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涛

   日期:2019-03-15     浏览:294    

                                

吕志涛,男,1937年11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结构工程专家。

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1965年6月东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土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工程实践。 

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建筑FRP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是我国预应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吕志涛院士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物经历

吕志涛,1937年11月生,浙江新昌人。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教授会主席。

1956年考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复更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五年制)。 

1961年本科毕业,并考取徐百川教授和丁大钧教授的研究生。

1965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是混凝土结构,毕业后留校从事混凝土结构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 

1965年至今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

成就荣誉

1986年以来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南京首届十大科技之星”、“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和奖励。

1994年12月22日,被称为亚洲第一的“国门工程”首都北京西客站,举行隆重的主站房结构工程封顶仪式。仪式上,被安排在前排就座与北京市领导亲切交谈的建站功臣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的科学家显得格外激动;此刻,他倾注于主站房中的数百个日日夜夜的甘辛仿佛象电影一样从脑海里一一闪过。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预应力学科学术带头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吕志涛教授。[3]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吕志涛院士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4月,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人物评价

四十多年来,吕志涛院士为我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完善了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提出了两类斜裂缝理论,抗剪设计方法和双向偏心受拉计算公式等,发展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开拓了预应力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同时,为珠海拱北海关、北京西客站及南京电视塔等国内重大工程的设计、研究、计算以及解决关键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工作勤奋,卓有成效,富于创新。迄今在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出版专著7本。曾荣获国家级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2003年其“巨型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科研工作中,他还特别重视产学研的结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迄今为止已培养博士生56名、硕士生64名、国内访问学者13名。

吕志涛院士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先后被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徐州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等十多所高校聘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下一篇:

关于举办第二届“三晋·荆楚传统建筑文化学术交流 会”的通知

上一篇:

一壶茶,品人生三味--专访中科院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汪稔