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建于1950-1952年。早在1936年就开始修建该线,到1937年7月,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仅完成工程量的14%,一寸钢轨未铺。线路从宝成线上的终点站——成都站向东引出,过陈家湾站后折向正南进入简阳市,经资阳、资中、内江、隆昌后折向正东,过永川又向南延引,在白沙站返向东北,沿长江北岸前行抵达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于80年代末实现了电气化。
基本简介
线名:成渝铁路
起止:西北起四川省成都市,东南到重庆市。
线路:全长504公里。共有车站60个。
1950年6月15日,在成都举行了成渝铁路开工典礼。邓小平同志莅临致词,贺龙同志亲手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筑路大军。当天,筑路一总队高举“开路先锋”的旗帜,开赴九龙坡、油溪工地,揭开了修筑成渝铁路的序幕。
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解放前,清王朝和民国政府用了40年时间,只完成工程量的14%。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调动了西南铁路工程局广大筑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15万筑路大军尽管是用灯笼火把照明,钢钎、大锤、十字镐开凿,仍展示出让高山低头、令江水让路的英雄气概,使路基节节向前延伸。
贺龙同志十分关心成渝铁路的修筑。当时四川没有标准轨距铁路,火车头进不来。他亲自向总参报告,派来登陆艇,将火车头、车厢从汉口通过长江运到重庆九龙坡,重庆101钢铁厂(今重庆钢铁公司)轧出了钢轨,四川人民献出枕木129万根。1950年8月1日开始从重庆向西铺轨,1951年6月30日铺轨到永川,12月6日铺轨到内江,1952年1月26日铺轨到资中,6月13日,铺轨到达终点站成都。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命令嘉奖西南铁路工程局两年修通成渝路,实现了四川人民40年的愿望。毛泽东主席为此亲笔题写“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后来的宝成铁路)。
修建意义
成渝铁路风景(10张)
中国地大物博,连接着四面八方的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一大命脉,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线中,有一个令新中国铁路建设者们振奋而且永远不能忘怀的名字,它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早在1903年,清政府就有兴建川汉铁路的意向,而它的西段就是成渝铁路。到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了成渝铁路工程局,次年开始修筑。后来,政府更以修路为借口,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结果只是在地图上面了一条"虚线"。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临着西南刚刚解放,战争尚未完全平息,社会秩序尚未安定,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等各种不利因素,党中央和政府为了西南人民,决定在这样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立即开始兴建成渝铁路。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了。党中央确定了“就地取材”的修建原则,发动广大军民,先后共有3万多解放军和10万民工参加,齐心协力,发扬苦干精神,以每日5030米的进度,于1952年6月13日竣工,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这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条铁路,从成都到重庆,全长共505千米。西南人民近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了。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成渝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时西南刚解放,国家财政相当困难。党中央确定修建成渝铁路的原则是“就地取材”,发动广大军民兴建。工程以每日铺筑5公里又30尺的进度推进,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1952年7月1日,成都至重庆505公里的铁路全线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奇迹,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成渝铁路建成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它横穿四川盆地中心,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物资交流。
1953年7月30日,成渝铁路正式交付运营。它横穿四川盆地,沿线物产富饶,能够有力地促进西南地区物资流通,对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大事年表
1903年7月(清光绪29年),当时的四川总督锡良会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奏请清朝政府,修筑川汉铁路。川汉铁路预定线路自四川成都,经内江、重庆、宜昌,终点到达湖北汉口。后来修建的成渝铁路,也就是这条铁路线在四川境内成都到重庆的一段。
1909年10月,川汉铁路部分路段开工。
成渝铁路通车纪念
1911年4月,清朝政府与英、法、德、美4国签订借款合同,将川汉铁路的“筑路权”出卖。5月9日,清政府宣布“干路均归国有”。
1911年8月,修筑近两年的川汉铁路宣告停工。
1936年6月国民政府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续建成渝铁路,后因抗日战争和经费问题等原因,又停工。1947年5月,整个工程陷入瘫痪。成渝铁路只在重庆到永川段修建了部份路基、隧道、桥梁,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4%。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重新开工。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1987年12月24日,成渝铁路电气化工程经过多年的艰苦建设终于全线建成,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渝铁路实现电气化以后,年运输能力由过去的610万吨提高到1300万吨,等于新修了一条成渝铁路。
历史作用
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至重庆,是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交通大动脉。它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四川人民半个世纪的夙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及其驾驭、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而且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序幕,改变了四川交通的格局,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至今,成渝铁路仍是联系成都与重庆及其所辐射的川西川东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
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通车后,沿线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被运往祖国各地,沿线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铁路对于发展工业,繁荣经济,改善西南人民的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渝铁路沿线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从通车前的183.2元提高到3218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成渝线不仅使用上了电气集成设备,还于1987年12月实现了电气化。1998年全线路运能力达到2876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能力的14倍多。
民工纪念堂
为了纪念修筑成渝铁路10万民工大军的历史功
通车纪念章
绩,缅怀在筑路中献身的民工英雄,1952年9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西南铁路工程局决定在四川省内江市的梅家山修建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次年春又在纪念堂前40米处修建了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这些纪念场地,无疑可以让人们永远铭记住那段重要历史。
大修换轨
2012年7月11日,成都铁路局成都工务机械段施工人员
在成渝铁路双凤驿至椑木镇区间进行扒砟作业。目前,成都铁路局对建成于1952年的成渝铁路全线进行换砟换轨换岔大修施工,预计年底完工。届时成渝铁路将实现全线无缝线路,列车车轮与钢轨撞击的声响和震动将非常小,列车运行更加平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