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增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李道增(1930.1.19—),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专家。出生于上海市,籍贯安徽省合肥市人,清末重臣李鸿章后裔。1952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市首都规划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文名
李道增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30年1月19日
职    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李道增人物生平

编辑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系任教
1956年升讲师1979年升副教授
1983年升教授、1985年升博士导师
1983-1988年任建筑系系主任
1988-1990年任建筑学院首任院长
1993年应邀赴美国卡纳基·梅伦大学任剧场设计客座教授
1985-1997年任第2、3、4、5届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筑学分委员会主席;兼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3-1993年入选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1993年后至今任名誉理事
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道增详细介绍

编辑
李道增教授对建筑设计有广泛的实践和深入的理论研究,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1958—1960年曾主持过国庆工程国家大剧院与解放军剧院的建筑设计(因财力所限未建),至今承担过5座其它剧场设计,天桥剧场方案获首都十佳优秀公建方案第一名;93年赴美国卡纳基梅伦大学教授剧场设计,其学识深受赞赏;99年出版的跨戏剧与剧场建筑两个学科的《西方戏剧.剧场史》是对剧场研究的重大贡献;他的著作《环境行为学概论》、论文“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和对建筑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大体构成他设计哲学的主干。他主持设计、在全国竞赛中获首奖的“建筑者之家”方案就是根据这一理论创作的。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 

李道增研究领域

编辑
1.中国剧场建设的迅速发展与建成后运营管理的难点
2.可持续发展生态住区的适用技术与被低估了的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3.本土化与全球化及其相关理论问题
4.清洁能源之-的国内外风力发电发展概况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道增主要成果

编辑
发表论文48篇、出版专著1部、书籍9本。论文如:
“全球本土化与创造性转化”(世界建筑2004-1)
“21世纪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新技术》2001-1)
“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世界建筑1998-6)
“创造型人才小议”(《清华名师谈治学育人》-北京高等教育丛书2003年)
他对建筑设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对学术前沿十分关心,80年代初即发表了“重视生态原则在规划中的运用”论文,文中介绍了一种非常先进的规划理念,该理念是基于“生物控制论”的8项组织原则提出的。同时他也属国内第一位讲授“环境行为学概论”课程并培养研究生的教授;该讲稿已于1999年写成书《环境行为学概论》出版。进入90年代他开展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技术研究;新世纪以来,开始研究全球化与本土化等理论问题。
其学术上的业绩与水平突出地反映在剧场建筑的设计与科研上,1958-1960年曾主持设计过当时的 “国家大剧院”与“解放军大剧院”(均因国家经济困难未建)。1998年他再次参加了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清华大学方案属入围报送中央的3个方案之一(中央领导选择法国方案实施)。
他还承接过8座剧场设计,如:“台州文化艺术中心”、“东方艺术大厦”、“清华大学大讲堂”以及曾获奖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天桥剧场”、等。他培养的已获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中有12名是以剧场、会堂、音乐厅为论文的研究方向的。
他汇集了30余年国内外访问、调研所得的学术积累,写作、出版了有150余万字、近1500幅插图,史料翔实的《西方戏剧剧场史》(上、下册,下册合著)专著。该书横跨戏剧与建筑两个学科,融人文与科技于于一体,公认为是他对剧场研究所作的重要贡献。

李道增所获奖励

编辑
他于1984年被劳动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李道增社会兼职

编辑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高级顾问
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名誉理事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