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郑树森,男,1950年1月出生于浙江龙游,肝胆外科、肝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1] 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郑树森院士是中国第二次肝移植浪潮的推动者和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开拓者,领导着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提供全方位医疗诊治服务的肝胆胰外科中心,引领中国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学科发展。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肝移植学组组长、中华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学组组长、浙江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FACS),国际肝移植协会(ILTS)组织委员会中国大陆唯一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1] 
中文名
郑树森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龙游
出生日期
1950年1月
职    业
教授
毕业院校
浙江医科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
《外科学》
妻    子
李兰娟

郑树森人物经历

编辑
郑树森 郑树森
1973年,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6年,浙江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际著名的肝胆胰外科、器官移植和多器官联合移植专家。

郑树森社会兼职

编辑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学组组长;
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郑树森 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郑树森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教育部生命科学学部二部委员;
浙江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
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FACS);
国际肝移植协会(ILTS)组织委员会委员;
国际肝胆胰学会委员;
国际肝病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和《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主编;
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等多种学术期刊的编委、常务编委和副主编。

郑树森主要成就

编辑
A 领衔开展的多器官联合移植
郑树森院士是中国第二次肝移植浪潮的推动者和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开拓者
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郑树森 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郑树森
。20世纪90年代初赴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玛丽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10月作为第一助手参与香港地区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获得成功,列为当年香港十大新闻之一。1993年开展浙江省第一例肝移植以来,主刀施行肝移植860余例,其中活体肝移植150余例,良性肝病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95.2%,达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为1例9月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施行母亲供肝的活体肝移植,创当时国内儿童亲体肝移植年龄最小记录,该小儿健康成长。2001年施行国内首例成人扩大右半肝活体肝脏移植。2007年为1例出生仅106天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实施亲体肝移植,再次刷新中国大陆年龄最小儿童亲体肝移植记录。
郑树森院士领衔开展的多器官联合移植项目被卫生部列为推广项目。自1994年和1999年分别开展胰肾联合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以来,实施例数最多、移植疗效最佳,胰肾联合移植受者创造并保持亚洲最长存活纪录(16年),肝肾联合移植受者创造并保持国内最长存活纪录(11年)。郑树森院士先后帮助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上海新华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肝移植工作,技术辐射全国 二十余个省市,大力推动了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健康发展。
20年来致力于创新外科理念与技术,推动我国器官移植学科发展。
郑树森院士在义诊 郑树森院士在义诊
在国内率先开展非静脉-静脉转流、胆道与血管显微外科吻合以及活体肝移植技术创新等多项革新,率先将人工肝支持系统和肝移植联合应用于救治晚期重型肝炎,率先建立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技术新规范,在世界上的肝移植后乙肝复发防治新策略获国际学术界认可。
2009年,郑树森院士作为中国专家参与世界胃肠病组织全球“肝癌诊治指南”的制定。
B 提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肝移植“杭州标准”
郑树森院士经过近20年潜心钻研,2006年,郑树森院士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适合中国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的“杭州标准”:(1)无门静脉癌栓;(2)肿瘤累计直径小于等于8 cm或肿瘤累计直径大于8 cm、术前AFP小于等于400 ng/mL且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杭州标准”的提出,肝癌患者增加了37%的移植机会,让更多原本无法进行手术的肝癌病人有了生存的机会,国际移植学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美国移植外科医师协会主席Bustill教授撰文写到:“杭州标准”优于其他标准,是对移植领域的重大贡献。移植界的顶级期刊Transplantation首次刊登肝癌肝移植的中国标准。
2016年12月,浙江大学郑树森院士基于”肝癌肝移植新型分子分层体系研究“项目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 
截至2017年12月,郑树森团队已成功施行肝移植2300余例,良性肝病受者1年生存率达95.2%,符合其2006年提出的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的肝癌病人5年存活率达到72.5%,开创了国内急诊活体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先河。 [1] 
科研项目
郑树森院士连续2次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我国器官移植领域
郑树森在宁波大学演讲 郑树森在宁波大学演讲 [3]
仅有的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9年领衔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肝癌抗复发转移治疗临床新体系的研究及应用”。此外,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60余名。
论文著作
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150余篇。
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外科学》五年制、八年制及专升本教材;主编《肝脏移植》、《胰腺移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及《腹腔镜外科学》等专著;创办并主编中国首本肝胆胰疾病领域英文杂志《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 (SCI 收录)和《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郑树森获奖

编辑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4] 

郑树森人物荣誉

编辑
郑树森 郑树森
郑树森院士领导的器官移植研究团队,2007年荣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郑树森院士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并于2004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此外,还获得 “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院长”、“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浙江省医学杰出中青年科技人员”、 “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12年度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肝脏外科上榜名医。
2017年1月,郑树森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5]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