迅文物资料的征集保护、鲁迅思想作品的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对外宣传教育的一个“窗口”和著名的人文景观,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1988年,鲁迅故居(含三味书屋、周家老台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馆, 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绍兴鲁迅纪念馆一直来注重业务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优质服务,为宣传鲁迅精神和弘扬历史文化作出积极贡献,赢得了广大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纪念馆全年对外开放,每年都有数十万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瞻仰。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莅馆视察、指导。
2002年,绍兴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鲁迅纪念馆原有基础上,慎重决策实施《鲁迅故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经过几年来的保护建设和修缮,鲁迅故里已初具规模。不仅保持着鲁迅当年生活过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还恢复了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对存在于整个故里区域范围内的一般传统民居建筑,大都修旧如旧。
2004年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建造的富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 -- 绍兴鲁迅纪念馆在鲁迅故里落成。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绍兴鲁迅纪念馆交通指南
编辑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35号
沪杭甬高速公路出口为8公里;市内交通有1、7路旅游巴士等多路公 交车直达
公交路线为:火车站-解放路-鲁迅路-纪念馆
交通线路:5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2路、18路、20路、21路、24路、32路、66路、77路、88路、106路等公交车
绍兴鲁迅纪念馆相关建筑
编辑与“闰土”初相识及经常玩耍的厨房
百草园外留念的游人多多
鲁迅卧室
蜿蜒的民居
能挖出何首乌的矮墙
绍兴鲁迅纪念馆,在市区都昌坊口。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鲁迅诞生在都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辛亥革命前夕,鲁迅又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他的光辉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的。建国以后,鲁迅在绍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以及他留下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资料,得到了珍重和保护,建立了纪念馆。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绍兴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 ( 1742 ~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 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俱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
郭沫若题鲁迅纪念馆手迹
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祖居的原状陈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绍兴的历史面貌和鲁迅在绍兴时期的生活、学习、工作状况。
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的辅助陈列,通过大量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的展示。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