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1938年生,河南南阳人,中国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和能源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
杜祥琬曾主持关于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曾任“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带领专家组制定强激光发展战略和计划,并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提出并成功主持综合实验研究并解决多相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其科技成果曾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特等奖。
他还主持并参与了关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咨询研究工作,担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 中文名
- 杜祥琬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河南南阳市镇平县
杜祥琬人物经历
编辑1953年,杜祥琬就读开封高中时,恰逢父亲北大毕业后在此任教并从事党组织地下工作。杜祥琬从一本前苏联杂志《知识就是力量》中受到启迪,同时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发展为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
1956年5月,杜祥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于开封高中毕业,并被选为留苏预备生。由于中苏关系发生变化,杜祥琬在学习了一年俄语后进入父亲的母校北京大学,在数学力学系学习。
1964年,杜祥琬从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毕业回国,被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参与核武器的研究。在这里,杜祥琬受到王淦昌、朱光亚、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一批一流科学家的教诲和指导。他接受的任务是参研氢弹原理的突破。
1975年,杜祥琬受命牵头组建了中子物理研究室并任主任。
1985年,杜祥琬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研究所副所长。
1987年2月,杜祥琬任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兼秘书长,协助首席科学家、院士陈能宽领导专家组,负责制定并实施强激光研究发展计划。杜祥琬的研究领域开始从核武器转到强激光技术。
1991年4月,杜祥琬出任国家高技术863计划410主题首席科学家 。同年4月,出任强激光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在较短时间内把中国强激光技术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2年,杜祥琬在总结从事大科学系统工程研究的实践基础上,与同事共同出版了专著《核试验诊断理论》。至此,他的事业完成了从“核”到“光”的科学道路的全面探索。
1997年,杜祥琬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2001年,任863计划先进防御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
2002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负责主持院士队伍建设、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咨询研究等工作。
2006当选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
晚年的杜祥琬继续为国家“核”与“光”贡献余热,承担了数个学术兼职: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主编;国际物理联合会计算物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光电学会终身会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强辐射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短波长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3]
杜祥琬主要贡献
编辑杜祥琬核试验
杜祥琬主持了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
他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精度。由他组织的对核武器中子物理学精确化的研究,得到了数套高精确度的新参数。对中子学计算精度的规律性研究与改进,实现了中子学理论计算精确化。其研究成果满足了试验所需的多种信息及其精度要求,形成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使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在与试验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为新一 代核武器的设计与试验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使我国这一创新高科技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杜祥琬强激光
杜祥琬承担了中国863计划的激光研究项目。
他提出了综合实验研究,解决了多项单元技术衔接与总体集成的工程技术问题,主持研究和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目标、重点与技术途径等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他将“863”激光技术主题调整到符合国家实际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轨道上来,开创了中国强激光和强微波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使中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杜祥琬著作论文
编辑杜祥琬专业著作
《高技术要览·激光卷》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核军备控制的科学技术基础》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年)
杜祥琬会议论文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直工委和科协报告会 )
《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科技创新 引领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会)
杜祥琬期刊论文
杜祥琬多年来撰写期刊论文数十篇,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历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主要有:
杜祥琬博士培养
编辑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6年至2005年期间,杜祥琬共培养3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基本情况如下:
【窦玉焕】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5年05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位论文: 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光腔问题的理论研究
【李少甫】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3年05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位论文: 新型高功率径向速调管振荡器探索
杜祥琬获奖荣誉
编辑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1991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
杜祥琬外界评价
编辑中国官方对杜祥琬的评价是:
杜祥琬是中国核武器中子学与核试验诊断理论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是强激光领域的带头人。
[42]
他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设计与核试验诊断理论研究工作,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主持的863计划的激光研究项目,独立自主地开拓出一条我国发展新型强激光技术的技术途径正确、关键技术扎实、可跨世纪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数度,发展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 使中国的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杜祥琬 - 两院院士 - 南阳老家网-南阳市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官网... .南阳老家网.2013-12-20[引用日期2016-07-19]
- 2. 杜祥琬简介 .北航大讲堂.2010-[引用日期2014-12-09]
- 3. 杜祥琬:国家的需要是我永远的专业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4-11-30]
- 4. 院士著作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引用日期2014-12-09]
- 5. 杜祥琬:一生结缘“核”与“光”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2007-05-07[引用日期2014-12-09]
- 6. 院士著作馆-会议论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引用日期2014-12-14]
- 7. 留学市场现状与未来论坛实录 .中国雅思网.2009-12-24[引用日期2014-12-14]
- 8. 杜祥琬讲座——哥本哈根会议和中国的绿色、低碳能源战略 .北航大讲堂.2010-09-19[引用日期2014-12-14]
- 9. 杜祥琬院士作《中国能源状况与发展战略》学术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网.2012-11-12[引用日期2014-12-14]
- 10. 杜祥琬:中国应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球阀门网[引用日期2014-12-14]
- 11. 杜祥琬:寻求最优战略 打造能源发展的中国模式 .英大网[引用日期2014-12-14]
- 12. 杜祥琬院士全面解析新能源产业发展密码 .网易新闻.2010-09-03[引用日期2014-12-14]
- 13.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来承德作报告 .和合承德网.2014-09-26[引用日期2014-12-14]
- 14. 杜祥琬院士: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中国气象局[引用日期2014-12-14]
- 15. 科协学术年会特邀报告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4-12-14]
- 16. 激光核聚变物理概述 .维普[引用日期2014-12-09]
- 17. 自由电子激光光导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维普[引用日期2014-12-09]
- 18. 红外短脉冲自由电子激光锁模的解析研究 .维普网[引用日期2014-12-09]
- 19. 地基强激光试验功率的近场核查方法 .维普网.1993-[引用日期2014-12-09]
- 20. 我国自由电子激光研究的最新进展 .维普网[引用日期2014-12-09]
- 21. 对自由电子激光(FEL)发展的评论 .维普网[引用日期2014-12-09]
- 22. 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 .维普网[引用日期2014-12-09]
- 23. 实际强激光远场靶面上光束质量的评价因素 .维普.2007-[引用日期2014-12-09]
- 24. 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全场补偿模拟 .维普网.2000-[引用日期2014-12-09]
- 25. 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全场补偿模拟 .维普网.2001-[引用日期2014-12-09]
- 26. 两类强激光定向能:概念与应用 .维普网.2002-[引用日期2014-12-09]
- 2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机遇期和工程科技的使命 .维普网.2003-[引用日期2014-12-09]
- 28. 激光窗口热透镜效应对光束质量的影响 .维普网[引用日期2014-12-09]
- 29. 物理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必备造福人类惟真创新的品格 .知网.2005-[引用日期2014-12-09]
- 30.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维普网.2006-[引用日期2014-12-09]
- 31. 我国应发展三种概念绿色能源 .维普网.2007-[引用日期2014-12-09]
- 32. 让核技术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再创辉煌 .维普网.2008-[引用日期2014-12-09]
- 33. 利用“今日阳光”是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维普网[引用日期2014-12-09]
- 34. 哥本哈根会议和中国低碳能源战略 .维普网.2010-[引用日期2014-12-09]
- 35. 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发展带来机遇 .维普网.2011-[引用日期2014-12-09]
- 36. 对我国核能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维普.2012-[引用日期2014-12-09]
- 37. 人类不需要四个地球 .知网.2013-[引用日期2014-12-09]
- 38. 院士著作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引用日期2014-12-14]
- 39. 我国能源安全观及战略要素的新思考 .维普网.2014-[引用日期2014-12-09]
- 40. 院士著作馆-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引用日期2014-12-14]
- 41. 院士风采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2014-11-30]
- 42. 中国强激光领域的带头人杜祥琬院士 .知网.2000-[引用日期2014-12-09]
- 收起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