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聊峰会第一弹:开启BIM2.0难在哪儿

   日期:2019-03-14     浏览:286    

7月23日至25日,建筑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15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即将启幕,会议以“互联网+ 构筑建筑产业新生态”为主题,由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和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和主办,汇聚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国内外名企及高等院校等各方力量,为建设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畅谈创新之道,谋求发展思路!

峰会官网从6月15日起,举办了“嘉宾陪你聊峰会”活动,邀请峰会嘉宾陪你共议行业的热点、难点。活动第一弹,嘉宾将你走入BIM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什么是BIM: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翻译成中文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模型层面,从二维建模到三维建模的转变。这也是目前市面上主流BIM软件被客户最为认可和关注的一点。其次,随着BIM应用的深入,建筑的信息流动开始被业内所关注,深入进行数据挖掘,通过信息的流动产生一定的附加价值。最后,建筑信息的管理层面,包含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内容更加宽泛。

我国BIM现状:开启BIM2.0时代

BIM在我国也已发展了近十年时间,目前,BIM应用正在由以建模为主的“1.0时代”步入以业务应用为主的“2.0时代”。

BIM 1.0,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阶段,以模型为主、应用为辅。

BIM2.0,应用重点转向建筑建造阶段,以模型为基础,应用为主。关注方向由设计形式转向使用者对数据信息的应用。BIM2.0是以模型为载体进行虚拟建造过程,实现对进度安排、物料采选、施工流程等方面信息的提前了解。同时,模型数据还可以为建造方提供例如造价预算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应用。

BIM已被明确写入我国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建筑业信息化的主旋律。部分设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总承包企业积极应用BIM技术以赢取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地标建筑、机场、体育馆等大型建设工程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管理。

BIM的作用:让造房子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BIM对建设行业来说,其意义完全是革命性的。BIM促进行业技术能力提升,项目可实施性和可控制性,提高项目数据共享能力;BIM促进行业生产模式改变,交付模式创新,例如IPD与BIM集成,推动建造模式创新,例如建筑预制装配;BIM促进行业信息化能力提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下面,以广联达天津永利大厦项目为例,看看BIM究竟给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永利大厦施工难点为:场地的布置,基坑开挖,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图纸会审、技术管理以及过程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难点。

永利大厦应用了广联达BIM5D产品。首先,对土建、钢筋、钢结构、基建、三维场地来实现设计;对整个施工现场做出最优的施工段划分。施工段划分的一个流程图,将项目上的进度计划文件导入到广联达BIM5D软件中,软件会按照时间的维度读取信息,并且按照时间段查询每个工程量中,自动计算汇总,同时软件也会将该时间段所需的时间、资金进行汇总,以便工作人员为下一阶段的物资、需求做出统筹的安排;项目完成施工进度之后,主要是通过PROJECT,同时与模型进行关联,和模型中每个构件的信息,利用BIM5D进行视图模块,对应的任务可以看到相应的模式,查看工作量,编制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做到周计划的精确管理。

我国BIM发展瓶颈: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发展

有四方面问题制约了我国BIM发展:一是BIM相关的人才缺乏,没有系统的BIM培训机制;二是企业认为BIM投入产生的收益不确定,投资回报期长,投入成本高;三是BIM应用软件依然不够成熟;四是BIM标准与法律法规缺乏,BIM标准不完善,实施缺乏依据,如合同文本、收费等,容易造成责任界限不明。

人才匮乏是制约BIM发展的第一难题,怎么才能解决BIM的难点,从而推动我国BIM技术的发展?以英国的BIM教育为例,英国的BIM教育以英国BIM 研究院为代表。在教育培训方面,研究院是最早提供完善的BIM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机构,在学历教育和企业培训方面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专业的培训团队。研究院的教学团队以诺森比亚大学环境建筑类专业的专家和业界BIM专家为专干团队。在近三年内,英国多所大学也开设了BIM课程。

当然,我国与国外不完全相同。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最终需要一个清晰的分类和发展路径,可以以证书为引领,为BIM人才引领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同时,才能在BIM人才的教育培养上,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技能人才向高级管理人才的转变。

关于BIM更详细的解读,请关注7月23日至25日,中国建设行业峰会上两位专家的精彩演讲。

来源:中国建设科技网

 
下一篇:

关于举办第二届“三晋·荆楚传统建筑文化学术交流 会”的通知

上一篇:

低碳绿色背景下超高层建筑发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