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石元春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湖北武汉
- 出生日期
- 1931年2月10日
- 毕业院校
- 北京农业大学
- 主要成就
-
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石元春个人介绍
编辑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土壤学家。1949年毕业于武昌文华中学,当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于该校农学系,1956年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于1985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1995年任校长。现为两院院士,《中国农学通报》主编。
石元春人物简介
编辑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并参加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四年。50年代末到文革在校讲授土壤学和从事北郊区土壤普查和盐渍土动态研究。1973年开始,持续在黄淮海平原从事中低产地区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和农业发展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研究达20年之久。1978—1990年先后是该项目的专家组组长和课题主持人。1992—1996年,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节水农业的基础性研究”。他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和盐渍土发生与改良方面的工作。在土壤形成的地学条件、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易溶盐积聚规律和古地球化学过程、中国黄土高原更新世古土壤及其分类、地理和时空上的发展演替系列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在黄淮海平原研究中的重要学术成就是提出了“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揭示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共存和交相为害的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了旱涝碱必须实行综合治理的实质是对区域水盐运动的科学调节和管理,以及调节管理的枢纽和杠杆是浅层地下水的采补等一系列观点,在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治理实践上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以来,他应用系统科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出了对区域不盐调节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有重要实用意义的“PWS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体系”。
他著有“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盐渍土的水盐运动”、“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等学术著作7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国家和部委奖十余项,主持的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项目,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个人曾获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和王丹萍科学奖。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第八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近年来,他先后担任国家“十五”“863计划”和国家基础科学“973计划”专家组农业科技首席科学家、国家中长期(2006-2020)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科技组组长,围绕国家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宏观研究,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完成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农业科技报告,正在积极推进他提出的重大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研究。
石元春往事略集
编辑1931年2月,石元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国家的灾难、民族的屈辱和抗争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立志要为国家富强做一翻事业。但使他最终选择农学并作为终生奋斗目标,却出于另一种机缘。
上高中的时候,他和一帮男同学对当时美国西部电影“牛仔”很着迷。辽阔的牧场风光和纵马驰骋的勇士让年轻的心热血沸腾。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农学院(后来合并成为北京农业大学,是我校的前身之一),憧憬着那种传奇和浪漫的生活。
大学的老师们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感染了石元春,少年时代立下的志向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促使他更加坚定地扎根农业,报效国家,而年轻时代的激情却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并积淀成为他对农业科学、农业教育的深沉的热爱。
1953年,他从农学系本科毕业,又响应组织号召转读了土壤农业化学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土壤地理学家李连捷先生。因为转行,他必须补修地质学、化学等课程,得以有机会接触名师袁复礼、王乃梁的“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等课程,获益匪浅。专业知识的横向拓展,使他在踏入研究工作开始便打开了更加宽阔的视野空间。
名师出高徒。研究生实习期间,李连捷先生推荐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在晋西野外考察时,有幸与著名的第四纪地质学家刘东生同行。他们身背装满黄土标本的地质包,一天登山爬坡几十里进行艰苦的考察。刘先生言传身教,一丝不苟。为了观察描述一个地址剖面的性状,他们甚至不畏艰险亲自攀上一二十米高的峭壁。而他的一些想法也得到刘先生的充分肯定。石元春的这次考察成果《晋西黄土及其形成》,被两位导师推荐成为“中国第四纪地址研究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大会报告学术论文,开始在科学界崭露头角。
光阴似箭,岁月荏苒。石元春研究生毕业后,又跟随李连捷先生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从准葛尔到塔里木,从阿尔泰到天山,穿沙漠涉冰川,多学科野外综合考察进行了4年,使他萌发了“地学综合体”的科学思想。这种长时间锻炼、培养起来的系统综合观察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反映在他以后的全部工作中。多年以来,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和生产第一线,为发展中国土壤科学、建立一支自己国家的土壤科学队伍和为黄淮海地区农业开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由于他求实的科学态度,勤奋的进取精神和独创性的成就,终于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土壤学家。
石元春研究领域
编辑石元春创新领域
石元春从事土壤地理、盐渍土发生和改良研究40多年,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黄淮海平原易溶盐的古地球化学过程及近代地球化学分异,提出中国北部地区上更新世气候转为干燥和出现易溶盐积聚的观点。提出黄土高原更新世古土壤地理分类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演替的系列。提出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的理论,认为旱涝盐碱共存和交相为害是在半湿润季风气候和泛滥平原地学条件下区域水盐运动所表现出的一组自然现象,是一种独立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并对其水盐运动特征、区域水盐均衡以及在中国和全球的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据此提出综合治理旱涝盐碱的实质是对区域水盐运动的科学调节和管理;科学调节和管理区域水盐运动的枢纽和杠杆是浅层地下水的采补等观点,揭示了这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并为科学治理提出理论依据。研究建立了区域水盐运动测报体系及模型,预报精度达到了季节性或短期实时预报要求。
石元春研究工作
70年代初,中国北方连年干旱,农业生产不景气,辽阔富饶的黄淮海平原深受旱涝盐渍之苦,产量低而不稳。197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一河北黑龙港地区为试点,围绕地下水的开发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组织科学会战。石元春毅然相约几位教师到了河北省的一个低产穷县----曲周县“老碱窝”的中心,张庄大队安营扎寨,开始了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通过土壤调查制图,水盐动态长期定位观察和向农民大量访问调查,大胆提出从地下碱水入手,以“浅井深沟为”主体,农林水并举的综合治理方案。这个方案与当时公认的传统观点和作法向背离而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指责和非难。但是科学是无畏的,烈火能炼出真金。在他领导下科学集体力排众议、定住压力,十数年如一日坚持实验。使三万亩的大面积实验区,土地一年比一年好,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改善,粮棉产量和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粮食亩产由二、三百斤增加到千斤以上,人均收入由三四十元增加到六七百元,以至千元以上),村里的破土房改成排排新砖房,农民愁容换新颜。来自新疆等全国各地和2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农民、干部、部长、总理等参观了这块曾经旱涝盐碱猖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的土地上用科学和劳动之笔绘制的美好农田和农村的图景。这一带农村妇孺皆知“农大老师”、“石老师”。1988年教师节,曲周人民在北农大校园里树立了一座庄严的汉白玉石碑,上书“改土治碱,造福曲周”。表达对科学知识分子的感激之情,这里也凝结着石元春的汗水和功劳。
石元春取得成果
石元春提出了黄土高原更新世古土壤地理、分类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演替的系列提出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揭示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共存和交相为害的自然现象提出旱涝盐碱实行综合治理和治理的实质是对区域水盐运动的科学调节和管理,以及调节管理的枢纽和杠杆是浅层地下水的采补等一系列观点,并在河北曲周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验区的实践中取得重要突破。90年代,他还研究提出提出了对区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的“PWS”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体系和农田水均衡模式化等研究成果。
[1]
石元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了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册,提出了“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的理论,和据此理论提出的“旱涝盐碱和地下咸水必须实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的实质是对区域水盐运动的科学调节和管理,以及浅层地下水的开采回补是调节区域水盐运动的枢纽和杠杆”的观点。大量实践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种理论又在指导实践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5年石元春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主持召开了“国际盐渍土改良学术讨论会”,一些国际知名科学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会议纪要和国际土壤学会会刊上写道:“对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盐渍土水盐运动及其调节的有关理论以及采用灌溉、排水、农业、林业对区域水管理的综合治理盐渍土的办法予以肯定,与会科学家认为,中国人民应为盐渍土改良利用已取得成就而自豪。”这是对石元春所创建科学理论的充分肯定。由于学术上的造诣,石元春相继担任国际著名杂志《农业水管理》(荷兰发行)的两届国际编委、印度滨海农业研究协会杂志的国际编委、国际土壤学会会员,并受邀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
石元春课题项目
石元春永不满足,在试验区和理论上取得成就的同时,70年代末即开始领导和组织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域的研究;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黄淮海平原水均衡分析;中国的耕地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和主持编制了黄淮海平原农业图集等,系统积累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大量科学资料和成果,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和建议。
他知识面广,思想敏捷活跃,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在“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中任项目专家组组长和“七五”项目的主持人。
1988年初,当国务院提出开发黄淮海平原的部署后,石元春认为这是多年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大好时机,是广大科学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他立即组织一批专家教授和北京农业大学400余师生投入这个新的战役,1988年北京农业大学推广了36项技术,增产粮食3.4亿斤、棉花8100万斤、油料5300万斤,直接经济效益3.48亿元。
石元春十分关心中国农业发展,在农业多年徘徊,对农业前景,议论纷纭时,他提出了:“各国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模式尽管有所不同,但是都要经历从自然农业——资源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向主要依靠现代物质技术要素的转变,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比较农业研究告诉我们:土地资源的约束不是无法突破的‘瓶颈’,依靠科学技术和把中国广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中国发展农业的现实选择”。在国务院提出“科技兴农”时,他提出“要十分重视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等重要意见,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
石元春培养新人
石元春长期从事农业高等教育,感染熏陶着莘莘学子。他治学严谨,要求严格,但也能理解年轻人的一些想法和苦衷,常抽暇与他们交流思想,使之受益匪浅。他长期担任土壤地理、土壤调查制图、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教授。一些课程需要宏观概念和时空思维、讲授难度大,但他充分利用幻灯、录像、加强课堂讨论和野外实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
特别是到了野外,他的丰富实践知识和经验、生动有序的讲述,深深感染熏陶一代学子。在课堂上,不拘泥于已有理论和知识,有分析评述,有自己丰富研究资料的补充,提出了地学综体等分新观念。研究生和大学生说,听石老师的课内容丰富、讲解清晰、富于启发性。在我校研究生院开设的博士生学位课“生命科学进展”中,他是最受欢迎和期待的科学家之一。
石元春农业信息化
石先生一直对科学孜孜以求,始终关注着农业科技的最前沿,尤其是在农业信息化方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对各个学科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引起了石先生的极大关注。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学者,石先生抓住几乎一切机会强调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为农业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石先生近年来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生物质能源。早在20世纪90年代,石元春就开始思考着农业科技革命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到2003年提出在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之时,石教授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工作。于2006年5月16日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农业的三个战场”的文章,提到了为农业开辟第三战场和在土地里种出一个大庆油田的大胆设想。这一问题引起社会轰动,人们都在关注这一崭新课题。
所谓生物质能源就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在生物质中存储的一种能量形式。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再生的资源,并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石先生所设计要种出一个大庆油田的主要资源是农作物的秸秆、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等农村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利用边际性土地和水面种植能源植物,不与农业争粮、争地,在理论技术方面已经成熟。然而,面对他呼吁的这个新事物,质疑的声音还是超过了支持的声音。但近年来油价的飙升,美国总统布什的多次演讲,欧盟的一次一次的政策推进,以及日本提出来的如何摆脱石油的日程表,都显示近年来国际上这方面的形势发展得非常快,远比我们国内快得多。他坚信这个认识是符合这个大形势的,并希望在“十一五”期间能打下一个基础,能够推行到位。他对此充满信心。
石元春所获荣誉
编辑石元春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 1956年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资源环境委员会科学顾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等职。20世纪50年代主要从事黄河中游和新疆综合考察。70至80年代进行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和农业发展研究,1978年至1990年担任该项目专家组组长和课题主持人。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0年获农牧渔业部“农业技术改进”一等奖;1983年获“农业区划”一等奖;1984年获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农业部、林业部颁发的“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奖”;1985、1986年获四委一部颁发的“六五”国家科技攻关奖励;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获国务院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一等奖。
此外。1979年受国务院通令嘉奖,除了全国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技战线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大会;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颁发的部属重点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师”证书。1988年得到国务院的表彰;受到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邀请到北戴河座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由于成效卓著,1988年,曲周县农民将刻有“改土治碱 造福曲周”的汉白玉石碑树立在农大校园,以表达对石元春和他带领的科研队伍的感念。该项目曾获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10多项国家和部委级奖励。1993-199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北平原节水农业基础研究”,曾获“陈嘉庚农业科学奖”、“王丹萍科学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出版专著7部,发表文章100余篇。
由于科研和工作上的成就,石元春担任了国内重要社会学术职务。主要有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及农业组组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84年任北京农大研究生院副院长,1985年任北京农大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1995年任北京农大校长。后来还任国家能源办公室专家组成员,并多次受邀为国家领导人当面提供科技咨询和授课。
石元春作品目录
编辑石元春著作
1 、石元春等《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 (内部发行),1981;
3、 石元春《盐碱土改良-诊断、管理、改良》农业出版社1986;
4、 石元春、李韵珠陆锦文等《盐渍土的水盐运动》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6;
5 、石元春、贾大林主编《黄淮海平原农业图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89;
石元春论文
1、 石元春《晋西黄土中古土壤层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科学讨论会宣读论文, 1957;
2、 石元春《晋西地区的黄土及其形成过程》见《中国第四纪研究》,1958,1(1),252-253,科学出版社;
3 、石元春、林培等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1959年土壤考察报告《新疆综合考察报告,1956》科学出版社,1958,25-70;
5、 石元春《北京市密云县土壤志》1960,(内部刊物);
6、 石元春等《北京土壤口性的研究》土壤通报,1961(2);
7 、石元春等《正确认识土壤的矛盾运动,能动地利用改造土壤》《哲学研究》1961(1);
8 、石元春《京郊盐渍土的水盐动态》1962 (未刊稿);
10 、石元春等《运用浅井深沟体系,综合治理旱涝碱咸》《华北农业大学教育革命通讯》1975年1月.;
11、石元春等《掌握水盐运动规律、综合治理旱涝碱咸》中国农业科学,1976(3),37-41。
12 、石元春《曲周试验区及其周围的自然条件》、《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
13、 石元春《季风区旱涝碱咸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
16 、元春《旱涝碱咸综合治理单元的土壤盐平衡》《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
17 、石元春等《 旱涝碱咸综合治理的研究》 《土壤》1978(1);
18、 石元春《关于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碱咸综合治理问题》《科技情报专题资料》(64),河北省科技情报所,1979。
19、 石元春、李韵珠《 季风气候下盐渍土水盐动态及其调控》《盐渍土改良论文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98-221;
20、 石元春《搞好专题区划,为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提供科学依据《全国农业区划会议论文集》1980;
23 、石元春、辛德惠、杨守春《匈牙利盐渍土水盐运动方面的研究》《灌溉和排水》1981(3).
24 、石元春、辛德惠、杨守春《匈牙利盐渍土改良方面的研究》《灌溉和排水》1981(3);
25 、石元春等《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1982;
26、 石元春《黄淮海平原的水均衡分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2,8(1),13-20;
27、 石元春《季风气候和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黄淮海平原旱涝研究综合治理和农业发展研究报告(4),1982.
28 、石元春、俞和权、雷浣群《赴日、菲、印、泰四国农业遥感考察报告》《农业遥感资料》1982(1).
29、 刘 浩、石元春等《在农业发展中要重视物质投入》《农业现代化研究》1983(4);
30、 石元春、鲁铁相等《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一项信息革命中的新技术》《农业遥感资料》1983(2);
31、 Shi Yuan-chu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salt-affected soils in semi-humid monsoon climate regions. In: 《Proc.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Reclamation of Salt-affected Soils,Jinan,China》,1985,191-210.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盐渍土水盐运动特征及其调节”)
32、 Shi Yuan-chun. China's salt-affected soils and their reclamation. Transaction of the XIII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oil Science,1539-1540,1986.
33、 石元春 《中国盐渍土改良》《中国百科年鉴》1986;
35 、Shi Yuan-chun,Xie Jing-rong. Remote sensing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salt-affected soils. In:《Proc.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lonetz Soils,Yugoslavia》,104-110, 1988;
37 、石元春《中国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和农业开发(俄文),参加中苏科技周的科学报告》1989;
38 、石元春《中国黄土中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第四纪研究,1989(2);
39 、石元春《科技发展和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学术书刊出版社, 1989;
40、 石元春《 中国北方旱区土壤》《中国北方旱区农业现代化》气象出版社1989
41、 石元春、李韵珠《开发盐渍土区,促进粮食生产》《中国粮食问题及其战略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出版社,1990;
42 、Li Baoguo,Shi Yuanchun,Modeling for Predicting Seasonal Systematic Dynamics of Regional Water and Salt. In:《Transactions of 14th ISSS》,VI,108-113,1990. (“区域水盐动态的季节性预报模型”)
43 、石元春《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体系》《 土壤肥料》 1992年第五期;
44、 Li Yunzhu、Shi Yuanchun、Li Baoguo & Lu Jinwen,Monitorring and Prognosis of Regional Water and Salt,Geoderma,Vol.60,213-233,1993
45 、Shi Yuanchun, Comprehensive Harness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Huang Huai Hai Plain in China. In:《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Bei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1994,47-55;
47、 石元春《挑战和适应性思考――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科高等教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教学改革》 1995,5月 147-157
48 、Shi Yuanchun On the Exploitation and Sustaine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s,Taking the Development Program to Take the Huanghuahuai Plain as an Example.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5 Vol.9 No.3
51、 潘学标、韩湘玲、石元春,《COTGROW: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棉花学报》1996,8(4):180-188;
52 、石元春《中国粮食的增产潜力及展望》《科技日报》1996,10月21日,4版;
53 、石元春《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产业》《中外产业科技》1997,(5),11-12;
54、 石元春《警钟长鸣 - 谈中国的粮食问题》《 地理知识》1997,(1),9-11;
55 、石元春《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国科学报》1997,5月2日;
56、 Li Weidong , Li Baoguo,Shi Yuanchun. Application of the Markov chain theory to describ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xtural layers. Soil Science,1997 ,162(9),672-683.
58 、石元春《中国基础研究和发展高技术的进军号》《世界科技》,19卷5期,1997,10月.11-13;
59 、刘建利,石元春、罗远培《作物生长对土壤水分变动的双重效应》,《生态农业研究》5(1),18-21
60、 石元春 《展望未来 美景无限》 《科技日报》 1997,11月29日
61、 石元春 《前进的步伐 改革的深化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7,4期
62 、石元春 《科学攀登 任重道远》 《科技日报》19
63 、石元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中国农业的发展》《求是》1998,(3),30-33。
65 、Shi Yuanchun,High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中国农业Agriculture in China,1949-2030》,Editors: T. C. Tso,Francis Tuan,Miklos Faust. IDEALS,INC.,1998,398-414.
67、 段建南、李保国、石元春、严泰来、朱德海《应用于土壤变化的坡面侵蚀过程模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1),47-53(J.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68、 Duan Jiannan、Li Baoguo、Shiyuanchun、Zhu Dehai & Yan Tailai,A Modeling Approach to Evaluating Soil Chang Caused by Man,Z.Cao ED.Soil,Human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71-79,1998
69 、石元春 《农业呼唤信息技术》《中国科学报》 1998,7月20日
70、 石元春《农学基础研究思考》《科技日报》 1998,8月4日
71、 石元春 《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 《中国科学报》 1998,9月9日
72、 石元春 《汇涓涓细流 涌澎拜波涛 》《中国科学报》 1998,9月11日
73 、石元春 《知识经济初识》 《知识经济-大连跨世纪的战略思考》 大连计划委员会 1998,10月
75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势在必行》,《中国科技报》,1999.1.4
76、 石元春,《农业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3.17;
77、 Xuyong,Li Baoguo,Lu Huayou,Duan Jiannan,Shi Yuanchun,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arbonate Deposition Processes in a Loess-paleosol Sequen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
78、 Li Xuyong,Li Baoguo,Guo Zhengtang Zhao Chengyi Shi Yuanchun,A Soil Morphological Index for Paleosol Research,1999,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80 、段建南、李保国、石元春等,《干旱地区土壤碳酸钙淀积过程模拟》《土壤学报》36(3)318-326,1999
81 、石元春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新世纪的嘱托-院士寄语青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
82、 Li Weidong、Li Baoguo、Shi Yuanchun,Markov Chain Somulation of Soil Textural Layers,Geoderma,92(Nos 1-2),37-53,1999
82、 Li Weidong、Li Baoguo、Shi Yuanchun,Markov Chain Somulation of Soil Textural Layers,Geoderma,92(Nos 1-2),37-53,1999
83、 Li Weidong、Li Baoguo、Shi Yuanchun,Markov Chain Somulation of Soil Textural Layers,Geophysical Research Abstracts I(2)(279),1999
84、 Li Xuyong、Li Baoguo、Lu Huayi、Duan Jiannaan & Shi Yuanchun,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arbonate Deposition Processes in a Loess-paleosol Sequenc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4(supp):211-217,1999
85、 Li Xuyong、Li Baoguo、Guo zhengtang,Zhao Chengyi and Shi Yuanchun A Soil Morphological Index for Paleosol Research.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4(supp.):218-222
87、 石元春《高技术与中国农业,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1999.9;
88 、石元春 《开拓中的蹊径:生物性节水》,《科技导报》,1999,10期
89 、石元春 《高技术与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0
90 、石元春 《素质教育的环境工程》,《素质教育的较量》王克主编,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12;
91 、石元春 《关于生物工程产业》,中国工程科学,第二卷第7期,2000
93、 Duan Jiannan,Shi yuanchun,Li baoguo yantailai and zhu dehai,Modeling of Slope Erosion Process for Soil Change In Laflen,Tian and Huang(eds.)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CRC press,Boca Raton FL,usa.PP 529-538.
94、 石元春 《土壤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革命》,《土壤学报》,37(3)289――295,2000
95 、石元春《农业和农业科技展望,2000上海科技论坛综合报告会演讲集》,上海科坛,2000.12.68-77
96、 《中国农业发展的高技术战略》《光明日报》,2001.2.19;
97 、Weidong Li,Baoguo Li,and yuanchun shi,Diederik Jacques and Jan Feyen,Effect of spatial variation of textural layers on regional field water balanc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Vol.37,No.5,Pages 1209-1220,May2001
99、 石元春,《发展中国农业科技产业》人民日报,11版,2001.6.11;
100 、石元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及其发展趋势,群言》,2001.7;
101 、石元春,《农业和农业科技展望,农业发展与金融》2001.10.57-61
102、 石元春,《新兴农业科技产业》科技日报,2001.12.17;
103 、石元春,走出治沙退耕中的误区,科技日报,2002.2.25;
104、《考虑水分胁迫滞后影响的作物生长模型》(刘晓英1 罗远培2 石元春1) 2002-9-11
105、石元春:《现代农业是技术高度密集产业》 2002-9-4
106 、石元春:《农业节水中的盲区与亮点》 2002-6-18
107、石元春:《走出治沙与退耕中的误区》 2002-3-4
对联
上联是:志在天地得失寸心大家风范;
下联是:惠及蒹葭桃李满园名师功勋。
横批“高山景行”
这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专门为两院院士石元春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概括了石先生的志行、事功,而横批“高山景行”则脱胎于《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同学们对前辈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石元春“学术腐败”
编辑石元春联名举报
2011年8月14日,一篇《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的举报贴首次出现在某网络论坛上,署名“农大人”。公开资料显示,石元春现年80岁,中国著名土壤学家,曾担任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为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举报材料指出,“石元春在部委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上所填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弄虚作假,与事实不符”。
材料中提到,“‘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发明创造。”“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践主要是田园教授的成果并非石元春所为。”“石元春‘打破咸水禁区’的成果也是剽窃来的……他主持工作不过挂名而已。”“PWS区域水盐运动测报体系主要是雷浣群教授的成果而并非石元春所做。”
方舟子微博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季伦、陶益寿、林培、祖康祺等6人实名举报: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石元春在任期内利用职权窃取他人治理黄淮海盐碱土的成果,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骗取国家和省部级多项奖励以及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和何梁何利农业科学奖。”
2011年9月11日,新语丝网站已挂出实名公开举报信《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而据资料显示,被举报人石元春,以及举报人李季伦、陶益寿、林培等都年过八旬,其中,李季伦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陶益寿、林培、祖康祺是中国农业大学土壤专家。另外两名举报人分别为曾任京农公司副总经理的杨智泉、中国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田向荣。
举报信指出,石元春“离任校长后要做农业企业家,窃取他人科研成果,骗取深圳市委信任,投资数千万元,分别在深圳和北京成立绿鹏公司,自任董事长。结局是肥了自己,亏了国家,最后不得不廉价拍卖。时至今日他又以生物质能源权威自居,到处忽悠领导和群众,我们这些知情人和受害者实在难以容忍这样一个巨贪在中国教育界和科技界兴风作浪,有义务剥去他的伪装,显露其真实面目。”
同时,举报信还列出了石元春的“四宗罪”:“学术成就与贡献弄虚作假,把前人理论说成是自己的新理论,剽窃他人成果等”;“黄淮海平原盐碱消退是地下水自然下降的结果,而石利欲熏心,竟然不顾客观事实,贪天功为己有”;“石元春以权谋私巧取豪夺”;“石元春获奖另有内情”。
举报信列举对石元春道德学风的评论指出,石元春是“水分太多的虚假院士”,“会弄权术、会钻我们社会空子、弄虚作假的、永远喂不饱的、私欲太大的‘包工头’”。
祖康祺教授揭露:“石元春说:‘曲周试区连续自动测试分析,可以一分钟出14个数据,可以为黄淮海平原50个县服务也吃不饱。’其实1982年耗资105万从匈牙利引进的设备,至今15年连一个县、一个乡也未能服务。石只要个人能出名,不管国家损失。”
祖康祺曾任“七五”黄淮海攻关项目办公室主任,他说:“‘七五’黄淮海课题主持人辛德惠因病住院,石元春靠主持单位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的权力,夺取了课题主持人的身份,但石元春从未承担实施工作,从未到过攻关研究现场。”
石元春事件经过
祖康祺告诉记者,“按理说有5个院士弹劾,学部就应当取消石元春的院士资格,但是并没有这么做。”祖康祺说,他甚至当着石元春的面指出“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项目(‘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石元春评上特等奖的问题,石哑口无言。
祖康祺介绍,“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项目”于1986年立项,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农业部等多个部委论证,原由中国农业大学辛德惠教授负责,祖康祺、中科院李松华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史孝石教授协助起草了项目报告,石元春当时并不是项目负责人。
“立项阶段,石元春只是论证会专家组19个成员之一。后来趁辛生病住院,石元春就给农业部写报告,自己做主持人。”祖康祺说。
“实施阶段的4年中,涉及到了5个部委、7个省市、34个县,他没有去过一个县。中期检查,他也一次没有参加,只是在验收时去过,呆了一个晚上。后期总结形成了4个主件、4个附件,100万字,都是我主持下,和一些研究人员一起完成的,他没写一个字,没有改一个字。”
祖康祺说,在上述项目中,石元春只紧抓一个权力,“就是评国家特等奖的时候要他来定”。
“他最近出了一本《决胜生物质》,书里光引用国内外图表268幅,还有50多幅没有出处,每一幅评论几句就出了那么厚……动不动就是‘生物质之父’。这引起了能源界很大意见。”实名举报事件于是发生。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农业大学和石元春方面还未对举报事件作出正式回应。
石元春举报人访谈
1.提问:求得媒体支持是好的,但是用其炒作就略显卑鄙了吧?搜狐微博@方舟子:如果媒体炒作有助于更多人了解真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应该欢迎这样的炒作。不要一看到媒体曝光就以为是在为自己打广告做虚假宣传。
2.提问:政府官员那么多贪污的你怎么不举报啊,说白了你还是欺软怕硬,想出名啊 搜狐微博@方舟子:如果你有官员贪污的证据,请向检察机关举报。我没有义务、权利和能力替你举报。你不欺软怕硬,就自己举报去。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嘲笑别人。
3.提问:方舟子是不是积极过分了?学术上的事情,应当内部解决吧? 搜狐微博@方舟子:这不是学术争论,而是学术造假的问题。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学术造假的问题学术界内部未必能解决,往往是解决不了,所以才要有舆论监督。
4.提问:这里面有没有个人恩怨在里头?搜狐微博@方舟子:这里面也许有个人恩怨在里头。但是这不重要。我们更关心的是举报是否属实。如果举报属实,管他举报人是什么动机?如果不属实,才需要追究出于什么动机诬告。
5.提问:学术剽窃有什么标准码?有些人写论文也会引用他人的文章和观点,这个度是什么?搜狐微博@方舟子:剽窃是指用到了别人的独创成果却没有做恰当的说明,让人误以为是他的。如果做了恰当的说明,例如注明了出处,就属于正常的引用。
6.提问:方老师如果这件事是其他几位举报人捏造的,会不会影响到您的声誉,考虑过吗?搜狐微博@方舟子:我只是提供一个发表的平台,引起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我不能保证里面涉及到的每一点都能成立。我欢迎被举报人做出反驳,我一定也给他发表。
8.提问:方老师您和其他几位举报人是否认识?能否确保证据属实搜狐微博@方舟子:我不认识他们。从举报内容看,有一定的可靠性。我不能保证举报的内容都能成立,所以我欢迎被举报人来反驳。我不是判官,我只是提供一个发表的平台。
9.提问:你们觉得这在当今中国是个例吗?搜狐微博@方舟子:这不是个例。大学校长、院士造假的,我主持的新语丝网站揭露过很多,光是2009年我们就揭露过十个校长、副校长造假。我本人也自己调查、揭露过一些校长、院士造假。
10.提问:话说你举报的这些人是不是都跟你有仇啊 搜狐微博@方舟子:11年来新语丝网站曝光了一千多起造假案件,你说我会和这么多人有仇吗?我和被举报的人没有一个有个人恩怨,基本上都不认识。
11.提问:方老师能说下,新语丝的赢利模式吗?有遇到过资金问题么?搜狐微博@方舟子:新语丝不盈利,是在美国纽约州正式注册的非盈利性机构。网站上有几个广告,广告收入用来支付服务器、网络等费用。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我都是不领工资的义工,不存在资金问题。
12.提问:那些被你举报的人是不是都成了你的仇人,比如于建嵘? 搜狐微博@方舟子:这个当然,仇恨有深有浅而已,有的人因此恨死我了,也真有采取手段要置我死地的,比如肖传国。这本来就是得罪人的事,我有这种心理准备。
13.提问:是不是万恶的职称制度导致今天论文造假成灾? 搜狐微博@方舟子:职称制度世界各国都有,其他国家并没有因此造假成灾。中国学术造假成灾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例如与权力紧密结合的学术体制,不合理的评估机制,以及对造假缺乏监督和处罚。
石元春对质疑的回应
2011年9月20日,这一事件又有了新进展,石元春在中科院主管的《科学时报》上发表题为《事实与真相》的文章,约八千字从12个方面,一一回应实名举报信,为自己正名。 石元春表示,他要为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尊严,维护“院士”的光荣称号和国内学术界的一方净土,给社会公众一个交待,用事实与真相以正视听。
石元春称,“举报信”中大量使用了极具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的名誉,进行人身攻击,这不能不激起他的极大愤慨。
称全是歪曲和捏造
在回应文章中,石元春称,所谓12条指控没一条能站住脚,全部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歪曲与捏造。
石元春称,自己担任校长的八年间,学校正处于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时期,在进行改革和推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工作失当和不周之处,进而在感情上伤害到一些同志。
“对此,我表示歉意。”他说,但举报信中对其学术道德方面的所有指控,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如今李先生又拿出20年前的事,还无中生有地弄出个什么绿鹏公司开发阿维菌素和10亿美元订单等本不存在的事来。”石元春说,李先生(李季伦)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但对黄淮海项目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的研究根本不了解。
“发展生物质产业是利国利民,李先生认为是祸国殃民,这是学术观点不同。学术上鼓励百家争鸣,不应是个人指责。”石元春称。
6举报者中两人不认识
石元春称,“举报信”的主要内容均涉及黄淮海项目,除错误百出外,就是一项实证材料也没有,只有些“某某人说”(且不说其真实性)。
石元春称,另外两位是自己的同学,都比他年长4岁,为保护他们的健康,他不想谈其签名缘由。
“想不到40多年后,个别人为泄私愤,捏造出这篇网文,借用网络技术,极短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将我丑化到了极致,想把我搞臭,让我身败名裂。”石元春说。
他还说,近年来,中国学术圈里出现了一些学风和学术道德问题,激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
他对少数科技人员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深恶痛绝,应当及时揭露和严厉处置。但也要注意少数人利用网络捏造事实,进行人身攻击,注意在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中减少和避免伤及无辜。
石元春说,自己作为一个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科学工作者,在农业科教战线上拼搏了半个多世纪,长期风餐露宿和在农村蹲点,至今一刻也未敢懈怠。现已耄耋之年,竟遭此不白之冤。请求上级科教部门对提供的事实和材料进行调查,还其清白。
[2]
石元春调查组的结论
时隔数月,由科技部等5家单位组成的调查组对“举报”一事作出正式答复。调查报告指出:举报中所谓“石元春学术腐败第一贪”没有任何依据;网络炒作的“院士告院士学术腐败”的说法不成立,这是一次违背事实的炒作。
事情总算有了结论,对其中的波折,当事人不愿多谈。只是不少熟悉石元春的人常常关心他的身体,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他总是报之一笑:“我没事。”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石元春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01-10]
- 2. 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八千字回应“学术腐败”
- 3. 调查组称“石元春学术腐败”无依据 .科学网.2012-11-17[引用日期2014-04-21]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