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懋华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汪懋华(1932.11.11—),广东省兴宁县人。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机系。1962年6月莫斯科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3] 
汪懋华长期从事农业现代化研究。1978年,在汪懋华努力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成立了自动化研究室,这是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一个自动化实验室。1988年,他带领研究生在中国率先研制成功微电脑孵化机控制器,随后又发展成为二级分布式孵化厅控制系统。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汪懋华根据国际农业工程的发展趋势,带领自己团队将学科发展方向定位在“精细农业”智能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这个全新领域。他在中国率先传播了这一技术思想,科学地介绍了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中的相关工程科技与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促进和直接参与组织了在中国精细农业示范应用的早期实践。 [3] 
2006年,因对国际农业工程科技事业和职业活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汪懋华获国际农业工程协会会士荣誉称号。2013年11月3日,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终身荣誉奖”。 [3-4] 
中文名
汪懋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日期
1932年11月
毕业院校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籍    贯
广东省兴宁县(今兴宁市

汪懋华人物经历

编辑
汪懋华(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汪懋华(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汪懋华,1932年11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机系,后经选派考取留苏预备研究生。1958年10月,他赴莫斯科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学院,攻读农业电气化专业研究生学位。在前苏联著名的电力拖动与自动化学者纳扎洛夫院士指导下,完成研究生学位课程,1962年6月汪懋华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2-3] 
汪懋华回国后到母校任教。1985年开始,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学科评议组”、“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第一召集人,参与了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及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研究。 [5]  提出与国际科技发展相接轨的完整的农业工程学科体系改革方案 [3]  。1987年7月受聘为教授 [5] 
1991年1月受国家教委选派到曼谷亚洲理工学院任教授,讲学和指导研究生工作两年 [5]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5]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先后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工程专家组成员、国际农业工程协会农村电气化与能源分会副理事长、意大利波洛尼亚国际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俱乐部特约成员和英国农业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士、亚洲农业工程协会终生会员、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会员等,并先后受聘为英国CAB《农业工程文摘》、荷兰Elsevier 出版社《计算机与电子学农业应用》、英国《食品控制》、韩国《农业生物系统工程》、曼谷《亚洲农业工程协会学报》等学术刊物国际咨询编委。 [5]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 

汪懋华个人成就

编辑

汪懋华农业研究

农业工程学科的开拓者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
1953年1月,汪懋华和同学37人在中央林业部安排下,来到华南农垦局下属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参加拖拉机垦荒,汪懋华第一次真正接触了现代大型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实践 [3] 
1985年2月,汪懋华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农业经济、农业工程”学科组召集人,随即参与了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及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研究。他多次主持了研讨会,在工作中紧密依靠老一代专家学者,团结中、青年学术骨干,根据国内外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了一个适于中国国情发展需求,与国际科技发展相接轨的完整的农业工程学科体系改革方案 [3] 
1997年中国农业工程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学科结构体系中的工科门类下属一级学科,涵盖着包括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4个二级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综合性学科 [3]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开创者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电子科技的突破性发展,汪懋华敏感意识到信息技术带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1978年,在汪懋华努力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成立了自动化研究室,这是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一个自动化实验室 [3] 
1988年,他带领研究生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微电脑孵化机控制器,随后又发展成为二级分布式孵化厅控制系统。该课题于1993年和1995年两次获北京科技进步三等奖。采用这项科研成果生产的新型孵化机,在1993年获国家星火科技进步奖,1995年获国家新产品奖 [3] 
“精细农业”研究的先驱
汪懋华院士 汪懋华院士
20世纪90年代中期,汪懋华根据国际农业工程的发展趋势,带领自己团队将学科发展方向定位在“精细农业”智能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这个全新领域。他在中国率先传播了这一技术思想,科学地介绍了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中的相关工程科技与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促进和直接参与组织了在中国精细农业示范应用的早期实践。带头开展了有关研究开发工作。2000年,“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农业大学成立,汪懋华任学术委员会主任。2000年,汪懋华直接参与了北京小汤山精细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3] 

汪懋华学术思想

现代“精细农业”理念的实质:是一种基于信息和知识优化农作实践管理的集成系统,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革命。 [3]  他认为“精耕细作”是中华民族传统农业的精华。中国传统农业提倡“精耕细作”,比如勤劳的农民种植一小块土地,经常很早起来到自己农田巡查获取信息,看到一小块土地比较高灌不上水,就会把它平整,那一块土地杂草集中,就会把它锄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精明的农户基于视角信息和丰富的农作管理经验进行变量农作的早期实践。 [3] 

汪懋华学术著作

近十多年来,先后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农业与农业工程发展研究、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专业研究论文约150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约15册。 [5] 
《汪懋华文集》精选了汪懋华院士1983-2012年间在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学术报告会、报刊等发表的论文74篇,分为4个部分:农业工程科技教育发展研究、信息科技与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精细农业发展与科技研究、电子信息科技农业应用研究。论文展示了汪懋华院士对中国农业工程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探索和思考,多角度反映了汪懋华院士在农业电子与信息化技术、精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论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对于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汪懋华社会职务

编辑
汪懋华院士 汪懋华院士
1962年6月,汪懋华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任教,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校科研处、研究生处处长。1984年至1990年曾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1987年后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四、五届副理事长和六届以后名誉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和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 [5] 

汪懋华个人荣誉

编辑
2006年,由于汪懋华对国际农业工程科技事业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来源人民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来源人民网)
职业活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德国波恩国际农业工程协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授予汪懋华国际农业工程协会会士的荣誉称号。 [3] 
2013年11月3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3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汪懋华教授荣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终身荣誉奖” [4] 

汪懋华人物评价

编辑
中国工程院:(汪懋华)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农业工程专家和中国农业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学术带头人 [2] 
人民网:汪懋华院士是中国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专长于智能化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农业应用研究。 [1]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汪懋华)是当代中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与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体系建立建设,发展和推进教学改革,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3]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教师 大学教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