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尊权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朱尊权(1919.2.3 -2012.7.16),出生于北京市,烟草生产及卷烟加工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
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1948年获美国肯塔基大学硕士学位,后在该校烟草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50年代初回国,历任烟草研究单位高级工程师,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所长、名誉院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中文名
朱尊权
外文名
Zhu Zunquan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北京市
主要成就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籍    贯
湖北襄阳

朱尊权人物生平

编辑
1919年2月,朱尊权出生于湖北襄阳,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1949年,毕业于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农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
1950年,朱尊权毅然回到祖国后,一直工作在我国烟草科研事业的第一线,专业领域涉及烟草农业、工业、管理、化学、工艺、设备等,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他承担的多个项目获得轻工业部、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先后获得全国烟草行业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河南省科技功臣等荣誉称号。
2008年获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CORESTA)授予CORESTA奖
曾多次为培训班授课,培养硕士研究生;曾当选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CORESTA)科技委员,中国科协四届全委会委员,受聘河南农业大学等三所院校名誉教授,《中国烟草学报》、《烟草科技》主编,获行业劳模、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建国初期,主持研究利用国产烟叶生产卷烟配方技术,烟叶快速发酵技术,形成一套卷烟工艺路线,缓解了当时困难。改革开放后,主持研究降焦原理,研制“821”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组织利用中医药资源发展新混合型卷烟以减少吸烟危害性。
1985年后主持中美合作改进烟叶质量。以上工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著名烟草科技专家,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朱尊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16日在郑州逝世,享年93岁。 [2] 

朱尊权主要成就

编辑

朱尊权科研成就

81岁的朱尊权先生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一直担任着本专业内的很多项职务,今年才刚刚从《烟草科技》杂志主编岗位退下来,挂了个名誉主编的头衔,而他以技术顾问身份所从事的与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合作开发烟叶生产方面的一项科研技术工程,也走过了4个年头,合同已到了最后一年。 朱老1997年被评为目前我国烟草科技方面的惟一院士,被公认为我国烟草科技的奠基人。 说起自己在79岁高龄被评为院士,朱老谦虚地说:"我有一个好的机遇,当然也是自己在烟草科技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创造了好的经济效益,对我来说,是赶上了最后一趟"末班车"。"他说本来自己年纪大了,并不想申报院士,后来申报了,初选过关后,由于要重新补充材料,他嫌麻烦,想中途退出,是单位的同志们帮助他完成了后期的材料补充……朱老至今仍对身边同志给予他申报院士时所付出的细微、具体的帮助表示谢意。
1997年7月,朱尊权先生参加了院士大会,院士大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评选出新的院士。此次是本届院士的初评。工程院共分7个学部,他所在的学部包括农业、轻纺、环保等十几个行业。朱先生介绍,院士评选竞争非常激烈,指标非常有限,而申报人数往往是指标的几十倍。全国各行各业都有成就的专家放在一起去比较,竞争可想而知。 朱老说,院士评选拒绝行政干预,为的就是在科学技术界保持一片净土,这里不像社会上流行的那样,没有什么关系、人情、后门的因素在里面。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今年评选院士指标本来有120人,后来通过的只有113人,指标并没有用完,原因是院士评选极为苛刻,宁缺毋滥。
另外院士评选还特别看重道德学风,看重综合素养。去年本来有114人通过了最后投票,但其中一人由于在投票前给在京的投票院士每人送了一束鲜花,给外地的院士每人寄了一枚仅值40元钱的纪念币,结果这名专家虽然通过了院士投票,但还是被取消了院士资格。要说一束花、一枚纪念币值什么钱,但院士评选拒绝任何与科学技术无关的东西。 谈起河南省至今尚无自己培养并申报成功的院士这一世纪遗憾,朱尊权先生说,河南自己申报的人选总体上看都不错,但没有通过,说明还有差距,只要这些科学技术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总有一天这个愿望是能够很快实现的。
自力更生 解决我国烟草行业重大技术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不依赖外国,自力更生,走自己烟草发展之路,特别是“中华”牌等高档卷烟不能长期依靠美国烟叶。朱尊权同志和王承翰同志主持研究分析美国烟叶香味的特点及其在叶组配方中的作用,结合“中华”牌卷烟配方要求,分析国内主要产烟区所产烟叶不同部位、不同等级的香味特点以替代美国烟叶,在烟叶香气的研究中,他提出了烤烟香型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浓香型,如河南烤烟具有浓郁的烤烟香味;
二是清香型,如云南福建永定烤烟,其烤烟香味不甚浓郁,可丰富卷烟香味;
三是中间型,如山东贵州烟叶,系介于二者之间,既有一定烤烟香气,又具有一定特殊香气。
烤烟香气的这种划分,对于指导我国卷烟配方起了巨大作用。朱尊权同志提出,在配方原则上,以三种香型的烟叶调剂卷烟香气,再以不同部位、不同品质的烟叶调剂烟碱含量,控制其生理强度和吸味。国产清香型烤烟数量不多,质量也稍次,因而提出要发展云南、福建龙岩地区烟叶生产,并从大量国产晒烟中筛选适用于调剂卷烟香味,如:南雄新昌、均州、黄岗等晒烟,逐步过渡到全部使用国产烟叶生产“中华”牌等高级香烟。为了推广此项技术,他多次参加举办全国性培训班,以推广卷烟配方技术。
自然醇化是改进卷烟品质的传统做法,须贮存1—3年醇化期才能使用,而当时国内烤烟产量不足。为了缩短醇化期,又不影响卷烟质量,他和同事们研究引进东欧晒烟人工高温快速发酵技术以应急需,主持研究设计的发酵室及其工艺技术,轻工业部在全国组织推广,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卷烟工艺技术。
50年代各产烟省烤烟分级均沿用各自的标准,多是以颜色为主,忽视部位,不能适合配方需要。在国家标准局的支持下,他组织研究制定了以部位分等的16级烤烟标准,统一了全国烟叶分级标准,获得了国家标准局的奖励。
1957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轻工业先进生产者大会。
1958年5月轻工业部根据工作需要,将朱尊权同志所在的烟草研究室扩建为研究所,并由上海迁往郑州。他是所里负责技术工作的副所长。这一年,轻工业部在河南省襄城县设烟叶生产示范点,派驻烤烟生产工作组,朱尊权同志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协助改进烤烟生产技术,为全国烤烟生产树立样板。襄城县的经验,对全国烤烟生产起到了示范作用,烟叶种植经验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河南及全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了发展混合型卷烟,朱尊权同志组织力量在全国许多省引种试种白肋烟、香料烟,60年代白肋烟在建始县、香料烟在新昌县逐步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为生产混合型卷烟提供了原料。
开发低焦油卷烟,减少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近些年来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舆论声势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卷烟焦油减害,他于80年代初自力更生主持研究出利用机械打孔稀释烟气技术的《821》低焦油混合型卷烟,减少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此项研究成果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利用中医中药传统资源对吸烟者健康有益的原理,联合医药专家进行多次论证,结论是可行的。经试验证实一些中药成分在燃烧过程仍能进入烟气,在全国推动了对健康有一定辅助作用的新混合型卷烟的生产。
通过国际合作,大力开发国产优质烟叶
80年代初,国产烟叶与国际优质烟叶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技术等原因限制了我国卷烟质量的提高。80年代中期他与美籍华人左天觉博士一同多次赴河南、贵州、云南、湖北、福建、湖南广东、山东、吉林等主要烟区进行现场考察,找出了烟叶质量低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发育不全,成熟不够,烘烤不当”。1986—1988年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主持与美国烟草专家合作,针对以上问题,烤烟在河南平顶山地区、贵州遵义地区,白肋烟在湖北恩施和建始县进行了四年的试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朱尊权同志从方案的实施到产烟区技术的指导,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通过研究,扭转了过去对优质烟认识上的偏差,强调其可用性,抓住了成熟度的关键,改进了农艺措施、烘烤工艺及白肋烟晾制工艺,使烟叶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该项目烤烟部分获中国烟草总公司198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白肋烟部分获中国烟草总公司1991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河南是烟叶和卷烟生产的大省,“两烟”的生产与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和重要位置,是河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加强对全省烟叶、卷烟生产,解决烟草行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省政府决定,成立了河南省“两烟”工作领导小组,朱尊权同志任技术顾问。经常深入到烟田、卷烟厂、实验室考察了解;指导烟草生产和研究工作,解决生产和科研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对河南省“两烟”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6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美国菲利普.莫瑞斯公司合作开发优质烟叶,朱尊权同志担任中方技术顾问。在河南、福建生产烤烟、湖北生产白肋烟、新疆与湖北生产香料烟,均取得良好效果。菲利普.莫瑞斯公司以较高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的烟叶,为我国烟叶的出口闯出了新的途径。此项合作协议为期五年(1996—2000年)。

朱尊权人才培养

朱尊权同志十分注意人才的培养,自50年代开始积极参与举办培训班。为全国烟草行业培训、传授烟叶质量和配方技术。自1982年起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特别是为国家教委将郑州烟草研究院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工作中起到了组织领导作用,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近20名。他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为烟草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朱尊权同志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间烟草学术活动和交流。1988年在广州召开了有400多位国际烟草专家参加的第9届国际烟草科学大会(CORESTA),朱尊权同志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会上做了特邀学术报告,当选为该届CORESTA科技委员会委员。
朱尊权同志是中国烟草学会筹组人之一,现任顾问;曾担任学会主办的《中国烟草学报》主编,现任名誉主编;长期担任郑州烟草研究院主办的《烟草科技》刊物的主编,现任该刊名誉主编,该刊曾先后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轻工业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朱尊权同志不仅以他的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和培养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同时他的高尚情操和谦虚助人的道德风范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在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的安乐和祖国的前途;1984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多年宿愿;多年来,他总是慷慨解囊支援灾区,并多次向“希望工程”、“春蕾工程”捐款,先后资助近百名失学儿童。

朱尊权人物评价

编辑
回眸朱尊权同志近半个世纪的人生旅途,可以看到他:
对待学问,严肃认真,不断创新;
对待技术,实事求是,不畏艰难;
对待同志,团结互爱,顾全大局;
对待名利,视如鸿毛,只求奉献。
朱尊权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科学家的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
朱尊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烟草科技事业的奠基人和引路者,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热爱科技,热爱生活,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为我国烟草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高尚品德和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教育 人物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