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余松烈
- 外文名
- YuSongLie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浙江省慈溪县(今慈溪市)
- 出生日期
- 1921年3月13日
- 逝世日期
- 2016年4月20日
- 职 业
- 小麦栽培学家
- 毕业院校
- 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
- 主要成就
- 中国现代小麦栽培学的奠基人
- 代表作品
- 《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作物栽培学》
余松烈人物生平
编辑1950年8月,余松烈在山东大学农学院讲授新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并创建小麦育种和栽培试验田,利用种间杂交开展分枝小麦的育种工作。
[4]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2]
1974年秋播,余松烈指导农民在小麦栽培管理上实行“六改”,即:改换主栽品种“鲁滕一号”为“泰山四号”、改播种量较大为适当压缩播种量、改适时晚播为适时早播、改耧播为机播、改行距16.5厘米为行距19.8厘米,并且不种畦埂麦、改重施返青肥为重施起身拔节肥。
[4]
[9]
同年余松烈主动要求到滕县农村下放劳动锻炼,一直到1978年才返回学校。
[8]
2014年春天,余松烈住在疗养院,饮食靠鼻饲,行动靠轮椅。
[10]
余松烈主要成就
编辑余松烈科研成就
余松烈长期从事"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改变了"大肥大水大播量"常规栽培方法,为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高产开创了新途径。
1942年,他与赵仁镕合作完成的研究《小麦收获时期与产量品质及生活力之关系》发表在福建省立农学院所出版的《新农季刊》上。
[4]
1950年秋,余松烈在山东农学院创建小麦育种和栽培试验田,从事“小麦周期播种试验”和分枝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以及利用种间杂交改良分枝小麦的工作,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是他在山东从事小麦研究的第一阶段。
[6]
1976年在山东滕县种精播试验田时,创出了小麦平均亩产638公斤的高产记录。到1991年,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在山东推广达1217万亩,在全国累计推广10690万亩, 增产小麦43.6亿公斤。
[3]
1978年,他主持了在滕州农村进行的小麦精播高产栽培试验,结果使11个实验村的小麦亩产超过500公斤。他亲自播种的2亩试验田,亩产达到638公斤,创下了北方冬小麦高产新纪录。在生产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创立了“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可增产13.5%,每亩节省种子5公斤。该技术成果突破了过去小麦高产依靠“大肥大水大播量”的传统栽培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辟了小麦高产新途径。
[6]
余松烈主持的国家课题"山东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已获得初步成果于1996年开始在山东省示范推广。
[3]
晚年,余松烈先生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创新了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理论和技术,发明了冬小麦宽幅精播机,并在中国北方及黄淮冬小麦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带动了冬小麦持续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北方人民结束长期以来食用粗粮为主的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4]
余松烈论文著作
著作
《作物栽培学》、《中国小麦栽培理论与实践》、《山东小麦》、《冬小麦的栽培》、《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中国小麦学》、《生物统计之理论与实际》、《农作物田间试验技术》、《小麦丰产栽培试验田间观察内容及方法举例》、《怎样种试验田》、《田间试验产量结果的直观分析法》、《田间试验方法》、《怎样提高作物田间试验质量》。
[11]
论文
《小麦高产途径及其理论基础》、《小麦高产途径的商榷》、《小麦亩产一千二百斤的栽培技术》、《高产小麦穗部性状的研究》、《麦田的间种套作与边行优势》、《小麦单株成穗多少与穗大小的关系》、《高产小麦的施肥技术》、《小麦亩产1200斤新途径的探讨》、《冬小麦高产栽培的理论分析》、《促使小穗粒多途径的商榷》、《小麦单株、单茎的次生根数目与单株成穗多少和穗大小的关系》、《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研究》、《高产小麦对三要素的吸收和麦田供应特点的研究》、《小麦生育后期植株不同部位的光合同化量及其运转、贮存与群体大小关系的研究》、《小麦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冬小麦深耘断根增产作用的研究》、《小麦对三要素的吸收及其与生物、经济产量关系的研究》、《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怎样使小麦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和高产更高产》、《小麦栽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体系》。
[11]
余松烈人才培养
余松烈曾先后主讲过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技术、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作物生理学、作物高产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余松烈作为山东农学院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率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建立了农学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培养出一批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4]
余松烈作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先后指导培养硕士生16人,博士生28人,早期毕业的研究生,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振林、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封超年、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郭文善、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鸿鸣。
[3]
[5-6]
[9]
[12-13]
余松烈社会任职
编辑余松烈获奖记录
编辑所获奖项 |
荣誉称号 |
余松烈人物评价
编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余松烈院士逝世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16-09-02]
- 2. 我国著名小麦栽培学家余松烈院士逝世(图) .网易[引用日期2016-04-24]
- 3. 余松烈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16-04-24]
- 4. 追记余松烈院士:一生为了小麦高产 .中国科技网[引用日期2016-09-02]
- 5. 余松烈院士先进事迹座谈会在山东农业大学召开 .华龙网[引用日期2016-09-04]
- 6. 中国著名小麦专家、山东农大教授余松烈在泰安逝世 .齐鲁晚报[引用日期2016-09-04]
- 7. 余松烈院士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9-04]
- 8. 中国著名小麦专家余松烈院士病逝 享年96岁 .齐鲁晚报[引用日期2016-09-04]
- 9. 追记著名小麦栽培学家余松烈:一生牵挂在麦田 .中山市农业局[引用日期2016-09-04]
- 10. 【大家】一生守望 余松烈:惟愿春风拂麦浪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16-09-04]
- 11. 中国著名小麦专家余松烈院士病逝 享年96岁(2) .齐鲁网[引用日期2016-09-04]
- 12. 余松烈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山东农业大学[引用日期2016-04-24]
- 13. 一生守望 余松烈:惟愿春风拂麦浪 .青年网[引用日期2016-09-04]
- 14. 著名小麦栽培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教授逝世 .网易新闻.2016-04-20[引用日期2016-04-21]
- 15. 余松烈院士 .江北新闻[引用日期2016-04-25]
- 收起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