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年(开元十七年),张嘉贞在洛阳病逝,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
- 本 名
- 张嘉贞
- 所处时代
- 唐朝
- 民族族群
- 汉人
- 出生地
- 蒲州猗氏
- 出生时间
- 665年
- 去世时间
- 729年
- 主要成就
- 接替宋璟为宰相
- 官 职
- 中书令
- 爵 位
- 河东侯
- 谥 号
- 恭肃
张嘉贞人物生平
编辑张嘉贞早年经历
685年(垂拱元年),张嘉贞考中明经科,被授为平乡县尉,不久因受案件牵连免官回乡。
[1]
张嘉贞累职升迁
702年(长安二年),侍御史张循宪出任河东采访使,上表举荐张嘉贞。武则天召见张嘉贞,面试其才,擢升他为监察御史。此后,张嘉贞历任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他治政严肃,深受官吏的敬畏。
[2]
718年(开元六年),张嘉贞入朝。这时,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唐玄宗欲将告发者治罪。张嘉贞认为此举会阻塞言路,上奏赦免其罪。唐玄宗非常高兴,许诺将来要拜他为宰相。张嘉贞趁机奏道:“当年马周徒步入长安,拜见太宗皇帝,得到重用,但五十岁便去世。假如太宗晚提拔马周几年,这个人才就算错过了。如今陛下想要重用臣,就请陛下早一点拜臣为相,不要等臣衰老了。”唐玄宗道:“你且返回并州,我一定尽快召你回京任相。”
[4]
张嘉贞担任宰相
720年(开元八年),唐玄宗罢免宋璟与苏颋的宰相之职,征召张嘉贞回朝,擢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月,张嘉贞又升任中书令,加银青光禄大夫。他善于决断,长于奏对,却因脾气急躁、刚愎自用,遭到舆论的鄙薄。后来,张嘉贞之弟张嘉祐也入朝担任金吾将军,兄弟二人并居将相,一时显赫无比。
[5]
722年(开元十年),张嘉贞随唐玄宗巡幸洛阳。洛阳主簿王钧为求取御史之职,在洛阳给张嘉贞修建住宅,结果事情败露。唐玄宗大怒,命人杖毙王钧。张嘉贞为求灭口,私下催促行刑者加速行刑,又将罪责推给御史大夫韦抗、中丞韦虚心,使得韦抗二人遭到贬黜。
[6]
后来,秘书监姜皎获罪,张嘉贞怂恿唐玄宗施以廷杖,致使姜皎伤重而死。不久,广州都督裴伷先也因罪下狱,张嘉贞又请求施以廷杖。张说反对道:“士可杀不可辱。此前姜皎犯罪,如果该杀,那就公开处死,不应让他当庭受辱。姜皎之事已无可挽回,现在对待裴伷先,不能再犯错误。”唐玄宗采纳了张说的意见。张嘉贞很不高兴,私下指责张说道:“你话说的太重了。”张说道:“谁也不能当一辈子宰相,我们如果开了贵臣受杖的先例,难保将来也有受辱之时。”
[7]
张嘉贞宦海浮沉
张嘉贞与张说的矛盾由来已久。起初,张说担任兵部侍郎,位居员外郎张嘉贞之上。张嘉贞拜相后,超越张说,并对他毫不谦让。张说对此心中不满。723年(开元十一年),张嘉祐贪赃事发。张说趁机劝说张嘉贞,让他素服待罪。唐玄宗贬张嘉贞为豳州刺史,命张说接任中书令。张嘉贞这才知道上了张说的当,为此非常后悔。
[8]
724年(开元十二年),张嘉贞升任户部尚书、益州长史,并代理都督之职。不久,唐玄宗在中书省设宴,命张嘉贞与宰相一同预宴。张嘉贞对张说痛恨不已,在席间谩骂不止。源乾曜与王晙极力排解,这才将张嘉贞劝走。
[9]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赐死宠臣王守一。张嘉贞因与王守一交情深厚,也被贬为台州刺史。不久,张嘉贞又担任工部尚书、定州刺史,掌管北平军事,封河东侯。张嘉贞赴任时,唐玄宗亲自赋诗勉励,并命百官到上东门外饯行。
[10]
张嘉贞轶事典故
编辑张嘉贞河东佳客
张循宪巡察河东时,遇到难以决断的事务,便问吏员道:“河东地区可有什么佳客吗?”吏员便推荐张嘉贞。张循宪召见张嘉贞,请他帮忙处理事务,张嘉贞分析的非常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
[12]
张嘉贞面见女皇
张循宪向朝廷举荐张嘉贞,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想让。武则天道:“朕难道就没有官职来安置贤才吗?”她亲自召见张嘉贞,在内殿隔帘对话。张嘉贞仪表秀伟,谈吐不凡,得到女皇的赞赏,并请求道:“臣是乡野之人,未识朝廷威仪,得蒙陛下赏识,召到内殿。今臣与陛下相隔咫尺,但却仿佛隔着一道云雾,看不清陛下面容。我觉得这不符合君臣之道。”武则天大笑,命人撤去珠帘。
[13]
张嘉贞为弟求官
唐玄宗继位后,张嘉贞以并州长史的身份回朝述职,因政绩突出,得到皇帝的嘉奖。他趁机向唐玄宗请求:“臣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臣弟张嘉祐,现为鄯州别驾,与臣相隔甚远。希望陛下能把他调到并州附近为官,使我们兄弟能够相聚。臣一定尽力报答陛下。”唐玄宗便把张嘉佑调到并州附近的忻州为刺史。
[14]
张嘉贞拜相逸事
宋璟罢相后,唐玄宗欲任命张嘉贞为宰相,但却忘记了他的名字,便问中书侍郎韦抗:“这个人姓张,名字是两个字,现在是北方大将,你替我想想是谁。”韦抗道:“大概是张齐丘,他现任朔方节度使。”唐玄宗便命韦抗回去起草诏书,任命张齐丘为宰相。随后,唐玄宗批阅奏章,正好拿起张嘉贞的奏章,这才知道自己弄错了,立即召回韦抗,让他修改诏书,改任张嘉贞为宰相。
[15]
张嘉贞不立田园
张嘉贞虽然官至宰相,但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面对他人的劝说,他答道:“我曾经做过宰相,只要没有死,就不用担心饥寒。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田产,也会被抄没。士大夫常常喜欢置办田宅,最终都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我才不干这种蠢事!”
[16]
张嘉贞人物评价
编辑舒元舆: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
[17]
刘肃: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
[18]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贤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苏颋等,皆以骨鲠大臣,镇以清静,朝有著定,下无觊觎。四夷来寇,驱之而已;百姓富饶,税之而已。继以张嘉贞、张说,守而勿失。
[19]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铺陈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张说、苏颋、嘉贞、九龄之徒,皆能始终弥缝,不失纪律。
[20]
刘昫:①嘉贞断决敏速,善于敷奏,然性强躁自用,颇为时论所讥。②张嘉贞虽不立田园,奈急于势利,朋比近习,杖姜皎、伷先,非中立之士也。③ 开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无守,嘉贞近名。
[21]
宋祁:①嘉贞性简疏,与人不疑,内旷如也,或时以此失。有嗜进者,汲引之,能以恩终始。②开元之盛,所置辅佐,皆得贤才,不者若张、源等,犹惓事职,其建明有足称道。朝多君子,信太平基欤!张氏三世宰相,然器有所穷,嘉贞穷于俗,延赏穷于忮,弘靖穷于权,惜哉!
[22]
张嘉贞个人作品
编辑《全唐文》收录有其文八篇:《空水共澄鲜赋》、《水镜赋》、《奏宥反坐罪》、《答劝置田园札》、《石桥铭序》、《先师仲弓赞》、《北岳庙碑》、《赵州瘿陶令李怀仁德政碑》。
[25]
张嘉贞家庭成员
编辑父亲:张思义,官至成纪县丞。
[26]
兄弟:张嘉祐,官至左金吾将军、相州刺史。
[26]
孙子:张谂,官至主客员外郎。
[26]
张嘉贞史籍记载
编辑《旧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21]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五十二》
[22]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
[27]
- 参考资料
-
- 1. 《旧唐书·张嘉贞传》:弱冠应五经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
- 2. 《旧唐书·张嘉贞传》:长安中,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迁中书舍人,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
- 3. 《旧唐书·张嘉贞传》:时突厥九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
- 4. 《新唐书·张嘉贞传》: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昔天子听政于上,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谤,今将坐之,则后无繇闻天下事。”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嘉贞因曰:“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向使用少晚,则无及已。陛下不以臣不肖,必用之,要及其时,后衰无能为也。且百年寿孰为至者?臣常恐先朝露死沟壑,诚得效万一,无负陛下足矣!”帝曰:“第往,行召卿。”
- 5. 《旧唐书·张嘉贞传》:八年春,宋璟、苏颋罢知政事,擢嘉贞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数月,加银青光禄大夫,迁中书令。嘉贞断决敏速,善于敷奏,然性强躁自用,颇为时论所讥。……上又以嘉贞弟嘉祐为金吾将军,兄弟并居将相之位,甚为时人之所畏惮。
- 6. 《旧唐书·张嘉贞传》:开元十年,车驾幸东都。有洛阳主簿王钧为嘉贞修宅,将以求御史,因受赃事发,上特令朝堂集众决杀之。嘉贞促所由速其刑以灭口,乃归罪于御史大夫韦抗、中丞韦虚心,皆贬黜之。
- 7. 《新唐书·张嘉贞传》: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向晈得罪,官三品,且有功,若罪应死,即杀,独不宜廷辱,以卒伍待也。况劝贵在八议乎?事往不可咎,伷先岂容复滥哉?”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说曰:“宰相,时来则为,非可长保。若贵臣尽杖,正恐吾辈及之,渠不为天下士君子地乎?”
- 8. 《新唐书·张嘉贞传》:初,嘉贞在兵部,而说已为侍郎。及皆相,说位其下,议论无所让,故说不平。帝幸太原,嘉佑以赃闻,说訹嘉贞素服待罪,不谒,遂出为豳州刺史,说代其处。嘉贞衔悔,谓人曰:“中书令幸二员,何相迫邪?”
- 9. 《新唐书·张嘉贞传》:逾年,为户部尚书、益州长史,判都督事,诏宴中书省,与宰相会。嘉贞衔说不已,于坐慢骂说,源乾曜、王晙共平解,乃得去。
- 10. 《旧唐书·张嘉贞传》:明年,坐与王守一交往,左转台州刺史。复代卢从愿为工部尚书、定州刺史,知北平军事,累封河东侯。将行,上自赋诗,诏百僚于上东门外饯之。
- 11. 《旧唐书·张嘉贞传》:十七年,嘉贞以疾请就医东都,制从之。至都,目瞑无所见,上令医人内直郎田休裕、郎将吕弘泰驰传往省疗之。其秋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
- 12. 《新唐书·张嘉贞传》: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 13. 《新唐书·张嘉贞传》: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曰:“朕宁无一官自进贤邪?”召嘉贞见内殿;以帘自鄣。嘉贞仪止秀伟,奏对偘偘,后异之。因请曰:“臣草茅之人,未睹朝廷仪,陛下过听,引对禁近。今天威咫尺,若隔云雾,恐君臣之道有未尽也。”后曰:“善。”诏上帘。
- 14. 《旧唐书·张嘉贞传》: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祐为忻州刺史。
- 15. 《新唐书·张嘉贞传》: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而忘其名。夜诏中书侍郎韦抗曰:“朕尝记其风操,而今为北方大将,张姓而复名,卿为我思之。”抗曰:“非张齐丘乎?今为朔方节度使。”帝即使作诏以为相。夜且半,因阅大臣表疏,举一则嘉贞所献,遂得其名,即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16. 《新唐书·张嘉贞传》:嘉贞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 17.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汉典网[引用日期2014-08-09]
- 18. 大唐新语:卷六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19.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10-25]
- 20. 全唐文:卷六百五十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10-25]
- 21.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22. 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23.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24. 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25.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九 .汉典网[引用日期2014-08-09]
- 26.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张氏)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27.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28.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29.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30.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8-09]
- 收起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