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创建“海绵城市”亮点呈现

   日期:2019-03-14     浏览:229    

“创客”之市确有独到别致示范作用——湖南省常德市创建“海绵城市”亮点呈现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一边喊渴、一边内涝的现象,暴雨一来,城市变成了“大海”,马路变成了“河道”。国际著名水文气象专家林炳章曾指出,城市内涝的原因是:城市发展太快,把雨水要渗入的草地、水沟全部变成了硬化的马路,小区里的绿地也硬化成了停车位,雨水无法渗入到地下。“这个问题很可怕,应该引起重视。”林炳章表示。而恰恰也是这些城市,枯水季节严重缺水。如果整座城市能像一个巨大的海绵体,水多时把水吸收、缺水时把水放出,就能有效化解这种尴尬局面。因此,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将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的时候再把吸收的水“吐”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防止城市内涝、消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在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桃花源里的城市——常德,早在11年前,就开始了如何让水资源在城市生态循环的探索。常德多水,水系是城市的灵魂,水流动起来,城市就有了活力,就有了灵气。作为桃花源里的城市,水更应该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在很多细节里,人们能看到常德建设“海绵城市”的超前理念和实践。让急匆匆的雨水变害为宝,让硬邦邦的城市温润柔软,早就是常德全市上下坚持不懈的追求。

  常德市是湖南省最早取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创建成果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建设海绵城市行动最早、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明显的城市。“创客”之市确有独到别致的示范作用,会让更多的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

  从地域特征来看,常德市开展试点具有很大的示范效应。常德市地处洞庭湖平原,湖南四水中有沅澧两条水系贯穿全境,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隐患是水患,城市排涝防洪压力远高于一般城市,在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有强烈的要求。常德市作为滨湖多水平原城市的典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效应。

  从工作基础来看,常德市开展试点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常德市是国内最早认可海绵城市理念并与国际发达地区政府、专业技术团队合作开展实践活动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上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具备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良好基础。一是制订了系统规划。2004年,常德市政府就与德国汉诺威市政府、德国汉诺威水协、荷兰乌特勒支市政府、湖南省原建设厅携手合作,向欧盟申请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环境对话项目,即《解决亚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常德市城区及穿紫河污水治理个案分析》,并于2005年获得欧盟批准。2008年再次合作,共同编制了《水城常德——常德市江北城区水敏性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整体规划》。同时以此为指导,市财政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聘请德国汉诺威水协、中规院等国内外顶尖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了城市给水、排水、防洪、水资源利用、绿化、道路等10多个专业规划以及北部新城、江北、江南、穿紫河、护城河等片区水系和雨水综合利用规划。二是开展了积极的行动。根据制订的规划,自2009年以来,市城区启动了110多个涉及水系治理、防洪、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绿地、绿色建筑等项目,预计总投资250亿元。常德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2013年作出决策,加快城市提质扩容进程,全力推进以改造城市路网、改造城市水系、改造城市老旧社区——城中村和棚户区以及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改四化”,将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推向新的高潮。截至2014年底,常德已完成项目36个,完成投资80亿元。三是取得了阶段成果。通过开展排水、防涝、治污等工程建设,将江北城区城市防洪水平提高到了100年一遇的标准,市城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6%,应对强降雨峰值能力已有显著提升,城市水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扭转。特别是建成了一批省内外有影响、市民得实惠的标志性工程,如集城市防洪、绿地蓄水、文化休闲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常德诗墙;利用生态湿地理念改造传统机埠,建成生态公园模式的船码头、夏家垱机埠;运用海绵道路理念系统集成的环湖马拉松赛道;运用绿色建筑理念完成了灯泡厂棚户区和绿色屋顶标志性建筑芙蓉观邸的改造与新建。

  从承诺守信来看,常德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决心掷地有声。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一是年径流总量控制80%;二是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一般地段取2年,重要地段取3 5年,城市排水防涝标准30年一遇的暴雨时,城市不发生内涝灾害;三是城市防洪标准确定为具有应对百年一遇的抗洪能力;四是城市水系水质达到Ⅲ类趋优。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力图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一是消除内涝隐患;二是恢复城市水系空间;三是完善排水系统;四是提升河湖环境质量;五是可靠保障城市饮水安全,使水源免遭污染,确保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达到106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六是突破思维、体制、机制、财力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束缚。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举措有力: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将积极探索实践“十抓”、“六规范”的有效措施,即“抓组织领导、抓规划编制、抓制度建设、抓专业培训、抓资金筹措、抓舆论宣传、抓行政许可、抓项目落地、抓施工质量、抓绩效考核”;“规范组织程序、规范技术标准、规范筹资投资、规范施工工艺、规范项目评审、规范运营模式”。

  从操作层面来看,常德市海绵城市试点方案客观可行。为做好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常德市聘请中规院专家指导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案,计划2015年2017年在市城区重点开展41.21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投入资金266亿元,重点实施10类134个建设新建改造项目。湖南省财政、住建、水利部门和有关专家审查常德试点方案,一致认为方案客观可行。试点方案一是可操作性强。该方案符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要求,符合常德市城区实际,工艺先进、技术线路合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是有组织保障。常德市政府已成立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挂帅;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三是有制度保障。常德市出台了《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制订了《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筹措了海绵城市建设补助奖励资金,并制订了《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财政补助奖励办法》。四是有财力保障。2014年,常德市城区共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2亿元,是湖南省除省会长沙市外市城区财政实力最强的地级市之一。每年市城区可安排用于城市建设的财力超过80亿元,加上财政可融资和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城建资金超过80亿元,可保障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程项目的资金需要。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下一篇:

转发通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二号通知)

上一篇:

北京:规定新建改建四层以上住宅须设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