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渭康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袁渭康,1935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化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 
1953年考入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6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化工学院担任助教;1973年进入华东化工学院任职,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客座研究;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担任丹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199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多相反应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担任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 
袁渭康长期从事化学工程研究,工业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以化学反应工程为主要方向 [2] 
中文名
袁渭康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35年07月01日
职    业
化学工程专家
毕业院校
华东化工学院
主要成就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    籍
浙江省宁波市

袁渭康人物经历

编辑
1935年7月1日,袁渭康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宁波市。
袁渭康
袁渭康(3张)
1953年9月,考入华东化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
1957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华东化工学院就读研究生。
1962年1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化工学院担任助教(至1973年5月)。
1973年6月,进入华东化工学院任职,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
1979年8月,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客座研究(至1981年10月)。
198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被聘为华东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
1989年9月,担任丹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至1989年12月)。
1990年1月,前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习(至1990年5月)。
1993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多相反应开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至2006年12月)。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 
1999年11月,担任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至2009年11月) [1] 

袁渭康主要成就

编辑

袁渭康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袁渭康 演讲/报告
袁渭康 演讲/报告(5张)
袁渭康长期从事工业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发展了移动床煤气化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和通用的相平面分析法,以及反应器多态的全局分析法;在生物反应器的状态估计和控制、固定床电极反应器、超临界流体反应和CVD反应器的模型化方面获得了创新成果;进行反应器动态行为研究,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动力学模型筛选及状态估计方法,以及过程在线辨识方法;主持了多个工业反应器的开发项目;创导了“工业反应过程的开发方法论”,应用反应工程理论,成功实现了反应器开发工作的高质量、短周期 [2] 
  • 成果奖励
截至2000年,袁渭康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2] 
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
1979年气控多层流态化床及其在气体净化中的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1986年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工艺及反应器省部级 一等奖
1986年化学工程中多态现象省部级 二等奖
1992年固定床反应器的多重态和过渡态省部级 三等奖
1994年基因重组酵母发酵过程的自适应状态和优化控制策略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冶炼烟气脱硫的非定态SO2转化技术省部级 二等奖
  •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袁渭康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9本 [3]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
2017.11《袁渭康自传 一路行思》袁渭康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7.01《我国高耗能工业高温热工装备节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江东亮,袁渭康,钱锋,刘茜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01《袁渭康文集》袁渭康著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4.06《半生行悟 亲历与随想》袁渭康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9《高等反应工程教程》程振民,朱开宏,袁渭康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12《化学反应工程分析》朱开宏,袁渭康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6《从绿叶到激光光盘 颜色与化学》袁渭康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06《化学反应工程分析》袁渭康,朱开宏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5.09《工业反应过程的开发方法》陈敏恒,袁渭康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期刊论文
Reactor Engineering: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rt, Ind. Eng. Chem. Research , 1994, 74 (10): 638
Estimating Radial Velocity of Fixed Bed with Low Tube-to-Particle Diameter Ratios, AIChEJ, 1997, 43 (5): 1319
Modeling of a Fixed-Bed Reactor Using the K-L Expansion and Neural Networks, Chem. Eng. Sci., 1996, 51 (10): 2179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Unsteady-State SO2 Converters, Canad. J. Chem. Eng., 1996, 74 (10): 772
Adsorption of benzene and cyclohexane on gamma-Al2O3 and Pd/gamma-Al2O3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36(2-3):414-418, 2008.03.01
Zeta potential on the anti-scalant modified sub-micro calcite surface.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8(1-3):60-66, 2008.10.01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fibers: Effect of metal purification.ElectrochimicaL ACTA, 53(10):3587-3596, 2008.04.01
Adsorption of ammonia on activated carb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Environmental Progress, 27(2):225-233, 2008.07
  • 学术交流
1992年袁渭康创议成立亚太化学反应工程工作委员会并任首任主席,组织地区学术活动。该委员会被公认为是平行于北美和欧洲在本领域中三个国际组织之一。1998年创建中法化学与环境工程联合实验室并任中方负责人 [1] 

袁渭康人才培养

  • 教学理念
袁渭康鼓励大家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培养科研兴趣和坚持不懈的心理素质,踏实认真做好每件事情,沿着设定的目标不断前进。同时,他也提醒学生们要增强自控能力,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沉迷于手机,不急功近利和好高骛远;要多读书,读好书,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理性思考问题,不断进取 [4] 
  • 学术学会评定
1999年,袁渭康指导博士生周兴贵的毕业论文《壁冷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在线预测与控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  。2017年,指导博士生叶光华的毕业论文《应用离散和连续模型研究多孔材料内传质和反应》被评为2015、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6] 
2002年,硕士生周杨柳的毕业论文《添加剂对电极过程作用的拓扑研究》;2008年,博士生李斌的毕业论文《超临界CO2调控聚丙烯结晶行为的研究》;2009年,博士生朱贻安的毕业论文《纳米碳纤维生长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以及郑俊生的毕业论文《纳米碳纤维微结构的电催化效应:氧的阴极还原性能》先后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7] 

袁渭康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 
199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8] 

袁渭康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担任职务
1992年亚太化学反应工程工作委员会首任主席
1993年11月至2006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多相反应开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7年06月至2007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8年04月至2006年12月中法化学与环境工程可持续性发展联合实验室中方负责人
1999年11月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华东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
参考资料来源: [1] 

袁渭康人物评价

编辑
袁渭康身上体现一代代华理(华东理工大学)人秉承“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9] (华东理工大学65周年校庆宣传片)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教师 大学教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