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同义词 中部(中国中部地区六省)一般指中部地区
中国中部地区,东接沿海,西接内陆,按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排序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省份,截至2017年底,中部地区国土面积约102.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68亿人,生产总值约17.9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4.87万元。
与中部地区相邻的省份有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重庆陕西内蒙古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自北向南顺时针排序)。
中部地区历史厚重,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农业基础雄厚,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依靠全国约10.7%的土地,承载全国约26.51%的人口,创造全国约21.69%的生产总值,是我国的人口大区、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2]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指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继续做大做强洛阳宜昌芜湖赣州岳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将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规划》提出“发展壮大经济增长极。壮大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 [3-4] 
中文名称
中部地区
外文名称
China Central
行政区类别
经济分区
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辖地区
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
政府驻地
太原郑州合肥武汉南昌长沙
地理位置
中国中部
面    积
102.6万平方公里
人    口
36844.11万人(2017年)
方    言
晋语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赣语湘语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恒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山东湖武当山庐山衡山
机    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火车站
太原站郑州站合肥站武汉站南昌站长沙站
车牌代码
GDP
179412.40亿元(2017年)
人均GDP
48695.00元(2017年)
国家战略
中部崛起

中部地区省份概况

编辑
荣美中部
山西地图 山西地图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长城以南。全省纵长约682公里,东西宽约385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人口3629.8万人(2013年)。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现辖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阳泉晋中吕梁临汾长治晋城运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
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矿藏有煤、铁、铝。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矿储量为30.5亿吨。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工业在山西工业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 。
河南地图 河南地图
河南,古称中原中州豫州,简称“”,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
截至2017年底,河南共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省会郑州市,常住人口9559.13万人,居中国第3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从夏朝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首位。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新设立的自贸区之一。
安徽地图 安徽地图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简称皖。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六普,全省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安徽省共辖合肥、芜湖蚌埠、淮南等16个地级市及6县级市,43市辖区,56县。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处。省会合肥。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 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 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湖北地图 湖北地图
湖北,简称“鄂”,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4位,全省人口5724万人。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1个省直管林区(神农架),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8个县,2个自治县。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湖北省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中心,全国交通航运枢纽。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国重要的科教城市,武汉高等院校众多,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约120万人。
湖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31种,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等储量亦很丰富。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除铁矿外,还伴生有铜、钴、金、银等,可供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江汉平原一带已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江西地图 江西地图
江西,简称赣(gàn),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江南地带,东临浙江、福建,南嵌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是中国毗邻省市最多的省份,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西经济区等发达地区的共同腹地。江西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人口4503.93万人(2012年),由11个地级市组成,省会南昌市
江西截止2008年7月8日,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已发现各类固体矿产资源140多种,其中探明工业储量的89种;矿产地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80余处,中型矿床100余处。在探明的89种矿产储量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3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铜、钨、钽、铯、铊、钪、金、银、铀、钍、伴生硫、溶剂白云岩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铷、锂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钇矿、铋、铍、岩盐、蛇纹岩等,居第四位的有钼、铌、萤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锡、锆、玻璃用白云岩等。
湖南地图 湖南地图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江南地区,由于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之南而成为湖南。湖南境内湘江贯穿南北,所以简称为湘。湖南东临江西,西接渝贵,南毗两广,北连湖北。湖南物产富饶,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土地总面积211829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1%,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0位,2011年末户籍人口为7119.34万,常住人口6568.37万,全省辖14个地州市、122个县(市、区),省会长沙市
湖南省矿藏丰富,素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著称。已探明储量的80多种矿藏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铷、锰、钒、铅、锌以及非金属雄黄、萤石、海泡石独居石、金刚石等居全国前列。湖南省植物种类多样,群种丰富,是中国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樟、檫、栲、青山栎、枫香以及竹类,此外有银杏、水杉、珙桐、黄衫、杜仲伯乐树等60多种珍贵树种。野生动物主要有华南虎、金钱豹、穿山甲、羚羊、白鳍豚、花面狸等。

中部地区经济建设

编辑

中部地区省份经济

河南:2017年,河南省生产总值44988.16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9.4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449.9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9198.68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9.6:47.7:42.7。 [5] 
湖北:2017年,湖北省生产总值36522.95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9.6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6259.8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6503.40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为10.3:44.5:45.2。 [6] 
湖南:2017年,湖南省生产总值34590.60亿元,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0.0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4145.50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6755.10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0.9:48.4。 [7] 
安徽:2017年,安徽省生产总值27518.70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1.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3486.60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1420.40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为9.5:49.0:41.5。 [8] 
江西:2017年,江西省生产总值20818.50亿元,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3.9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9972.10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8892.60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9.4:47.9:42.7。 [9] 
山西:2017年,山西省生产总值14973.50亿元,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9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181.80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8013.90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为5.2:41.3:53.5。 [10] 
注:经济数据参见2017年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部地区城市集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11]  。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面积约32.6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亿人,地区生产总值7.90万亿元,以全国3.4%的土地面积和9.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9.6%的经济总量。 [12-13]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11] 
2014年0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优化提升武汉城市圈辐射带动功能,开展武汉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提升湘江新区和湘北湘南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环鄱阳湖城市群,促进南昌、九江一体化和赣西城镇带发展。建设鄱阳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14]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大战略定位:一是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二是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三是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四是“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15]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武汉的核心作用;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增长极;发挥武汉等超大城市引领作用,发挥南昌、长沙等大城市对地区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打造武汉、长沙、南昌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16-17] 
2016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复函明确要求武汉立足中游、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全面提升现代制造基地、服务高地、创新源地、开放平台功能,强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支撑和承启作用,拓展沿江发展新空间,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18-19] 
2016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发展壮大长江中游城市群,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创新基地,打造生态文明和绿色城镇化样板。 [4]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20]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东部,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1]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根据国务院2016年12月28日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山西省长治晋城运城河北省邢台邯郸山东省聊城菏泽安徽省淮北蚌埠宿州阜阳亳州等5省30座地级市,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 [21-23] 
2017年,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67778.12亿元,总人口16353.17万人。 [21-23] 
中原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物流、旅游等产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 [21-23]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将中原城市群建设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同时指出:建设现代化郑州大都市区,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化发展。 [21-23]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4-25]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郑州要发挥郑州大都市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引领作用,增强国际物流通道功能、增强航空枢纽作用、提升全国铁路枢纽功能,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26-27]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28] 

中部地区枢纽交通

编辑

中部地区枢纽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郑州武汉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太原长沙南昌九江赣州上饶蚌埠芜湖洛阳商丘宜昌襄阳岳阳怀化

中部地区铁路

中部地区是我国铁路重要的枢纽地区,郑州和武汉均为我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太原、大同、商丘、焦作、新乡、洛阳、南阳、信阳、合肥、蚌埠、阜阳、芜湖、宜昌、襄阳、南昌、九江、鹰潭、长沙、株洲、怀化等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特等站主管部门铁路干线备注
客、货运
客、货运
客、货运
客运
郑州南站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渝高铁郑合高铁客运
编组
货运
商丘站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陇海铁路郑徐高铁商杭高铁客、货运
洛阳龙门站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西高铁郑登洛城际铁路客运
合肥南站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汉蓉铁路京福高铁商杭高铁合安城际铁路客运
客、货运
客、货运
货运
客、货运
襄阳北站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焦柳铁路汉丹铁路襄渝铁路货运
客、货运
客运
客、货运
客、货运
客运
客、货运
客、货运

中部地区公路

国家对中部地区确立了“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定位,其中“一个枢纽”就是要建设综
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络 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络
合交通运输枢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25日召开的中部论坛太原会议上说,通过一系列项目建设和政策、资金支持,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普遍提高了中部地区交通建设项目投资标准,共安排中央投资1389.22亿元和24.87亿元,分别用于中部地区公路和水运建设。
截至2010年底,中部六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10.1万公里,较2005年增加17.2万公里,公路网结构日趋优化。骨架公路通道基本形成,其中国道主干线已于2007年底按标准提前建设完成,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4481公里,占规划里程的81.4%。农民群众的基本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六省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99%和99.66%,乡镇、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到99.92%和93.79%。

中部地区水路

在水运方面,长江中游航道条件明显改善,加快了汉江、湘江赣江等高等级航道建
中部地区水运网络 中部地区水运网络
设速度。以主要港口为重点,形成了以武汉阳逻九江港南昌港、长沙霞凝、芜湖朱家桥等为代表的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港区。内河运输也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中部六省内河货运量达6.7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9.2亿吨,分别是2005年的2.9倍和1.8倍。
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中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夯实了基础,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先导和保障条件。
翁孟勇表示,按照中部地区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下阶段将完善中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加快中部地区交通运输转型。要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提高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交通科技与信息化建设。

中部地区航空

等级机场列表
4F
4E
4D
4C
3C

中部地区地铁

城市地铁名称阶段
太原太原轨道交通建设中
郑州郑州地铁已运营
洛阳洛阳地铁建设中
安阳安阳轨道交通建设中
合肥合肥轨道交通建设中
武汉武汉地铁已运营
南昌南昌轨道交通已运营
长沙长沙轨道交通已运营

中部地区高等教育

编辑

中部地区政策支持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地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将从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建设、人才培养、区域均衡等10个方面,力争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到2020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1年教育部提出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中西部地区本科院校,加强本科教学基本设施的改善和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解决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落后问题。

中部地区著名高校

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部分)所属城市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市
山西大学太原市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市
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市
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市
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市
山西中医药大学太原市
山西农业大学晋中市
中北大学太原市
郑州大学郑州市
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市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市
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市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市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市
河南大学开封市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
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
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市
安徽大学合肥市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市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市
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市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
武汉大学武汉市
武汉市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市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
湖北大学武汉市
湖北师范大学黄石市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市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市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市
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武汉市
南昌大学南昌市
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市
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市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市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市
湖南大学长沙市
中南大学长沙市
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市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市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市
长沙理工大学长沙市
湘潭大学湘潭市

中部地区旅游景区

编辑

中部地区山西省

中部地区河南省

中部地区安徽省

中部地区湖北省

中部地区江西省

中部地区湖南省

中部地区国家政策

编辑

中部地区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战略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
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
条政策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2012年8月2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意见》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总体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高;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称“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过不懈努力,中部地区已经步入了加快发展、全面崛起的新阶段。
  《意见》提出,中部地区是全国“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是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是内需增长极具潜力的区域,在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推动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客观需要;是发挥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构筑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战略枢纽,加快形成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现实选择;是激发中部地区内需潜能,拓展发展空间,支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
撑全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
《意见》强调,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更加注重转型发展,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注重和谐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意见》提出了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任务,即稳步提升“三基地、一枢纽”地位,增强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形成互利共赢开放新格局
  最后,《意见》明确从扶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加大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投资和产业政策支持与引导、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完善并落实好“两个比照”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该规划指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长沙等省会城市地位,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继续做大做强洛阳宜昌岳阳等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和服务链,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节点。” [3-4] 

中部地区重大意义

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等省拥有中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中部六省人口3.68亿人,占全国人口26.51%,在这一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我们要了解“中部崛起”提出的大背景。大家都知道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中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国家交通运输的交通枢纽。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虽然中部地区具有如此的综合优势,但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却由于近30年来的政策因素不如意。中部的经济发展由于没有国家政策和战略的支持相对于它的周围地区的发展过缓慢,这就是所谓的“中部塌陷”。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中部崛起”提出的重要性,在2005年的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中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这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部地区的看法和期望。

中部地区年纪

编辑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提出,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
2005年3月6日,全国政协召开国家十部委(局)参加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案协商现场办理座谈会”,中部崛起由此“破题”。
2006年,在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变得分外明朗。
2006年2月中旬,国务院一次常务会议上,专门讨论了一份促进中部崛起的纲领性文件——《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此后,中部六省加强了横向联动。
2006年9月18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以及部分中央部委负责人会聚郑州,参加“中部论坛”郑州会议。“中部崛起”的横向合作付诸行动。 有关部委和中部六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也在2006年开始举办,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深远的商界交流平台。
200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部署;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重大问题,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政策,推动部门间沟通与交流。
2008年初,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入了国务院的工作日程表。2008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初稿)开始下发,地方和多个部门纷纷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中各个省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台编制了相关规划。
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旨在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的12项主要量化目标和一系列任务要求,提出2020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目标。并要求各省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实施的具体工作方案。
2014年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3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通知。通知提出,要落实完善区域规划和政策,抓紧开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评估工作,启动新十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前期研究工作。
通知具体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地区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9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部署。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词条标签:
社会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