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

   日期:2019-03-15     浏览:869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2011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

 

中文名称: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外文名称: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类    别:  综合性博物馆

地    点:  中国北京

馆藏精品:  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现任馆长:  吕章申

总设计师:  张开济

基本介绍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12年观众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月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百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迹,展示着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

职能简介

建馆方向

国家博物馆的建设:要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

建馆目标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办馆方针

人才立馆、藏品立馆、学术立馆、服务立馆。

职能任务:

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宗旨。把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发展好,赓续民族血脉、弘扬民族精神,是国家博物馆的光荣使命。同时,展示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国家博物馆是我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

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国家博物馆要建设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接受审美教育与文明熏陶的生动课堂。

国家博物馆一定更好地发挥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领文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作用。

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基本职能为文物和艺术品收藏、陈列展览、公共教育、历史和艺术研究、对外文化交流。

展览与藏品

概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十分精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这里展出的顶级文物常常出历史教科书中。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年推出十余个常设和临时性展览,包括:常设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常设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钱币》、《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友好往来,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百年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

国博还不定期推出特展、临展、国际交流展,如:《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陈列》是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的最新发展,是国博的常设基本陈列,占据整个地下一层展厅。每逢开放日9:15、9:45、14:00、14:30有免费讲解,每场2小时,集合地点在北侧序厅。

《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各部分介绍与重要展品如下:

 

远古时期

观众可以看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文物与复制品。打制石器、猎物残骸、用火痕迹、骨针、兽牙贝壳装饰品反映当时的生产生活内容与审美情趣。从八千年前的稻谷到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则表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农耕技术的提高催生了手工业、文字、文化艺术和宗教,社会开始发生分化。

石磨盘、石磨棒:裴李岗文化。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陶鹰鼎:仰韶文化。生动塑造了一只雄鹰的形象,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罕见的远古陶塑精品,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人面纹饰精美神秘,可能与原始宗教有关,享誉海内外。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仰韶文化。生动表现一鹳一鱼一石斧的形象,是中国画“没骨”画法的最早实例,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船形彩陶壶:仰韶文化。将陶壶塑造成船形并绘以网纹,造型罕见,是原始渔猎生活的珍贵例证。

涡纹四系彩陶罐:马家窑文化。生动描绘了黄河滔滔的形象,纹饰精美,保存完整,是古代彩陶艺术的代表。

玉琮:良渚文化。长十九节,是国内所见节数最多的玉琮。

玉龙:红山文化。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龙形象之一,是存世四件红山玉龙中唯一的碧玉制品,有“中华第一龙”之美誉。

骨笛:裴李岗文化。能演奏完整的四至七声音阶,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实物,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表现氏族成员手拉手跳舞的情景,再现了先民们重大活动的热烈场面。

刻画符号陶尊: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符号仿佛一座山上矗立的一株大树,被视为文字的萌芽。

 

夏商西周

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不断完善。青铜铸造达到鼎盛,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铭文与甲骨文表明汉字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西周统治者推行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铜爵:二里头文化(夏代)。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为商周青铜铸造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青铜镜:齐家文化。已知时代较早的青铜镜之一,奠定了我国古代青铜镜的基本形制。

乳钉纹青铜方鼎:商代。目前所见商代前期体积最大的青铜器,证明其出土地郑州曾是商代都城。

妇好三联甗、妇好鸮尊、妇好偶方彝、后母辛觥:皆出自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造型皆前所未见,华美瑰丽。

龙虎纹青铜尊:商代。纹饰繁缛华美,集线雕、浮雕技法于一身,反映了商文化对淮夷部落的影响。

四羊方尊:商代。可能是三苗部落受商文化影响的产物,羊首造型独树一格,分铸技艺复杂,蜚声海内外。

作册般青铜鼋:商代。罕见的以鼋为原型的青铜器,为研究商周时期射礼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簋:西周。迄今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准确记录牧野之战的日期,与《尚书》等史籍相印证,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宜侯夨簋:西周。可能是吴国立国初期的见证物,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资料。

禹鼎:西周。西周晚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铭文是反映西周与南淮夷、东夷之间关系与西周军制的重要史料。

虢季子白盘:西周。迄今所见商周时期最大的水器,铭文通篇有韵,内容与《诗经》相印证,是研究西周战争史、民族史与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实物。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玉凤、双性玉人、柄形跪坐式人玉佩、青玉簋:皆出自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玉凤造型优美,可能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凤实物。双性玉人是罕见的双面直立两性玉人像。柄形跪坐式人玉佩真实反映了商人的发饰、服饰与生活习俗。青玉簋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簋之一,也是仅有的两件商代玉簋之一。

刻干支表牛骨:商代。干支纪日法的物证,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

荒帷印痕:西周。罩在周代高级贵族棺木外的刺绣织物所留下的痕迹,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墓内装饰图案实物。

 

春秋战国

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民族间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

王子午鼎:春秋楚国。器身上的龙形怪兽饰物是我国最早的失蜡法实例之一,在长篇铭文中使用鸟篆体也十分罕见,因此被誉为楚式鼎之冠。

吴王夫差鉴:春秋吴国,器主为一代名主吴王夫差,因在山西出土,是研究吴晋关系的重要资料。

朱绘陶兽耳方壶:春秋燕国,造型与纹饰均仿青铜器,以陶土为材质极为少见。

三轮青铜盘:春秋。迄今仅见的三轮盘,极富东夷或吴人地方特色。

曾侯乙盥缶:战国曾国。迄今所见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酒器。

曾侯乙青铜冰鉴:战国曾国。由一方鉴和一方尊缶组成,用来冰酒,堪称世界最早的冰箱之一。

栾书缶:战国楚国。我国早期铜器错金银技艺的代表。

鄂君启节:战国楚国。楚怀王颁给鄂君启的水路运输免税通行凭证,这种青铜节迄今为止仅此一例。

狼噬牛纹金牌饰:战国。狼噬牛纹是典型的中亚草原风格,牌饰的对称布局又是中原特点,体现了文化的交汇创新。

秦汉时期

中国进入大一统时代。琅琊刻石、阳陵铜虎符、秦兵马俑等文物表明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汉兵马俑、绿釉陶楼、五铢钱纹铜鼓、扶风纸等则展示了西汉的强盛、东汉豪强势力的扩张、各民族联系的加强、中外交流的空前发展以及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

琅琊刻石:秦代。秦始皇曾东巡留下刻石七处,现仅存两处,琅琊刻石为其一,是秦皇统一功绩的珍贵例证,石上小篆文相传为李斯所书。

杨家湾彩绘陶兵马俑:西汉。陶俑描绘精、数量多、配套全、品种繁新、步武严整,为汉代出土文物所罕见。

金缕玉柙:西汉。又名金缕玉衣,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使用玉片1203枚,金丝2567克。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西汉。大雁衔鱼形象生动,灯具拆卸方便,兼具美观与实用性。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西汉。犀牛形象逼真,通体装饰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熠熠生辉,华美无比。

“滇王之印”金印:史书记载汉武帝在西南滇国设郡赐印,金印的出土证明了这段史实,是中央政府与西南民族间关系的见证。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西汉。全器塑造房屋1间、各种人物127个,生动表现了西南民族设坛立盟的风俗。

“始建国二年”青铜镜:新莽。迄今所见最早有确切纪年的青铜镜之一。

“国宝金匮直万”青铜钱:新莽。币值相当于黄金一斤或五铢钱一万枚,堪称中国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铜钱,因未正式流通,故存世量极少。

陶船:东汉。精确塑造船舱、船碇、船舵等部件,是世界上已发现最早的船舵形象资料。

旱滩坡带字纸:东汉。出土时已碎裂,残存文字墨迹,证明当时造纸工艺已经完善,纸张不再仅仅用于包装物品,而是可以直接书写。

击鼓说唱俑:东汉。生动表现了俳优说唱的形象,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杰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

 

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陶文武官俑、陶牛车、陶骆驼表现了民族融合的进程。青瓷与黑瓷反映了中国瓷器的新成就。社会的变革、中外文化的交融则通过《职贡图》卷、邓县画像砖等文物体现出来。

陶院落:三国吴。如实表现了厅堂、正房、厢房、前后门、门楼、角屋等建筑,有可能是孙吴宗室特有的随葬品。

陶耳杯:三国魏。出土于曹植墓,墓内随葬品多为陶器,反映了这位历史名人的凄凉晚景。

青瓷羊形烛台:三国吴。瓷羊形体雍容,釉色匀净,色泽淡雅,是早期瓷塑精品。

青釉虎子:三国吴。铭文“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详细记录了制作年代、地点和工匠,断代意义重大。

骑马陶俑:西晋。陶马一侧有三角形马镫,虽然仅供上马时使用,仍是世界上有关马镫的最早实物证据。

青瓷香薰:西晋。造型新颖,采用堆贴、印花、镂空等装饰手法,表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

青釉仰覆莲花尊:北朝。器形高大,装饰有复杂的宝相花、飞天、蟠螭、莲瓣纹,是北朝青瓷中的罕见精品,存世仅四件。

黄釉乐舞纹扁壶:北齐。图案刻画一舞者和四乐人表演胡腾舞的场景,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邓县画像砖:南朝。总共数十种模印画像砖表现了车马出行、孝子故事、宗教信仰等丰富内容。施彩丰富,线条流畅,全景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永固陵石券门:北朝。永固陵是著名女政治家、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冯太后)的陵墓。石券门浮雕童子、孔雀等精美图案,是北魏石雕艺术的杰作。

萧绎《职贡图》卷北宋摹本(复制品):南朝。梁元帝萧绎画作的北宋摹本,描绘数十名周边民族及外国使者像,是各民族与中外交流的珍贵见证。

 

隋唐五代

中国历史进入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无论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还是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转折,其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均为前代所无法比拟。当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内地和周边民族关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代。生动塑造了一头骆驼与五名男子形象,巧妙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釉色鲜明润泽,代表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钱鏐铁券:唐代。“丹书铁券”的珍贵实物,作用相当于“免死金牌”,是我国最早也是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一件御赐铁券。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五代。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形式罕见。原物有一对武士,各肩负一青龙和凤鸟,早年被盗出国,后追回凤鸟件,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得知后将所藏青龙件捐赠国博。

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唐代。描绘两人月下把酒、弹琴赏玩的情景,人物衣饰、禽鸟羽翼等刻画极其细致精细,是螺钿工艺的代表。

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铜镜:唐代。镜背密布用金银片刻成的人物花鸟等图案,是唐代金工与漆工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是唐代平脱漆工艺的代表。

彩绘釉陶文官俑和武官俑:唐代。采用极其复杂的彩绘釉陶工艺,难度极大,历经千年仍色彩如新。

秘色瓷碗:秘色瓷是唐末五代时期仅供皇室和高级贵族使用的越窑精品瓷器,首见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世所罕见,极其珍贵。

白瓷茶具及陆羽像:五代。陪葬用茶具模型,陆羽在当时被奉为茶神,而迄今能够确认的陆羽像仅此一件。

安济桥石栏板:隋代。两面雕龙,造型生动,出土于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安济桥的桥下淤泥,应为隋代原物。

隋嵌珍珠宝石金项链:隋代。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每个链珠由12金环焊成,镶嵌10枚珍珠,项链下段镶嵌极品鸡血石和青金石,出土于迄今考古发掘过的等级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

玄奘题名石佛座:唐代。高僧玄奘供养之物,出土于陕西铜川玉华寺,玄奘曾在此译经并最终圆寂。

 

辽宋夏金元

中国从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走向统一。宋元名窑瓷器反映了手工业的重大发展,纸钞的应用表明商品经济愈加活跃。城市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不断加强。

鎏金鹿纹银鸡冠壶:辽代。带有明显唐代金银器特征,又保留契丹民族的造型特色,是存世仅见的银质鸡冠壶。

《中兴四将图》卷(复制品):南宋。传为刘松年作,所绘人物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南宋肖像画中的杰作。

绿釉鸱吻:西夏。古建筑正脊两段的构件,釉面光亮,造型威猛,是西夏皇陵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建筑构件。

“丁都赛”戏曲雕砖:宋代。模印一女性戏装全身像,砖雕右上方刻有“丁都赛”字样,史载为北宋著名杂剧艺人。这块雕砖由此刻画了我国最早的戏曲人物形象,丁都赛也成为第一位有形象传世的女艺人。

倪瓒《水竹居图》轴(复制品):元代。被誉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仅有两件设色山水画存世,此为其一,为其早期创作的代表。

铜壶滴漏:元代。我国现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一套铜壶滴漏,自制成之日一直使用到1900年前后,历时近700年。

青铜火炮:元代。炮身外壁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1332年)字样,是现存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火炮。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王朝体系的最后阶段,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京城规划图、景德镇官窑瓷器等文物反映出超越前代的繁荣。但是,中国这一农业文明古国正与后起的工业文明大国悄然拉大差距,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佚名《皇都积胜图》卷:明代。20余米长卷展示了从卢沟桥横穿北京城至居庸关的繁荣街景,清晰提供了有关城市结构和商业分布的历史场景。

佚名《宪宗元宵行乐图》卷:明代。描绘明宪宗朱见深欣赏元宵节活动的场景,细致刻画了杂技、魔术、烟花、灯市等活动,是明代风俗画的代表作。

郑和铜钟:明代。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前为祈求平安铸造的铜钟,是郑和一生壮举的见证。

开荒执照: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云南地方政府颁发给丽江府鲁甸人沙立目的土地凭证,附有民国四年(1915年)云南财政厅颁发的验契,证明这块由沙家开垦的土地一百多年间一直在沙家名下。

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清代。景德镇御窑专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海晏堂即为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安放处,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焚毁,海晏河清尊因此愈显珍贵。

徐扬《乾隆南巡图》卷:清代。描绘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第一次南巡江浙的历史画卷,共12卷,分为纸本和绢本。绢本已散佚,纸本全12卷皆藏国博。

青花嵌花把皮鞘腰刀: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时赠予清廷的礼物之一。英国使团的通商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于是英国舰队数十年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

明孝靖皇后凤冠:明代。饰有9条金龙、8只点翠金凤、100余粒红蓝宝石、5000余颗珍珠,是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之一,四冠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清帝退位诏书(复制品):清代。1912年2月12日,清室颁布退位诏书,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帝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包括这件诏书在内,与清帝退位有关的四件诏书合称《逊清四诏》,皆藏国博。

 

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展览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最新发展。近代部分以2300 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展现了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 多年的历史。当代部分则与近代部分相衔接,反映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多年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概貌。中国革命博物馆当时是中国近、现代文物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馆,基本陈列是“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

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馆,16:30清场,17:00闭馆)周一闭馆(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领票方法

观众可在开放时间(9:00-15:30)于西门票务中心凭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驾照、护照、军官证、士兵证、中小学学生证)排队领取仅当日有效的免费参观券。但由于旺季期间排队时间较长,国博有可能在博物馆观众数量达到饱和时暂停现场领票服务。

国博建议参观者通过短信和网络预约的方式获得参观券,预约方法参见国博网站,预约成功者请在北门票务中心凭预约信息换取参观券并入馆参观。

国博部分特展和临展有可能采取有偿售票的方式,参观者可以在北门票务中心购票入馆,或者从西门领票入馆后在收费展厅外购买门票。

国博常年推出丰富的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预约方式参见国博网站和国博讲堂信息

服务介绍

国博一层大厅服务台提供手机自助导游服务(租机40元或者下载客户端30元)和普通导览器(30元)。各展厅有志愿者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国博专职讲解员在特定展厅提供定时免费讲解服务,具体安排如下:

《古代中国》:9:15、9:45、14:00、14:30在地下一层北侧《古代中国》序厅集合,每场约2小时。

《复兴之路》:9:15、9:45、14:00、14:30在一层大厅北侧《复兴之路》序厅集合,每场约1.5小时。

专题展览(含青铜器、佛造像、钱币、玉器、古代绘画):9:15、14:00、14:30在三层大厅《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南侧入口处集合,每场约2小时。

观众须知

基于国家博物馆藏品举办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观众可以拍照留念,但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引进的临时性展览,将依据办展协议确定是否可以拍照,若不可拍照,将在展厅内设立明显的提示标识。

请勿吸烟。请勿触摸展柜。

观众自带液体饮料经本人试喝检验后可以带入场馆,观众自带食品经安检后可以带入场馆;

请勿将各类管制刀具、打火机、光盘、危险品及宠物带入场馆;

为快速完成安检,请尽量不要携带箱、包入场(尤其是双肩包和单一尺寸超过40厘米的大包),如已随身携带箱、包,请先持国家博物馆门票经安检、存包后再进入场馆参观;

违禁的私人物品请存包或于馆外自行处理;

参观前请您整理好衣物,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

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并请将手机设置为静音以免影响他人参观;参观时请勿触摸展品;

请您在指定区域就餐;场馆内请勿吸烟;场馆内请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存包须知

存包处是国家博物馆观众临时寄存行包的重要场所,其他游客箱包物品请不要在此存放;

观众存包前请自觉接受安全检查,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易腐蚀性化学物品和国家明令禁止的物品;

存包处不予存放现金、首饰、易损易碎等贵重物品;

观众如要求存放电子产品、艺术收藏类等特殊物品,应先行登记并由本人签字后方可存放,存放期间出现损坏等后果由物品所有人承担;

观众应妥善保管好存包凭证,领取箱包时凭证取包。存包凭证如有丢失,应立即办理挂失手续(需缴纳存包卡工本费20元),丢失期间所存包件若被冒领,所造成的损失由物品所有人承担;

办理存取手续一律在存包处前台,禁止进入存包室内;

所存物品请于当日17:00前取出,闭馆后不再办理取包手续;

当日未取物品,每超过8小时按照箱包收费标准再计费一次;

留存物品出现变质、自然损坏等由物品所有人承担。(食物类物品在存放期间发生变质等情况,工作人员有权进行销毁处理)超过30天仍未取走将视为丢弃,工作人员将进行销毁处理。

中国国家博物馆存包收费标准

30公分以下的行李包件,每次存放收费2元;

30-60公分的行李包件,每次存放收费5元;

60公分以上及《物品存放登记表》登记物品箱包,每次存放收费10元。

观众请勿携带物品清单

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类(含主要零部件)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爆炸物品类,包括炸药、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制品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管制刀具类,如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民族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刀等;

管制刀具以外的利器、钝器,如菜刀、餐刀、大型水果刀、工艺品刀、剪刀、钢(铁)锉、斧子、锤子等;

易燃易爆物品,如:酒精、汽油、煤油、柴油、打火机、火柴、发胶、摩丝、指甲油、染发剂、去光剂等;

带有毒害性(汞、剧毒农药等)、腐蚀性(盐酸、硫酸等)的危险物质;

液体类物品(各类软、硬包装的饮料制品经本人试喝检验后可以带入场馆);

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涉及政治、宗教、商业等宣传展示活动的印刷品、宣传品;

任何可能影响参观秩序的标语、条幅、旗帜;

除上述物品以外,中国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其他可能影响观众参观或文物安全的物品。

地址交通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公交:天安门东站:途经公交车:1、10、120、126、2、20、203、205、210、37、52、59、728、82、90内、90外、99、专1、专2

天安门广场东站:途经公交车:120、126、2、20、203、210、22、5、专1、专2

前门站:途径公交车:120、127、17、20、203、22、301、48、5、59、626、646、66、67、69、690、692、71、723、729、8、快速公交1线、特11、特7、特4、专1、专2

前门西站:途径公交车:212、301、337、44内、44外、608、67、673、9、901快、特2、特4、特7

前门东站:途径公交车:201、209、44内、44外、673、729、8、9、特2

地铁:1号线:天安门站;2号线:前门站

自驾车:国博地下停车场尚未对外开放,建议观众乘坐公共交通前来参观。

历史沿革

1912年7月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这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

1917年,教育部决议将紫禁城端门至午门一带划为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址。

1918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迁入馆址,并将午门正楼、雁翅楼及四角亭辟为10个陈列室,东西庑各三间为办公室,东西朝房为储藏室,总计馆舍150余间,文物五万余件。

1924年8月1日,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正式对外公开展览。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949年10月1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0年3月,“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成立,设址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

1958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党组成立“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筹建小组”,负责两馆的筹建工作。

1959年8月31日,新馆大楼落成,成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由两馆共同使用。10月1日,“中国通史陈列”公开预展。

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正式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正式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61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969年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83年初,两馆恢复独立建制,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2003年2月28日两馆再次合并,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当时总面积65,000多平方米,中央部分和两翼的中部是十二根巨型方柱式的门廊。穿过门廊,走进中央大厅,整个建筑分成互相对称的南北两部分。

2007年1月31日,国博闭馆开始扩建,设计方案于同年春季公布。工程从2007年4月到2010年3月1日历时3年,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由6.5万平方米增加到19.19万平方米,使该馆成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展厅数量为48个。

2010年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代管的约40万件文物移交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包括佛像2万余件,玉器8万余件,瓷器20余万件,书画、杂项10余万件,至此国博藏品数量突破100万件。

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此后试运营一年举办50余个展览,接待国内外观众410多万人次。

20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国博剧场举行。

2013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6集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引起很大反响。

扩建情况

扩建过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7年进行改扩建工程,2010年完成改扩建,建筑面积由6.5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800—2000平方米展厅达到49个,藏品数量超过105万件。

博物馆的西、南、北三面整体保留,进行加固改造和维修。新馆部分镶嵌在老馆中间并向东扩建。建筑风格与老馆保持一致,建筑体量比老馆略高。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主要由文物保管区、展陈区、社教区、学术研究区、公共活动区、休闲服务区、行政业务办公区等部分组成,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套和现代化。无论从文物藏品、展览规模、硬件设施还是从人员组合上都达到了与其相配的规模和水平,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

 

扩建后的雄伟壮姿

 

2007年3月1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2009年底基本建成,2010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成为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考古、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下设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建立在原北京大学红楼旧址上的纪念馆,2001年7月成立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筹备处,2002年4月正式开馆。一般称为“红楼”。1919年,这里曾孕育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61年,红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倒计时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把迎接重要事件的倒计时牌树立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门,来提醒公众迎接重要历史时刻的到来。

为迎接香港回归,“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于1994年12月19日,即《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十周年之际树立,这个倒计时牌自揭幕起到1997年7月1日零时止。

为迎接澳门回归,“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倒计时牌”于1998年5月5日,即澳门特区筹委会成立当日揭幕,这个倒计时牌自揭幕起到1999年12月20日零时止。

为迎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雅典奥运会闭幕后,北京正式进入奥运周期,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于2004年9月21日下午六时启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牌”,直至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为止。

为迎接上海世博会,设立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计时牌”。

孔子雕像

2011年1月11日,为体现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4月20日,国家博物馆北门外广场的孔子塑像迁入国家博物馆雕塑园,是中华文化百家争鸣的儒家代表之一。历史上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华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的发展。

孔子青铜雕像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介绍,雕像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气势磅礴,展示出中华儒家文化的代表与气象。

随着孔子雕像的落成,历时3年半、投资25亿元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已全面竣工,2011年3月开馆。

新装亮相

在中外游客的好奇目光中,耗资25亿元、历时近4年改扩建的国家博物馆悄然以焕然一新的恢弘外观,重新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 国博建筑的外立面虽经翻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建筑外貌和风格;里面大厅宽敞、色调明亮、装饰庄重大气。国博馆长吕章申说,无论是从6.5万平方米扩大到19.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还是各种硬件设施,改扩建后的国博都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博物馆的水平。

【油画做成浮雕】1940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创作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愚公移山》油画。如今,这幅中国油画史上最精彩的作品之一,被做成一幅宽36米、高12米的巨大浮雕,在国博西大厅正面墙上迎接着每一位参观者。浮雕对面,是7扇十多米高的铜门,透过门上的青铜镂空图案,可以看见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

西大厅是观众进入国博的重要集散区域,在大厅的南北两侧,两个设计精巧的宽大楼梯拾级而上,像两个张开的臂膀,欢迎着四方参观者。

【华丽视觉效果】国博新馆共有49个展厅,最小的面积700平方米,最大的中央大厅达2000平方米,每年可接待800万至1000万观众。库房容量达到了100万至120万件。还有四个贵宾厅,分别用砖、木、铜、石来装饰,其中的“砖厅”,在我国砖雕的三大流派中选择了苏州砖雕风格。木厅以纯楠木装饰,是东阳的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先生精心雕成的。铜厅的正面是一面青铜屏风,上面的铭文选用的是大盂鼎的铭文,则是由铜雕艺术家朱炳仁先生精制而成。

在新馆的屋顶上,设有380个藻井,通过采用我国古代这种特有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布灯、通风、安设吊点,产生华丽的视觉效果。藻井外面的顶上,将来会摆放花坛,和新馆屋顶已经种下的2万平方米绿地及平台上放置的藤椅一起,为观众提供北京最大的屋顶花园和休闲场所。

【功能大大拓展】在新馆的各层走廊上,还新设了不少供观众休闲、购物的区域。吕馆长说,新的国博大大拓展了功能,观众除到国博来看展览,还可观赏电影、戏剧,体验文化休闲。新馆顶层有2000平方米的区域是为观众提供餐饮服务的,其中玉厅可同时容纳500来人就餐。

在地下的两层里,分布着有714个座位的剧场、600平方米的电视演播室、26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兼数码影院,以及能容纳600多辆车的停车场。

【月底陆续开展】随着新馆的落成,一系列的展览也将陆续向观众展出。包括两个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将占据10个展厅,用近3000件文物精品来展现从远古直到明清时期的灿烂中国文化;“复兴之路”将在2月底开放,占据8个展厅。还有中国古代青铜器、佛造像、瓷器、书画、家具、钱币等多个专题艺术陈列,以及占据1/3展厅面积的各种临时展览,第一批将推出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位艺术大师展,囊括了他们的山水、花鸟、人物艺术精品。

国际、国内的交流展也是未来国博展览的重头戏。4月1日,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等三大馆联合举办的大型主题展览《启蒙的艺术》将开展,来自德国的艺术品达579件(组),展期一年。紧接着“印加人的祖先——公元一至七世纪的古代秘鲁”将于4月28日开幕。

竣工亮相

2011年3月1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暨复兴之路展览复展仪式”将隆重举行,历时3年修建,投资25亿的新国博,将首次掀开神秘面纱。

全新亮相的国家博物馆建筑面20万平方米,屋顶绿地2万平方米,堪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馆藏文物100多万件,开放后预计年接待观众达1千万人次。中央台实地探访国博新馆,独家对话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都海江。

走进国博大厅,给人强烈的感觉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气势恢宏又不失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新馆设计中到处可见,比如大厅正对天安门广场的大门,是七扇采用传统的青铜镂空的铜门,纹饰取自古代青铜器物,由朱炳仁大师建造设计。大厅中央是大型石质浮雕《愚公移山》,建筑之奇、装饰之美,参观者无不流连忘返。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都海江把新落成的国家博物馆概括成三个和谐。

新国家博物馆地上共有三层展厅,南北对称。超过1000平方米的展厅有49个,其中,最大的展厅为地下一层的常设展览(古代中国)所在的展厅,面积为10000平方米,单层高度近40米。其中艺术长廊“南北轴线”长330米。外观气派,装修到位,那么服务设施如何,功能怎样,都海江副馆长介绍说延长服务时间、拓宽服务范围也是重要举措之一。剧场、影院,采用单独售票的方式,观众除了在白天开放时间享用外,晚上也可专门观看。

都海江介绍说,内部参观路线设计体现以人为本,新国博馆藏文物100多万件, 就听众所关心的国博何时全面开放,有哪些展览推出,是否免费,都海江副馆长介绍说除了硬件上的大量更新改造,新国博的软件也在不断升级。国博还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提纲手机导览服务,在手机上安装国博客户端,就可以享受各种自助导览服务,还可以进行音视频点击播放,即便没有到现场参观,也可以通过定制服务进行各种信息的查阅。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从2011年3月1日14:00开始接待公众参观。

3月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大型基本陈列,中国古代青铜、佛造像、瓷器艺术展,潘天寿李可染黄胄等国画大师代表作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新国博实行参观人数总量控制,每天接待量设定为8000人。

国博管理

组织机构

馆长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与工会、团委合署办公)

人事处

资产财务处

安全保卫处

外事处

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

藏品保管一部

藏品保管二部

文物科技保护部(文物科技保护中心)

展览一部

展览二部

展览策划与管理中心

美术工作部

社会教育宣传部

蜡像馆

学术研究中心(杂志社)

综合考古部(田野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研究中心)

图书资料部(图书资料中心)

信息网络部

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中心

物业发展与企管中心

端门管理经营处

后勤管理服务处

工程设备管理处

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物业管理部筹备组

改扩建工程办公室(临时机构)

历任领导

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网站资料、《中国历史博物馆8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50年》等资料整理,按任职时间先后排序。

胡玉缙 1912年7月9日—1918年7月 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彦德 1918年7月—1925年 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徐协员 1925年—1927年8月 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孙树 1927年8月—1929年8月 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裘善元 1929年8月—1943年8月 北平历史博物馆主任

郭建勋 1938年—1943年 北平历史博物馆代理主任

罗黼 1943年9月—1945年8月 北平历史博物馆馆长

余逊 1945年8月—1947年9月 北平历史博物馆主任

韩寿萱1947年9月—1949年9月 北平历史博物馆馆长

1949年10月—1959年9月 北京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1959年10月—1966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王冶秋1950年3月—1950年7月 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兼任)

1950年7月—1958年6月 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兼任)

徐彬如  1952年12月—1958年6月 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副主任

1958年6月—1961年2月 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1959年夏—文革初期中央革命博物馆党总支书记

1962年6月—1966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1983年12月—1990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名誉馆长

李昭 1955年—1959年 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党支部书记

1959年夏—文革初期中国革命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

陈乔 1958年10月—1959年9月 北京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负责人)

1959年10月—1966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1976年—1983年1月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文士桢 1959年9月—1962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任行建 1959年10月—1966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高岚(女) 1960年—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1969年9月—1970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兼党总支书记)

1980年9月—1983年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顾问

李兆炳  1961年2月—1966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

1966年9月—1972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兼党总支书记)

赵品三 1962年6月—1966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龙潜 1962年7月—1966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王克 1963年4月—1966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刘树桐 1969年9月—1972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革命委员会主任,军宣队代表

杨振亚 1972年5月—1982年12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

姚仲达 1972年5月—1983年1日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董谦 1972年10月—1983年2月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陈光 1978年9日—1983年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汪士汉 1979年5月—1982年12月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胡志学 1980年5月—1983年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顾问

沈庆林 1982年3月—1983年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负责人)

1983年4月—1984年10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临时领导小组组长

1984年10月—1992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王宏钧1982年3月—1983年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负责人)

1984年4月—1987年3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胡德平1982年3月—1983年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负责人)

林宗华1983年4月—1984年10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临时领导小组成员

黄高谦 1983年4月—1984年10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临时领导小组成员

1984年10月—1992年5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1986年8月—1998年11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委副书记

1992年5月—1998年11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代理)

徐文伯 1983年12月—1984年1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临时领导小组成员

杜永镇 1984年4月—1987年3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孔祥星 1984年4月—1987年1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1998年7月—2000年8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2001年8月—2001年10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张梦雷 1984年8月—1991年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万冈 1984年10月—1991年3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罗仲言 1984年10月—1992年12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

俞伟超 1986年8月—1987年3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1987年3月—1998年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杜耀西 1987年9月—1998年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吴代封 1987年11月—1998年1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临时党委负责人、副书记、党委书记

马俊海 1992年1月—2001年4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夏燕月(女) 1992年5月—1998年11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1998年11月—2000年3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兼党委副书记

2000年3月—2001年3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兼党委书记

2001年3月—2003年2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

2003年2月—2008年2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顾问

祝文煜 1992年5月—1998年11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赵贤成 1992年8月—2003年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江友京 1998年1月—1999年1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临时党委副书记

1999年1月—2003年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朱凤瀚 1998年7月—2000年7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2000年7月—2003年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兼党委副书记

2003年2月—2005年12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兼党委副书记

高崇理  1998年11月—2003年2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2003年2月—2007年8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姜丰义 2001年3月—2003年2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委书记

2003年2月—2009年5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馆长

李季 2000年4月—2003年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2003年2月—2003年9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王晓田 2000年4月—2003年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2003年2月—2004年9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周志强 2005年12月—2009年3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马英民  2000年4月—2003年2月 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2003年2月—2010年12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现任领导

潘震宙名誉馆长

吕章申馆长

黄振春党委书记、副馆长

都海江副馆长

董琦副馆长

张威副馆长

金祥纪委书记

陈履生副馆长

王玉雪馆长助理

馆长简介

潘震宙

早年就读于湟里镇初级中学、苏州市第二中学。1960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64年参加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文系助教、中共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党总支秘书。1971年调入江苏省委写作小组工作。1972年到江苏省委宣传部写作组工作。1979年任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期刊《群众》杂志编辑室副主任。1983年9月-1985年7月在是共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1986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1987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90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1993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化厅厅长。1996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共文化部党组成员。2003 年2月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2005年9月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2008年2月起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名誉馆长,兼任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吕章申,1955年12月生于河北大名,高级建筑师。197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师从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李道增等先生,并跟随著名画家王乃壮华宜玉等先生学习美术。

1980年分配到文化部,先后在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和艺术局计财处工作,1992年—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任副馆长、党委书记。2000年—2005年,先后担任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司长、人事司司长。2005年9月起,担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书法作品近百幅,并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和个人收藏。2005年5月出版《吕章申书法集》,由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

建馆百年

胡锦涛致信祝贺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致信中国国家博物馆,向全体员工和离退休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胡锦涛在贺信中指出,100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始终以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经过一代又一代员工筚路蓝缕、拼搏奋斗,在重要文物的征集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我国文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突出贡献。

胡锦涛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希望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建馆百年为新的起点,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进一步丰富馆藏内容、提升科研水平、改进展陈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质量、拓展对外交流,加快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步伐,更好地发挥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领文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再创辉煌。

百周年纪念大会

2012年7月9日上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大会在该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学术成就与突出贡献奖”的4位文博界老专家颁奖。纪念大会前,李长春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纪念大会。刘云山在会上讲话时,希望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要求,坚持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努力把中国国家博物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精选图片

 

 

国家博物馆旅游风景相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新装

 

更多图片

 
下一篇:

关于举办第二届“三晋·荆楚传统建筑文化学术交流 会”的通知

上一篇: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