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专家

编辑 锁定
桥梁专家,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的总工程师。在他主持科研工作和施工技术工作期间,中铁四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项;获詹天佑奖6项;获国家级工法9项,获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中文名
闫子才
职    责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的总工程师
奖    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项
专    利
获专利35项

桥梁专家成长经历

编辑
初出茅庐:劳动锻炼,到期不回局机关
1990年7月,以优异成绩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闫子才,不仅获得了母校3年内可随时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而且分配到中铁四局后被破格留在了驻省城的局机关。然而,正式上班在办公室里屁股还没坐热,到基层挂职劳动锻炼的通知就落在了手中。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劳动不陌生也不惧怕,背起行囊他来到了中铁四局二公司负责施工的阜阳市颍河大桥北桥工地,被分配到从事纯体力活的桥工段综合2班。
“劳动锻炼”的这段日子里,闫子才和工人们在工地上一起住临时土坯房,一起为桥面浇注混凝土,甚至有一次,因为绳索断裂,差点掉下40多米高的桥下,幸亏工友一把拉住了他的工作服,才算“有惊无险”。
渐渐地,闫子才改变了他来基层工地“镀金”的初衷。趴在大通铺的床沿上,他直接给中铁四局的局长写信,建议到生产一线工地的“劳动锻炼”应该从大学毕业生扩大到企业的全体管理人员,定期分批“换位”工作,以利于企业的有效管理与和谐发展。同时,他亦表明自己的决心:“劳动锻炼到期不回局机关”。
打破常规,扫清上海重点工程“拦路虎”
2001年8月,闫子才受命于上海市重点市政工程--蕴藻浜高架桥的施工。
这是一项被上海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称为“拦路虎”。大桥设计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并不难,却处在共和新路繁忙的交通要道上。为保证共和新路的正常交通,必须先在老桥旁建新桥,新桥建成通车后拆除老桥,再在老桥原址上建一座新桥,工程程序复杂,场地尤其狭窄,而且坚决不能影响交通,前任施工单位在新旧大桥的夹缝中无计可施,已延误工期达半年之久,这一让领导挂心、百姓关心的形象工程被置于了难以按期通车的尴尬境地。这一工程最终落在了闫子才领导的项目经理部的手中。
许多施工队伍之所以在“拦路虎”前胆怯,是因为桥墩基础施工要求在净空只有5米的低空下打人PHc600管桩,这无疑像姚明在火车上睡卧铺,抻不开腿。闫子才大胆改变施工方案,把管桩改变为钻孔桩,并以提高混凝土强度来满足钻孑L桩的承载力。同时,改造钻机,把原钻机变小变“矮”,使操作工艺完全适应5米内的净空高度。钻机的轰鸣声终于拉开了工程指挥部领导紧锁的眉头。
为了加快进度,抢回工期,闫子才在优化工序组织、用分钟倒排工期仍然有困难的情况下,又在创新上下工夫,提出打破桥梁现浇段与边跨合拢段分步施工的常规方法,实施同步施工。这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
桥梁现浇段与边跨合拢段按同步施工,两段原来的内部预应力会发生改变,在桥梁里布多少钢筋,混凝土需要多大强度?为保证T构梁的平衡,在成型时增加多大后重?都要全部重新计算、试验。闫子才夜以继日地把自己埋在办公桌的电脑前,熬红了双眼,挺不起腰背,3天3夜终于完成了各种计算,随后又完成了试验。
一系列的创新改革和科学组织,换来了整个工期的提前。闫子才和他的工友们没有辜负上海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攻坚克难”的名声更响了。
牵头制定了10余项管理制度,并在集团内推广
2002年6月,35岁的闫子才被提任为二公司的总工程师,上任后第一次参加领导班子会议的闰子才,在会上连放两“炮”:建立工程技术规范管理机制,给工程技术人员送温暖。用他的话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工程技术人员犹如千里马,一要“下套”,二要“送料”。他想把全公司的技术人员都变成企业施工生产跨越式发展的千里马。
于是,他牵头对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细化,先后制定了《测量复核制度》、《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10余项管理制度,不仅明确了各技术岗位的职责,而且明确强调对“责任人”的严格督促,每季度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奖优罚劣。同时,一系列激励措施出台了:提高新来大中专生的安家费;在工程技术人员中执行技术津贴制;设立岗位贡献特殊津贴制;建立“优秀技术主管、优秀总工程师”评选;建立技术标兵、技术状元、技术专家选拔等良好的用人机制;在福利待遇上向技术人才倾斜。
“炮”很快就点燃了工程技术人员“扬鞭跃马自奋蹄”的激情,形成了企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氛围,大批技术人员安心工作、扎根一线,企业发展燃起新的活力。中铁四局一位领导把这称为技术管理上的“画龙点睛”之笔,并迅速把这点“睛”之作在集团内推广 .
每绣一座“彩虹”,都有点“睛”之作
翻开闫子才这些年的技术创新成果,几乎是每绣一座“彩虹”,都有一笔点“睛”之作。
1995年,闫子才担任阜阳市颍河大桥南桥工程的技术主管。这是他真正开始技术负责的第一座大桥,根据大桥工程的特点,他首次设计出薄壁混凝土沉井和菱形挂篮法施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T构桁架施工中悬拼接长的难题。
1998年,闫子才在南京集庆门V型连续刚构桥的施工中,大胆采用I临时水平预应力和墩内格构式平衡架体系,并将V墩施工与箱梁0JHJ段施工支架合二为一,不仅解决了内力复杂的V型墩身施工常见的根部开裂、线型不准等通病,而且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工程成本。
2001年,闫子才在淮河铁路特大桥施工时,利用双壁钢围堰技术解决了深水裸岩上承台施工围堰立足难的问题;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技术,解决了深水细砂黏土地层中封底水下混凝土渗漏问题;主持多跨钢梁一次整体浮拖到位,创造了国内多支点浮拖钢梁长度为190.48米的新纪录。这一国内首创成果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1月,37岁的闫子才被提任为中铁四局副总工程师,随后兼任局技术中心主任,主抓全局的科研工作;2007年9月,凭借着优异的技术创新成果和领导才能,闫子才成为中铁四局集团的总工程师。这为他的点“睛”之作创造了更大的舞台。“数字轨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科研成果,在2006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被评为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所领导的中铁四局技术中心,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铁四局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技术领军人,为中国夯实腾飞基石
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离开施工一线的闫子才,依然心挂施工现场,眼盯施工一线,依然在画龙点睛,开拓创新。
2004年,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开工。这是人类历史上向大自然挑战、在世界建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前壮举!面对大海建桥所遇的“浅层天然气排放、9.78公里超长栈桥的设计、施工及安全运营、建设数字化大桥、GPS在施工中的全过程运用、海工混凝土的研制及施工、海上深水区长大钻孑L桩施工、海上墩台基础施工”8大类技术难题,作为桥梁专家、主要攻关人员的闫子才,经常深入桥梁工地对整体方案进行研究和确定,做了大量工作,并跟踪监督方案的实施和现场关键技术的控制,终于和其他技术人员一道攻克了潮汐作用下钻孑L桩快速定位、长大栈桥施工、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制等技术难题,取得了栈桥施工装配式悬臂导向定位架、海上钻井取淡水、海工混凝土配合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底板围堰等34个子课题、16项创新成果,确保了大桥的顺利完工。

桥梁专家个人影响

编辑
作为技术领军人物,闫子才明白雁阵在高空飞翔的团队力量。他不仅积极组织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召开科普研讨会、编辑出版《铁道建设》、《科技信息》、举办各类讲座、推广科技成果,而且通过上挂下派、导师带徒、选聘工程技术专家等方法,为企业发展培养、储备了大量技术专家人才。他针对桥梁受力结构复杂、笔算工作量大、参数选取靠经验等桥梁受力检算的困难,编制了有限元分析软件“好易懂结构检算”,迅速在施工中推广应用。
作为技术领军人物,进入铁路大发展时代,主持解决了900吨箱梁运架设备研制及应用、箱梁快速预制、移动模架研制及应用、跨越高速公路长大钢梁施工等众多技术难题,开展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制及检测技术试验研究”、“外加剂技术研究”、“CA砂浆、A乳剂的再创新和工业化生产及应用”等新产品及新材料的研究。主持研制出高速铁路用聚羧酸系高性能的RAWY-101减水剂;研制出第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搅拌泵送灌注车和CPG500型无缝线路长轨条铺轨机组,解决了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搅拌和送灌和一次铺设无缝线路技术难题,为高速铁路合客运专线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为技术领军人物,带领中国中铁四局这样一支为中国夯实腾飞基石的建设大军,闫子才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而正是这份责任,令他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